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安踏將進軍美國市場 國產運動品牌「國際化」進程加速

2024-01-19 21:03

安踏品牌首席執行官徐陽在近期的一場公開活動上表示,安踏計劃將在今年3月6日於美國發售產品,屆時將分別在紐約、洛杉磯、北京和上海等城市舉辦宣傳活動。此前的1月5日,安踏集團旗下亞瑪芬體育正式披露已申請在紐交所上市。安踏集團旗下主品牌和重金收購的企業先后在美國市場有新動作,是偶然還是早有計劃?

事實上,過去一年,安踏、李寧等國產運動品牌國際化動作不斷,除在海外開店,李寧任職非執行主席的萊恩資本收購瑞典户外運動品牌Haglfs(火柴棍)100%股權,特步4.3億加碼索康尼……一眾國產運動品牌為何紛紛加速國際化進程?

借勢亞瑪芬上市,安踏品牌進軍美國市場

2024年以來,安踏集團喜訊不斷,先是「傳聞」許久的亞瑪芬體育上市終於有了定論——1月4日,亞瑪芬體育正式向美國SEC遞交招股書,申請在紐交所上市;后有安踏品牌計劃今年3月6日在美國發售產品。在資深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看來,安踏品牌進軍美國與亞瑪芬體育上市之間存在關聯,「藉着亞瑪芬體育在美國上市的機會,安踏品牌也可以趁機在美國打開市場。」他認為,亞瑪芬體育在紐交所上市的過程中,可以順帶把安踏品牌做起來,「就資源而言,安踏集團更多在做加法,這不是壞事。」

進軍美國市場,或許在安踏宣佈簽約NBA球星凱里·歐文時就有此計劃。當時這份簽約合同在業內引發熱議,據披露,安踏與歐文的這份五年合約,除了給予對方代言人身份外,歐文還是安踏品牌的首席創意官,將親自參與產品線的設計。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認為,安踏品牌宣佈進軍美國市場對外釋放了一大信息——其將在全球範圍內與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運動巨頭直面競爭,美國市場是耐克的「大本營」,安踏此舉表達了信心與雄心。

不過,程偉雄指出,安踏品牌進軍美國市場之路並沒有那麼容易,當地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認可和購買力纔是最關鍵的,並不是一個品牌在海外開了門店就等於把當地市場做起來了,進軍海外市場之初開設的門店,其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對安踏來説,利用亞瑪芬體育的現有組織、渠道、運營團隊把品牌輸出去,當下能帶來多大的效應不是最主要的。」程偉雄表示,做品牌培育需要時間,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就像始祖鳥剛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一樣,也是三五年之后纔有所起色。

加速佈局海外,尋求新增長點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過去一年,安踏的「國際化」腳步並未停歇,佈局重點以東南亞市場為主。繼2022年在東南亞成立分公司后,2023年2月,安踏在泰國開設了子公司;上半年,在新加坡核心商圈開設新店;10月底,又在曼谷開設了泰國首店。安踏東南亞區域品牌銷售總監表示,計劃明年在泰國各購物中心開設10家專賣店。截至2023年11月,安踏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分別有約40家專賣店,在新加坡有4家專賣店。

除安踏外,李寧、特步國際等國產運動品牌在過去一年均頻頻加碼國際化佈局。2023年12月18日,李寧創始人出任基金非執行主席的全球私募股權公司萊恩資本宣佈,收購瑞典最大的户外運動品牌之一Haglfs(火柴棍)100%股權,雖然李寧方面對外解釋稱公司作為跟投方,不參與收購公司的管理及運營,但外界並不這麼認為,受收購等信息影響,李寧股價有所上漲。特步國際則在12月18日宣佈作價6100萬美元,收購索康尼所在合資公司權益,同時收購索康尼在中國40%的擁有權權益。

對於國產運動品牌加速推進國際化戰略,伍岱麒認為,是運動品牌做大做強的必經道路。「國際頭部品牌都是全球化戰略,當中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要尋找新增長點,必然要發力開拓海外市場和細分賽道。」程偉雄認為,隨着國內鞋服市場步入成熟期,國產運動品牌在國內市場的發展已經達到一定的極限,在中國市場,國產運動品牌未來的增速會放緩。在這種情況下,國產運動品牌要麼開拓其他業務,要麼「走出去」,尋找新的增長點。

目前來看,國產運動品牌的國際化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資本運作「買品牌」,另外一種是主動「走出去」,到海外市場開門店或採取經銷、代理等模式。除了東南亞市場,2000年起,李寧就開始進軍美國、西班牙、波蘭、希臘、法國等歐美市場;特步則在中東和中亞等市場有所佈局;361度在美國、歐洲、南非、日本等市場開設門店和銷售網點。此外,曾在新加坡上市的鴻星爾克,官網顯示目前產品暢銷歐洲、東南亞、中東、南北美洲、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商標專有權。

至於國產運動品牌實施「國際化」戰略多年的階段性成果,程偉雄認為,國產運動品牌還處於路徑探索期,「畢竟國產運動品牌在國內都沒有取得絕對領導地位,去國外打拼更需要時間和成長空間,我們不要着急,也不要給壓力。」

同時,程偉雄指出,國際化只是探索。如對安踏而言,守住國內市場大本營的同時進行海外市場拓展,核心還是想促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更上一個臺階,屬於「牆外開花,牆內香」。

(文章來源:新京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