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2-14 21:46
作者:股權架構師 李利威
大年初一,全家人去看了《熱辣滾燙》。
觀影后,13歲的女兒沒和我討論減肥,也沒討論夢想,而是很認真地問了我一個問題:
「媽,我們買電影票花了100塊,賈玲能分多少錢?」
最近女兒在學理財,爲了不辜負她在線的財商,我拼了!
大年初二初三,我整整兩天坐在電腦前,查了59個電影上市公司公告,32份關於電影合作的民事判決書,18篇電影行業的券商研究報告。
最終得出結論如下,如果熱辣滾燙票房達到30億,100元電影票,大概有2塊1毛錢貢獻給了賈玲。
我是怎麼算出來的呢?下面就講給你聽。
變現的價值鏈
我們假設《熱辣滾燙》1張電影票100元,賣掉3000萬張電影票,票房30億。
如果把分錢比喻成分蛋糕,怎麼分蛋糕得追蹤溯源到怎麼做蛋糕。
問:《熱辣滾燙》這個蛋糕是由誰做的呢?
答:由出品-發行-院線-影院這四方合作完成的。
出品方,相當於內容生產商。
發行方,相當於銷售渠道商。
院線方,相當於門店管理者。
影院方,相當於一個個門店。
《熱辣滾燙》如同一條繩子,這四方就是綁在一起的螞蚱,先后出場,共同合作,相互成就。這共同做蛋糕的四個合作者,我們稱之為「變現價值鏈」。
瞭解了做蛋糕的變現價值鏈,那是不是把100元電影票錢,在變現價值鏈上的四方之間分配就可以了呢?
NO NO NO!
因為蛋糕沒分配之前需要先被切走一塊,是誰這麼霸氣?
答:國家!
國家先切走的蛋糕比例是8.3%,其中電影發展專項資金5%,增值税及附加3.3%。
也就是説,留給四方分配的蛋糕為91.7元,被稱之為淨票房。
那91.7元最終分到賈玲身上有多少錢呢?
我們就聊聊錢的三次分配吧!
第一次分配:片方vs放映
在變現價值鏈里,有兩個陣營:
出品方和發行方關係更緊密,聯手稱之為「片方」。
院線方和影院方關係更緊密,聯手稱之為「放映」。
淨票房的第一次分配就是被片方和放映兩個陣營瓜分。
在長年累月的博弈中,片方和放映形成了分錢的潛規則:
片方分配約淨票房×43%,放映分配約淨票房×57%。
也就是説片方約分39元;放映約分52元。
第二次分配:出品vs發行
片方分配的39元,我們稱之為「片方淨收入」。這39元接下來需要在出品和發行之間二次分配。
出品的核心是選片、投資和電影製作。成本主要是製作費。
發行的核心是媒體宣傳以及院線對接。成本主要是宣發費。
出品和發行,是價值鏈的上游和下游,既纏綿又戰鬥,既相愛又相殺。
下面我們就沿着時間線,來看看出品和發行分錢模式的變遷。
第一階段:佣金制
電影的回款順序是院線-發行-出品,但花錢的順序卻是出品-發行-院線。
出品方不僅需要先掏錢製作,往往還需要承擔宣發費。
發行方則是無本生意,賺的是按片方淨收入提成的佣金。
在這個階段,票房風險全部重壓在出品方。哪里有重壓,哪里就有突圍。2012年,保底發行在中國破土而出。
第二階段:保底制
什麼叫保底發行?
我舉個真實的案例——《瘋狂外星人》。
2018年,港股上市公司「歡喜傳媒」投資4億元,出品了甯浩導演、黃渤主演的《瘋狂外星人》。歡喜傳媒爲了分散票房風險,提前鎖定收益,和王寶強旗下的樂開花簽了一份保底發行協議。
1、樂開花保底的代價
樂開花支付歡喜傳媒7億元保底金,以確保電影票房不會低於28億。同時,樂開花承擔2億元宣發費用。
2、樂開花保底的收穫
樂開花成為電影發行方。票房不超過28億部分,樂開花可分配=片方淨收入-保底金7億-宣發費2億。總票房高於28億部分,樂開花分配金額=超額票房部分的片方淨收入×70%。
保底發行協議一簽,歡喜傳媒高枕無憂,因為不管最終票房多少,他都提前鎖定利潤3億(保底金7億—製作費4億),並落袋為安。
最終《瘋狂外星人》票房21.83億。王寶強的樂開花虧了近5000萬,可憐的寶強欲哭無淚,只能願賭服輸。
我做個總結,保底發行對出品方而言,是通過讓渡超票房分成收益,提前獲得一筆保底金,以降低電影上映后票房的風險。
而保底發行對發行方而言,則是賭票房大賣,提前支付出品方保證金,換取更高的票房分成收益。
賈玲的第一部電影《你好,李煥英》,出品方是北京文化,發行方是中國儒意和貓眼娛樂。
發行方承諾《你好,李煥英》票房不低於15億的保底,而電影最終票房破50億,讓兩個保底發行方賺得盆滿缽滿。
《熱辣滾燙》被傳保底發行30億。是否屬實還不得而知。
我們假設宣發費由發行方承擔,姑且按8:2的比例,將片方淨收入39元, 在出品方和發行方之間分配。
出品方可以分配約31元(39×80%),發行方可以分配約8元(39×20%)。
第三次分配 投資方VS製作方
出品方拿到的31元又要如何分配呢?
這次分配又涉及兩個陣營,分別是投資方和製作方。
投資方是金主爸爸,製作方負責影片拍攝。
金主爸爸的主要職能是承擔風險,所以在分配順序上,是最后一位。
不僅如此,金主爸爸還需要提前墊付製作費。
我們先來看製作團隊
熱辣滾燙製作費網傳約7000萬,平攤到3000萬張電影票里,每張電影票里有2.3元製作費。
甯浩導演的《紅毯先生》,片酬2500萬。鑑於賈玲只導了兩部影片,尚不算資深,假設導演費2000萬。除此之外,賈玲還是主演,假設片酬1500萬。兩項合計爲3500萬,平攤到每張電影票約為1.2元(片酬3500萬/3000萬張電影票)。
我們再來看投資方
熱辣滾燙的出品方有8家,就是熱辣滾燙的投資人。排行老大的是光線傳媒,排名第5的是大碗娛樂。
大碗娛樂註冊地在北京,成立於2016年,賈玲持股比為65%,熱辣滾燙的編劇孫集斌持股15%。大碗娛樂是賈玲旗下唯一存續的公司。
通常出品方的牽頭老大,投資份額會達到50%以上,剩余的份額由其他出品方分配。我們假設排在第5位的大碗娛樂,投資比例為5%。
大碗娛樂從100元電影票錢中,分配的金額為1.4元。計算過程:(出品方分配31元-製作費2.3元)×投資比例5%。
鑑於賈玲的持股比例為65%,由此計算,賈玲可分得0.9元。
結論:賈玲能分多少錢
最后,我們説下結論。
如果熱辣滾燙票房是30億,賈玲大約能分6300萬。
如果每張電影票是100元,分給賈玲的是2.1元。
第一部分 導演費+主演片酬
金額約3500萬,均攤至每張電影票,約1.2元。
第二部分 作為出品方(投資人)的收益
金額約3000萬,均攤至每張電影票,約0.9元。
除此之外,賈玲應該還有第三塊收益,熱辣滾燙的演員張小斐、許君聰、卜鈺、朱天福,都是大碗娛樂的簽約藝人,因此每個人的片酬,大碗娛樂都會有收益,因為金額不高,就忽略不計了。
喂,《熱辣滾燙》,你看了嗎?如果沒看,那就買張電影票吧,別忘了算算你為賈玲貢獻了多少錢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