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1-31 23:46
轉自:貝殼財經
隨着A股上市公司2023年業績預告披露進入尾聲,多家鋰電行業上市公司業績預告也隨之出爐。但在鋰價動盪的2023年,鋰電行業上市公司業績也受到影響,存在業績兩極分化現象。
1月30日晚,寧德時代發佈業績預告顯示,2023年淨利潤預計首次突破400億元。但幾家歡喜幾家愁,包括孚能科技,以及「鋰業雙雄」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等企業業績虧損或淨利潤下跌。在談及業績下跌原因時,贛鋒鋰業方面表示是受到鋰行業周期性影響。無獨有偶,天齊鋰業也表示是受鋰化工產品市場波動的影響;孚能科技方面解釋稱也與原材料價格變動有關。
真鋰研究創始人墨柯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兩極分化是確定的;一方面是鋰價動盪 ,碳酸鋰等價格持續下跌導致鋰行業上市公司業績承壓;另一方面,企業規模化優勢也會影響成本。
寧德時代日賺超1億元,有企業四年連虧
2023年,寧德時代仍有望再次成為中國汽車產業鏈中最賺錢的上市公司。寧德時代預計2023年淨利潤為425億元-455億元,同比增長38.31%-48.07%;粗略計算,其去年日賺超1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寧德時代淨利潤首次超過400億元。
結合寧德時代2023年前三季度業績和全年業績預告來看,2023年第四季度寧德時代淨利潤預計為114億元-144億元,而上年同期寧德時代淨利潤為131.4億元,這也就意味着其去年第四季度淨利潤可能出現下滑。實際上,寧德時代去年第三季度淨利潤已出現環比下跌,同比增速也僅為10.66%。
受業績預增影響,截至收盤,1月31日寧德時代股價報收於151.59元/股,增幅為7.7%。花旗分析稱,寧德時代2023年初步業績優於一些相對謹慎的買方預期,其能夠通過規模經濟和投資上游原材料實現低於同行的成本。
此外,國軒高科也發佈了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度淨利潤為8億元-11億元,同比增長157%-253%;雖然業績規模不如寧德時代,但國軒高科的淨利潤預增幅度最大。
不過,並非所有動力電池企業都迎來了業績喜報,鵬輝能源預計2023年度淨利潤為5800萬元-8500萬元,同比下降86.47%-90.77%;2023年孚能科技繼續虧損,孚能科技預計2023年虧損17億-21億元,虧損額同比增加約85%-127%,這也是孚能科技第四年連續虧損。
對於業績虧損,孚能科技解釋稱,2023年年初產品原材料價格較高,導致其成本抬高,且該階段的產品庫存佔比較高;隨着原材料價格的下滑,其產品銷售價格也出現下調,導致毛利下降。
對於業績分化,一位不具名的分析師表示,各家企業在下游定價和上游原材料採購上具有很大差異,同時部分企業面臨投資收益波動,資產及存貨減值的情況。
鋰電池材料企業業績承壓,碳酸鋰價格下跌影響仍在
作為鋰電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鋰電池材料企業2023年承壓明顯。
「鋰業雙雄」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2023年業績均出現下滑。天齊鋰業預計2023年歸母淨利潤為66.2億元-89.5億元,同比下跌62.9%-72.56%。天齊鋰業解釋稱,受鋰化工產品市場波動影響,鋰化工產品銷售價格較上年下降,鋰化工產品毛利下降。
同樣受碳酸鋰等產品價格下跌影響,贛鋒鋰業預計2023年淨利潤為42億元-62億元,同比下跌69.76%-79.52%。贛鋒鋰業表示受鋰行業周期性影響,終端需求增速放緩,鋰鹽產品價格大幅下降,鋰礦原材料價格跌幅小於鋰鹽及下游產品價格跌幅,導致毛利率下降。
鹽湖股份表示因氯化鉀及碳酸鋰產品市場價格下跌,預計2023年淨利潤為76億元-81億元,同比下降約51.17%-47.96%。西藏礦業表示主要產品鋰精礦銷售量、價格較上年大幅下降,2023年的營業收入及利潤大幅下降;預計2023年淨利潤為9500萬元-1.4億元,同比下降82.40%-88.06%。
從原材料端來看,多氟多預計2023年淨利潤同比下降68.17%-71.25%,其表示主要是受行業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六氟磷酸鋰售價大幅下降。此外,廈鎢新能、容百科技、當升科技、翔豐華、信德新材、勝華新材、振華新材、天賜材料、海科新能企業預計2023年淨利潤同比下跌;天力鋰能、華正新材、長遠鋰科、豐元股份等企業預計2023年淨利潤虧損。
從各家業績預告中可以發現,業績承壓主要是因為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下跌。弘陽太陽能創始人劉繼茂表示,近兩年陸續新發現的高品質特大型鋰礦,已超過之前探測的幾倍,打破了對鋰礦稀缺的認知,而且開採技術持續進步,開採成本也從平均10萬/噸下降到3萬-4萬/噸,碳酸鋰價格連續下降,直接導致鋰電池價格下降,產業鏈利潤攤薄。
墨柯表示,目前來看2024年碳酸鋰等供給仍要增加,因此判斷2024年的碳酸鋰價格仍將處在下滑通道,這個勢頭或許將持續到2025年;隨着需求端的增長,形成新的供需平衡,碳酸鋰的價格纔會抬頭。
摩根士丹利分析稱,中國市場2024年碳酸鋰價格平均為13250美元/噸(約為9.5萬元/噸),二季度將出現低點;但考慮到近期價格走勢以及2024年供給過剩情況,價格存在進一步下行風險,在看到進一步供給響應之后,價格或才能轉為上行。
「隨着碳酸鋰價格的持續下滑,將對上游鋰礦企業的利潤造成比較大的擠壓,上游企業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墨柯表示,「對於動力電池企業而言,關鍵仍在於產品技術 ,降本技術產品和能提高產品毛利率的技術產品或更受關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琳琳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