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吉祥汽車,雲度「套殼」?

2024-02-11 13:33

吉祥AIR,20萬左右,這是一臺純電動車,你會買嗎?先不用急着回答,我相信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你也會一臉懵,難道吉祥航空開始造車了嗎?事實正是如此,只不過它的前身是雲度汽車,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個品牌?

衆所周知寶馬的前身是一家飛機制造廠,藍天白雲的LOGO也被大多數人認為象徵着飛機的螺旋槳。小鵬汽車孜孜不倦投入飛行器的研發,甚至還專門成立了小鵬匯天航空航天科技公司,以全新的面貌闖入飛行汽車的廣袤藍海。似乎「造飛機的」也有個「造車夢」,這句話反過來也如此。

只是,當現實變成了一家手頭本就不富裕的航空公司,聯手另外一家幾乎陷入死局的造車新勢力——均瑤(吉祥航空母公司)與雲度,怎麼看似乎都與「夢想」沒有半毛錢關係。

吉祥汽車的LOGO是由兩個字母「J」組成,官方解釋,「雙J」代表着均瑤集團旗下的兩家公司——吉祥航空和吉祥汽車,象徵着航空與陸地的緊密合作,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出行服務。此外,「雙J」也是JUNEYAO和Joyful的結合,寓意着「愉悦生活,一路吉祥」。從新的LOGO上來看,也確實像極了雲度汽車LOGO的變體。

起大早趕晚集‍‍

提起雲度汽車,在造車新勢力中,可以稱得上「前浪」,趕上補貼紅利的它,也曾闖出過自己的一片天地,如果時間能回到6年前,雲度汽車絕對算是第一批造車新勢力中最靚的仔。在當時,遍地PPT造車,甚至連「蔚小理」還掙扎在交付前夜的野蠻生長階段,雲度就已經手握兩大殺手鐗了。

其一就是福汽技術+莆田國資背景,背靠四大股東,其中包括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莆田市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劉心文和福建海源自動化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為海原復材)。其二便是造車資質,雲度有發改委和工信部批准的雙重合法身份,當時坊間傳聞只有10張新能源造車資質,雲度便是其中之一。

按這配置來看,雲度當時相當於出生就「滿BUFF」,數據顯示,2015年12月,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雲度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金9億元。憑藉國資背景及傳統車企技術高管的造車經驗,用了不到三年時間,雲度便跨過了造車新勢力的第一條生死線——完成交付。2017年1月份,雲度汽車拿到生產資質,同年2月正式發佈了雲度新能源汽車品牌,隨后又陸續推出了雲度π1、π2、π3等車型。

憑藉低端策略,雲度先發制人,説提前佈局也好,追趕補貼紅利也罷,2018年雲度全年銷量9300輛。不過靠着「老頭樂」長久不了,2019年雲度汽車銷量下滑至2566輛,此后便陷入停工停產的狀態。沉寂一段時間之后,2020年8月,雲度汽車再次復活,雲度汽車創始人劉心文離職,林密擔任CEO,全面主持雲度汽車的整體戰略制定及日常運營工作,並提出2025年躋身國內純電汽車品牌前三的宏偉目標。

可是,從銷量上來看,雲度的種種努力收效甚微,重啟之后的雲度,仍一地雞毛。2021年7月-2022年2月,雲度汽車的月銷量均低於400台,相較於其它的新勢力品牌,這樣的數據顯得格外無力。

樹倒「猢猻散」‍‍‍

市場的停滯讓雲度陷入到持續虧損的泥沼之中,2019年-2021年期間,雲度汽車分別虧損1.77億、2.04億、2.13億元,或許在主流新勢力眼中算是「小打小鬧」的虧損數額,卻把「小步快走」的雲度汽車給壓得喘不過氣。常年無法盈利,融資輸血道路受阻,脆弱的資金鍊一碰就斷。

新能源產業形勢的重拳也將雲度打得「滿地找牙」,一方面,政策補貼無情退坡,市場又受到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原因;另一方面,眾多新勢力品牌入局,傳統車企開啟全面戰爭,市場競爭態勢日漸激烈。毫無疑問,對於錯失先機,過度依賴補貼政策的雲度來説,它實在難以找到有效的應對機制。

此外,現在回頭來看,雲度內部的運營機制也處在一個長期不穩定的環境當中,頻繁的股權架構調整,對內雲度的決策和溝通機制出現不同程度的撕裂,企業內部難以形成統一的向心力,公司運營效率自然會降低。對外,股權架構的調整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消費者和經銷商的信心,導致雲度無法形成穩定的品牌形象以及渠道體系。

相較於混亂的運營機制,雲度的產品表現也很致命。從2017年首款車π1上市交付至今,依然還僅僅靠着2款小型SUV在苦苦支撐着。儘管期間推出過π1和π3的衍生車型,但其產品力早已跟不上市場迭代的步伐,曾經的概念車雲度Xπ和π7也不見蹤影。

面對零跑、哪吒等一眾二線新勢力的產品持續擴張,雲度單一匱乏的產品矩陣顯得毫無還手之力,更何況在本身的產品質量問題上,無論是尷尬的碰撞成績,還是接連不斷的剎車失靈、續航虛標等產品投訴,都讓雲度失去了參與主流新能源市場競爭的資格。

2022年2月,雲度汽車因電池原因再次停產。而后,林密等人黯然離場,均瑤集團入場,接手企業,並結合自身的吉祥航空出行業務,意在打造航路一體化版圖,雲度汽車也正式被更名為吉祥汽車。

腰板不硬,又添「累贅」?‍‍

在資金鍊斷裂期間,雲度靜靜等待新股東的到來。直到2023年2月21日,吉祥航空母公司均瑤集團突然「從天而降」,宣佈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而合作對象正是雲度汽車。只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現在的雲度一地雞毛,均瑤也未必能收拾好這個「爛攤子」。

咱先來了解一下,均瑤到底是誰?從一開始,均瑤乘着1991年亞運會的東風,靠着製作旗幟、徽章賺到了第一桶金,到1998年以68.8萬元拍下了温州近百萬輛出租車的永久經營權證。隨后,2024年均瑤集團收購無錫國資持有的上市公司大廈股份,2015年完成吉祥航空上市,2018年又入主愛建集團,2020年推進均瑤健康的上市,完成資本佈局。

要知道在和雲度合作之前,吉祥航空在2022年的表現並不好,虧損了40多個億,其它三家公司分別實現了6.66億、1.72億、7891萬元的淨利潤,只能説當時自己的日子過得還挺緊巴,在這種情況下,還要掏錢去彌補雲度,感覺像是給自己挖了個深坑。

在質疑聲中,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是這樣解釋的「我們不是造車新勢力,我們是新能源汽車的2.0版模式。是要做盈利的模式,做有毛利的模式,是做不要一臺車虧幾萬塊錢的模式,也不急着去圈錢,不靠資本市場滾大的模式,是靠我們自身造血、可持續發展能力。」

能否實現盈利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尚未可知,這個時候均瑤入主,如果車沒造好,會不會拖垮自己?要知道現在不是有補貼那時候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內卷又很嚴重,如果沒有點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的狠勁,很難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據悉吉祥AIR是一臺售價20萬左右的純電動車,犀利的LED燈組,官方命名為天空之翼大燈,溜背式的造型倒是符合現在的審美標準,數據顯示軸距達到了2800mm。車內的靈感來自於航空公務艙,旋轉屏、老闆模式的座椅樣樣不少。

如此看來吉祥AIR符合這個價位應有的水準,只是在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中,花20萬元買一臺電動車選擇性太多,消費者的需求也越來越苛刻,他們既要、又要、還要,如果沒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憑什麼選擇吉祥AIR?

結語

不可否認的是均瑤集團入局汽車行業的方式很巧妙,把造車和航空兩個產品結合,將雲度汽車更名為吉祥汽車,互相促進宣傳量與曝光度。不過,吉祥航空在國內航空領域是一個體量有限的公司,品牌力並不強,能給用户帶來的信任感與可靠性仍需觀察。

要知道,造車本身就是 「無底洞」。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早年曾直言,沒有200億不要造車。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則認為更甚,「以前看別人造車覺得100億太誇張了,現在覺得200億都不夠花」。均瑤集團雖然佈局範圍很廣,但近年來整體的盈利表現都不算突出,若想要拿出一筆錢讓雲度「起死回生」,恐怕也沒那麼容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有駕」(ID:youjiabaidu),作者:趙焱,編輯:任宏斌,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