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小扎砸數百億美元猛攻開源AGI!狂擲60萬塊H100,爆50倍GPT-4算力

2024-01-19 19:33

自Llama2、Code Llama發佈后,許久未現身的小扎今天正式官宣:

全力搞「開源AGI」!

短短1分45秒視頻中,小扎對Meta的戰略升級進行了分享,從AGI構建,到團隊合作,再到基礎設施的等一系列舉措。

圖片

接下來,劃重點!!!從現在起,人工智能實驗室FAIR團隊將納入「GenAI」,緊密合作重點構建AGI,並全面開源。目前,Meta內部正在訓練下一代模型Llama 3。截止年底,將會有近35萬塊H100搭建的基礎設施。網友無法想象,Llama 3那得有多大!

圖片
圖片

Omdia研究數據顯示,Meta在2023年H100的出貨量為15萬塊,與微軟持平,且是其他公司出貨量的3倍。小扎稱,「如果算上英偉達A100和其他AI芯片,到2024年底,Meta將擁有近60萬個GPU等效算力」。

圖片

此外,小扎的「元宇宙」信仰還沒有放棄。他提到,AI最終會與智能設備結合,比如Ray-ban智能眼鏡。

30倍GPT-4算力,接近GPT-5水平

在小扎自曝Meta算力之后,Pytorch創始人Soumith Chintala表示,終於可以公開談論GPU數據了。到今年年底,Meta將擁有60萬塊H100等效GPU。他還在此賣關子,讓大家自由猜測,Meta已經部署和正在使用的GPU。

圖片

CAIS的負責人驚歎道, 35萬塊H100,這比GPT-4的計算能力高出約30倍,幾乎達到了GPT-5的水平。

圖片

還有人給Meta算了一筆賬,「每台H100的成本約為3萬美元,這意味着小扎的公司僅購買算力就需要支付約105億美元,更不用説電費了」。而這僅僅是爲了訓練Llama 3?

圖片

另外,有網友預計150-200億美元的算力訓練為推薦系統服務的Llama 3。

圖片

圖靈獎巨頭Yann LeCun更是有感而發,今天連發了多條推文。FAIR的使命是開發人類水平的AI助手:是一個能夠理解世界、感知、記憶、推理、計劃和行動系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與數字世界的所有互動,都將由AI助手通過智能眼鏡和其他設備來實現。我們需要這些系統具備人類水平的智能,這樣它們才能理解世界、人和工具,從而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爲了加快進度,FAIR現已成為人工智能產品部門GenAI的姊妹機構。與此同時,Meta正在建設大規模的計算基礎設施,以支持人工智能的研究、開發和生產。當然,我們也致力於開放研究和開源人工智能平臺(是的,Llama 3就要來了!)。FAIR是世界上將AI研究推進到新水平的最佳研究機構,而Meta則是將AI應推向數十億人羣的最佳公司。

圖片

沒有開源AI,就沒有AI創業生態系統。

圖片

Meta一直嘗試去做正確的事情。Meta一直在AI領域進行開放研究。Meta一直在推廣開源AI平臺。經過過去一年的多次討論(有時是有爭議的),一個共識正在形成,即開源人工智能平臺是不可避免的、必要的,而且是一件好事。

圖片

小扎:全員打造「開源AGI」

最近,Sam Altman在參加的世界經濟論壇中透露,人類水平的AGI即將到來,而且GPT-5正在訓練中。2023年,人工智能領域成為OpenAI微軟的主戰場,GPT-4、Copilot等一系列模型/產品發佈,讓許多大廠望之莫及。谷歌、Meta、蘋果等科技巨頭在AI推陳出新上,已經站在了第二梯隊。凌晨,小扎一則視頻正式官宣,意味着Meta全員已經重振旗鼓,向全力打造開源AGI邁進。在Ins視頻配文中,小扎寫道,

我們的長期願景是構建AGI,負責任地將其開源,並使其廣泛可用,讓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爲了支持這一目標,我們正在將兩大AI研究團隊——FAIR和GenAI緊密結合在一起。Meta目前正在訓練下一代模型Llama 3,並建設大規模的計算基礎設施,以支撐未來路線圖,其中包括到今年年底建成35萬塊H100,如果算上其他GPU,Meta總算力相當於近60萬個H100。此外,我們在構建以AI為中心的新型計算設備(如Ray Ban Meta智能眼鏡)方面取得的進展也讓人非常興奮。

Llama 3匹敵GPT-4,免費開源

關於Meta下一代模型的消息,此前也有傳言稱,Llama 3的實力堪比GPT-4,而且還是免費開源。OpenAI工程師、前谷歌大腦工程師Jason Wei去年8約在Meta組織的Generative AI Group活動中聽説:

Meta有足夠的算力來訓練Llama 3和Llama 4。Llama 3計劃達到GPT-4的性能水平,但仍將免費提供

圖片

這次也算是,Meta正式官宣Llama 3訓練中,而且LeCun也表示最新模型很快就會上線。從2023年2月,Llama 1首次面世,到7月Llama 2的升級,Meta花費了大約5個月的時間。當時,Llama 2在某些應用上與GPT-3.5能力相媲美,而且還通過微調,額外功能讓開源社區進行優化。

圖片

Llama模型開源后所帶來的是,模型生態大爆發。據Meta統計數據顯示,在世界最大開源社區平臺Hugging Face上,Llama模型的下載量超過3000萬次。其中,僅在過去30天(9月份)內就超過了1000萬次。另外,發佈在Hugging Face的Llama版微調模型,已經多達7000+個。而現在,得知Llama 3在訓練中,AI圈的人興奮不已。

圖片
圖片

AI團隊重組:成立10年FAIR團隊+GenAI

 

除了將重點放在開發AGI之外,Meta官宣最引人注目的消息就是:小扎決定將其人工智能研究團隊FAIR納入產品部門。根據Verge的獨家採訪,成立10年FAIR團隊,將併入GenAI團隊。雖然小紮在視頻並未説明,只是透露了兩個團隊將緊密合作。

圖片
圖片

Meta此舉與谷歌合併兩大AI團隊,別無二致。OpenAI微軟在AI圈名氣大漲讓谷歌瞬間火燒眉毛,去年4月官宣合併DeepMind和谷歌大腦團隊,統稱為Google DeepMind。

圖片

2013年12月,在LeCun主導下,Facebook成立了FAIR人工智能實驗室。從成立之初,FAIR的定位便是一個負責研究技術的部門,其研究重點也大多聚焦在解決推理、預測、規劃、無監督學習等底層技術問題上。過去幾年來,在這個實驗室中人才輩出,何愷明、SVM的締造者Vladimir Vapnik、提出隨機梯度下降法的Léon Bottou等AI領域的學者和專家。與此同時,研究成果也是「世界級」AI,包括輕量化和模塊化的深度學習框架Caffe2、PyTorch架構等等。而現在,Meta內部需要戰略調整,全力奔赴AGI。説來,GenAI這一團隊的成立並未官宣。第一次露面還是在Llama 2發佈時,在論文中所有作者下面一行中出現。

圖片

GenAI首次以團隊名稱出現未來,FAIR的副總裁Joelle Pineau和首席AI科學家Yann LeCun將向Meta的首席產品官Chris Cox匯報工作。而在此之前,他們是向負責Reality Labs的首席技術官Andrew ‘Boz’ Bosworth匯報。

圖片

對此,Cox表示,這一調整強調了AI研究對Meta及其產品長遠成功的核心作用。「通過FAIR和GenAI更加緊密的合作,我們可以擁有一個更加統一的AI研究項目和發展藍圖。其中,Llama將成為我們邁向AGI的主力,同時我們也將簡化新技術或創新AI研究的開發流程,確保在一個日益受到關注的領域中,能夠在法律、政策和品牌形象方面保持一致。」

專訪小扎

問:你將FAIR從Boz所負責的部門轉移到了Chris所負責的部門。這對Reality Labs有何影響?我覺得有些人可能會認為RL將會失去它。

小扎:這絕對不是我的看法。讓我詳細説明這個決定是如何形成的:這其實是Boz的建議。在討論如何統一研究規劃和流程時,Chris、Boz和我進行了交談。Boz表示他在AI方面投入了大量時間。但他認為,與其讓這些問題不斷上報給Chris和Boz,不如讓他們直接參與協調工作。因此,他建議將FAIR移至Chris那里。在以前的模式下,FAIR相對獨立地運作,儘管它屬於Boz負責的部門,但我不確定他們是否真的認為自己是Reality Labs的一部分。我們總是將AI工作和Reality Labs的工作視為兩個不同的領域。Reality Labs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組織獨立運作,而AI則滲透到公司的各個方面。這並不意味着所有的工作以前都集中在一個地方,或者現在都會集中在一個地方。這次調整更具體地説,是將我們的兩個主要研究實驗室並置,以便我們能在這些長期研究領域取得更多進展。在Reality Labs以前的模式中,我不認為FAIR的負責人們會參加Boz的員工會議,它們更像是被作為獨立項目來管理。我認為這次組織內部的調整並不會帶來太大的不同感。而且,鑑於AI對公司的重要性,Boz無論如何都會在這方面投入大量時間,Reality Labs也將繼續涵蓋很多AI相關的項目。

圖片

問:你是否注意到,隨着生成式AI的興起,你的個人關注點也隨之轉移了?相對於Reality Labs,你是不是發現自己在AI方面投入了更多時間,還是説這種投入每周都在變化?

小扎:這不僅僅是兩者之間的選擇問題。在2023年,最耗費我時間的是關注如何提高效率,我們改變了公司的運作方式,使其更加高效精煉。這並不意味着我們會回到過去的狀態。但我覺得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套新的操作規範,現在可以比較順利地繼續進行。這需要一定的工作量,但可能只有去年我在這方面投入的時間的十分之一。對於今年而言,這部分工作減少了,這使得我有更多的時間來專注於產品開發。至於其他需要關注的事項,今年將是一個全球範圍內重要的選舉年。顯然,包括美國在內的選舉,但我認為,從歷史角度來看,今年可能是全球選舉最密集的一年。我認為確保我們在所有的誠信維護工作上做得出色也同樣重要。因此,這方面今年會比以前更受關注。身處一種模式中頗為有趣,不是在削減事務,而是我們又可以專注於創造新的東西。這是一種令人愉悦的狀態。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