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2-21 14:29
「中美股市之間的估值差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大幅度,我們認為現在就是投資中國的時候了。」
這是總部位於紐約的美國金瑞基金(KraneShares)首席執行官Jonathan Krane近期在接受採訪時的一番表態。儘管開年以來中國市場整體表現欠佳,但包括Krane在內的不少專注於中國產品的美國基金經理,卻正在積極佈局推出更多立足於中國主題的ETF產品,並認為當前中國資產的估值吸引力,正令人難以忽視。
中國市場在春節假期后於2月19日重新開市以來,已連續兩個交易日走高。若再算上節前,滬深300指數已取得了六連陽。
根據晨星的數據顯示,基於過去12個月的盈利狀況,中國滬深300指數目前的市盈率僅約為12倍,而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則高達24倍。
不少基金經理們認為,中國龐大的經濟規模和依然穩健的經濟增長率,意味着那些着眼於全球的投資者,仍有必要將其納入配置組合之中。
「千載難逢的機會」
長期專注於中國市場的Krane表示,「眼下可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按長期以來從未見過的估值水平購買中國股票。」
根據金瑞基金在其官網上的介紹,該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紐約的資產管理公司,專注於為全球投資者在三個關鍵領域提供創新的投資解決方案:中國、氣候變化和低相關資產。
金瑞基金相信,中國與美國是當前全球重要的合作伙伴,其ETF產品將幫助全球投資者深入瞭解中國市場,並在資產配置中提升其重要性。
自2021年初以來,金瑞基金已經推出了四隻新的專注於中國主題的ETF。其中,本月早些時候其就於紐交所新上線了兩隻中國ETF:分別為KPRO和KBUF。
目前,在美上市的規模最大的中國主題ETF,就是金瑞基金旗下的KraneShares中國海外互聯網ETF(KWEB)。該ETF於2013年推出,目前管理着逾50億美元的資產。
在今年1月,銘基亞洲(Matthews Asia)也新推出了主動管理型中國ETF——MCHS。該ETF試圖從那些並不知名的小型創業型公司中挖掘alpha,投資於不斷增長的創新和充滿活力的經濟領域,而這部分經濟正受不斷增長的國內消費驅動。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ETF解決方案全球主管Bryon Lake表示:「我們是否堅定認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將發揮重要作用?答案顯然是的,毫無疑問!」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曾於2023年3月推出了摩根大通活躍中國ETF(JCHI),目前管理資產規模約920萬美元。
根據晨星的數據,去年共有4只在美發行的中國主題ETF推出,2022年則有2只,2021年有8只。
截止去年年底,總共有48只在美發行的中國主題ETF。雖然過去數年這一數量變化不大,但仍較十年前多出了46%。
搶先佈局
這些專注於中國市場的資產管理公司希望,一旦中國市場出現反彈,那麼事先準備好一支成熟且擁有良好業績記錄的基金,將使他們獲利最大。
銘基亞洲ETF資本市場主管Michael Barrer表示,「對於那些願意嘗試挑戰的資產管理公司來説,ETF領域有巨大的先發優勢」。
銘基亞洲迄今已投資中國近30年,自2022年7月以來,已推出了十余隻針對亞洲的ETF,包括兩隻專門針對中國的ETF和其他多隻包含中國股票的ETF。
Barrer表示,「這樣,當風向轉變時,我們就有了現成的產品」。
道富環球投資顧問公司(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SPDR美洲研究主管Matthew Bartolini指出,「在你的資產組合中擁有或增加一隻專注於中國的ETF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這將是投資者希望戰略性佈局的關鍵構成要素,以便接觸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由於在美推出一隻新的ETF,通常需要至少6個月的時間——對於那些試圖涉足新領域的資產管理公司來説,這個過程可能會更長。因此,如果有一隻擁有良好業績記錄的產品,隨時可以吸引快速流入的資金,那麼這隻小基金就也許便能在一夜間壯大。
當然,這些ETF發行商也表示,在任何環境下,推出新產品以及保持現有ETF的活力,都需要精心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