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1-14 17:25
近年來,醫療健康產業創新不斷涌現,並發展成為最活躍的行業之一,36氪見證和陪伴着這一領域創新企業的成長,併爲行業帶來專業的聲音。
為此,36氪推出了「醫療健康行業周報」這一欄目,接下來將定期發佈,為讀者提供資本、政策、財務、新產品等多角度的行業資訊。
1月14日醫療健康行業周報請查收。本次周報收錄了上周醫療健康領域「36氪創投頻道」報道的融資新聞。
蘇州蘇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佈完成累計超億元A輪融資,由啟明創投、中芯聚源領投,潤璋創投聯合領投,國開科創、元禾控股、元禾原點等共同出資。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磁懸浮轉檯、磁懸浮液體泵、磁懸浮攪拌系統的量產,拓展在不同領域的高端市場的應用,並持續開發其他自主創新產品。目前,蘇磁科技已與多家百億級客户達成合作,特別是在生物製藥磁懸浮設備頭部企業中具有較高的覆蓋率。
上海鎂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鎂睿化學」)完成2600萬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啟明創投與LYFE Capital共同領投,創新工場與鎂伽科技跟投。融資資金將用於進一步完善產品研發,開拓商業市場,支持國際化佈局。鎂睿化學成立於2022年1月,由鎂伽孵化並完成天使輪投資。公司由一支具有國際跨學科背景的團隊創立,致力於利用自動化、智能化平臺為新葯研發客户提供新一代的化學合成CRO服務,大幅縮短新葯研發周期中化學合成環節的交付周期,並顯著降低化學合成相關成本,擺脫藥化合成高度依賴手工操作的現狀。
深耕出凝血及纖維化領域創新葯研發的上海循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循曜生物」)宣佈完成近兩億元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龍磐投資領投、上海生物醫藥基金追加投資,躍為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循曜生物成立於2021年5月,由醫學院劉俊嶺教授團隊經上海醫藥集團、上海生物醫藥基金等共同孵化創立,聚焦出凝血及纖維化領域創新葯物研發。成立至今,公司基於創始團隊多年的技術積累,在肺纖維化以及血小板減少、血友病、血栓性疾病等出凝血領域建立了原創性靶點及新分子管線,並搭建了基於合成生物學的新一代抗體及蛋白類藥物發現及改造技術平臺。本輪融資資金將助力推進公司現有管線的臨牀及臨牀前研究。
恆瑞源正(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C3輪近億元融資,紫金港資本繼續追投,其他跟投方包括中科科創等知名機構。恆瑞源正公司由江蘇恆瑞醫藥集團及深圳源正細胞醫療技術有限公司於2015年在上海創立,是一家國內前列、國際同步專注實體瘤的免疫細胞治療企業。公司針對實體瘤患者開發了MASCT、TCR-T、TCR雙抗等多個產品管線。目前,恆瑞源正自主研發的ReGET平臺轉化的首個TCR-T產品HRYZ-T101治療宮頸癌的I期註冊臨牀試驗已啟動,第一例患者順利回輸,未見嚴重不良反應。
佰傲再生醫學於近期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由長安匯通領投,陝投成長、西安財金、煜華資本跟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加速推進再生醫學技術平臺完善與再生醫學產品研發,並深度佈局再生醫學產業鏈。陝西佰傲再生醫學有限公司是以再生醫學技術驅動的科技創新生物材料公司,旗下企業主營業務包括植入性再生醫學三類醫療器械、類器官皮膚應用、再生科技功能性護膚品等。
科來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宣佈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魯信創投領投,翰馳創投跟投。深圳科來思成立於2021年4月,控股子公司重慶科斯邁成立於2013年9 月,是一家體外診斷儀器研發製造企業,為客户提供體外診斷儀器的定製化開發產品和服務,涵蓋整機開發、核心模塊開發、設計轉化、產品註冊、精密製造、售后服務等全生命周期。本輪融資后,科來思將進一步加速全系列化學發光、免疫熒光、流式熒光、質譜前處理等體外診斷儀器的商業化推廣,為國內國際客户提供超穩定、高性能、高性價比的產品和CDMO服務。
益佳達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已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山藍資本與元璟資本聯合領投,荷塘創投跟投。本輪融資將用於益佳達在泌尿及盆底健康產品線的持續創新、管線拓展與臨牀研究。
Apollo Therapeutics是一家專注於通過「中心輻射」(hub-and-spoke)方式將基礎醫學研究成果轉化為藥物的組合生物製藥公司,總部位於英國。
1月2日,該公司宣佈完成了C輪融資的第二次結算,額外籌集了3350萬美元,使該公司的C輪融資總額達到2.6億美元。C輪融資由Patient Square Capital領投,包括M&G plc 和兩家美國最大的公共養老金計劃在內的多家新投資者以及Rock Springs Capital等現有投資者參與了此次融資。此輪融資所得款項將用於推進管線項目的臨牀開發,並根據合作機構在基礎醫學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進一步資助Apollo 的藥物發現和開發活動;此外,還將用於許可或收購符合嚴格篩選標準的其他臨牀階段項目。Apollo Therapeutics首席執行官Richard Mason博士表示:「我們正在推進由20多個不相關的治療項目組成的廣泛而多樣化的管線,其中多項資產即將於2024年初進入臨牀」……(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Radionetics Oncology是一家處於臨牀階段的放射性藥物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利亞州,致力於研發治療各種腫瘤適應症的新型藥物。
1月2日,該公司宣佈完成5250萬美元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Frazier Life Sciences、5AM Ventures和新投資者DCVC Bio領投,Crinetics Pharmaceuticals和GordonMD Global Investments參投,融資總額達到了8250萬美元。Radionetics計劃利用募集資金推進其針對新型G蛋白偶聯受體(GPCR)的強效小分子放射性藥物管線,用於治療腎上腺皮質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種癌症。在融資的同時,Radionetics Oncology還宣佈任命Paul Grayson為其首席執行官……(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ImmunityBio是一家處於臨牀階段的免疫療法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利亞州,致力於研發新一代療法,以驅動免疫原性機制,用於治療癌症和傳染病。
1月2日,ImmunityBio宣佈,Oberland Capital將向其提供高達3.2億美元的特許權使用費融資和股權投資,其中2.1億美元的總收益將於2023年12月29日到期。這筆額外的資金為該公司提供了重要的財務資源,以加快其商業化進程,期待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並在更廣泛的泌尿系統癌症領域拓展其產品線。此次募集資金還將用於資助正在進行的業務運營和臨牀試驗,將N-803的適應症擴展到多種實體瘤……(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BioCentriq是一家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全球性細胞療法合同開發和生產組織 (CDMO),致力於加速細胞和基因治療的進步。
1月3日,BioCentriq宣佈獲得了2920萬美元的A輪融資,支持者未透露。BioCentriq計劃利用此輪融資資金進一步加快其創新能力,為細胞療法的開發和生產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這筆資金還將用於戰略部署,以加強該公司的研發設施,投資於先進技術,並擴大其專家團隊,以滿足對可擴展細胞療法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本輪融資標誌着BioCentriq通過轉化、優化和擴展GMP生產工藝,加速創新細胞療法交付的使命達到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當地時間1月8日,默克公司和Harpoon Therapeutics宣佈,兩家公司已達成一項最終協議,根據該協議,默克公司將通過一家子公司以每股23美元的現金收購Harpoon Therapeutics,股權總價值約為6.8億美元。Harpoon董事會一致批准了本次交易。該交易預計將於2024年上半年完成,並將作為資產收購進行會計處理。默克預計將記錄約6.5億美元的費用,即每股約0.26美元,該費用將計入交易完成當季度的非GAAP業績中。
Harpoon Therapeutics是一家臨牀階段的免疫治療公司,致力於開發一類新型T細胞接合劑,這些激活劑採用了該公司專有的三特異性T細胞激活結構平臺TriTAC和ProTriTAC平臺,旨在利用人體免疫系統的力量來治療患有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患者。T細胞接合劑是工程蛋白質,可指導患者自身的T細胞殺死表達靶細胞攜帶的特定蛋白質或抗原的靶細胞……(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1月9日,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宣佈,已就收購Ambrx Biopharma達成最終協議。Ambrx Biopharma是一家處於臨牀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研發了其專有的合成生物學技術平臺,用於設計和開發下一代抗體偶聯藥物(ADC)。此次全現金合併交易的總股本價值約為20億美元,扣除預計收購現金后淨值為19億美元。
根據強生董事會批准的交易條款,強生將通過將Ambrx與該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合併,以每股28美元的現金收購Ambrx普通股的全部流通股。此次交易預計將於2024年上半年完成。交易完成后,Ambrx的普通股將不再在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上市交易。
Ambrx於2003年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分離出來。該公司首創了擴大遺傳密碼技術的平臺,利用行業標準細胞系在任何選定部位將合成氨基酸(SAA)加入蛋白質。通過SAA,可以在特定位點進行均勻、穩定的共軛,克服傳統共軛技術的侷限性,實現工程化精準生物製劑……(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Clarametyx Biosciences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俄亥俄州的臨牀階段公司,致力於開發靶向免疫生物療法以對抗與生物膜相關的頑固性感染。
1月6日,該公司宣佈成功完成了33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Ohio Innovation Fund領投,現有投資者包括Nationwide Children's Hospital、Rev1 Ventures、JobsOhio Growth Capital、C Bio Investors、1776 Fund和CF Foundation都參與了本輪融資。該公司計劃利用此輪融資資金加快其整個產品線的工作,包括評估其領先候選療CMTX-10在抗囊性纖維化(CF)患者感染方面的治療潛力,囊性纖維化是一種影響肺、胰腺和其他器官的漸進性遺傳疾病……(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當地時間1月9日,GSK和Aiolos Bio宣佈雙方已達成一項協議,根據該協議,GSK將收購Aiolos,這是一家處於臨牀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解決患有某些呼吸道和炎症性疾病的患者未滿足的治療需求。此次收購包括高達10億美元預付款和4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Aiolos Bio成立於2023年,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和英國倫敦的臨牀階段私營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徹底改變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格局。該公司的主要候選產品AIO-001是一種抗胸腺基質淋巴細胞生成素 (TSLP) 單克隆抗體,由於其半衰期延長和差異化效力,有可能延長給藥間隔,例如每6個月一次。AIO-001與人胸腺基質淋巴細胞生成素 (TSLP) 配體結合,能夠抑制TSLP信號傳導。TSLP在驅動炎症(包括哮喘)方面具有經過驗證的核心作用,目前正在研究其他免疫適應症,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迄今為止,在中國和新西蘭的1期試驗中,AIO-001已在100多名患者中進行了測試,得出了不錯的安全性、耐受性、藥代動力學、生物活性和低免疫原性結果,其中大多數是健康志願者,目前準備進入II期臨牀開發……(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Harbor Health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初級和專科診所集團,致力於通過將患者與專門的健康團隊和定製的護理途徑聯繫起來,幫助患者更快地變得健康。
1月11日,Harbor Health宣佈獲得了9550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使得本輪融資總額達到了1.28億美元。此次融資由General Catalyst領投,Alta Partners和8VC參投,Health 2047 Capital Partners、Lemhi Ventures、Martin Ventures也參與了本輪融資。該公司打算利用這筆資金加快其初級醫療服務的發展,擴大專科醫療服務的範圍,並開發支持患者和臨牀醫生共同創建醫療旅程的計劃設計……(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Myrobalan Therapeutics是一家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生物技術公司,致力於開發新型口服神經修復療法,以修復損傷並恢復高需求退行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神經功能。
1月10日,該公司宣佈完成了24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此次融資由Co-win Ventures領投,包括Guan Zi Equity Investment Partnership、3E Bioventures Capital和AB Magnitude Ventures Group在內的投資者參與了本輪融資。該公司將利用此輪融資資金推動其領先管線項目進入臨牀試驗階段。
Myrobalan Therapeutics運用對脱髓鞘和神經炎症等神經過程的深入瞭解以及創新的藥物發現工具,開發出具有高度選擇性和大腦穿透力的候選療法,這些療法在治療具有重大未滿足醫療需求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在知名機構聯合創始人和領先化學合作伙伴的戰略支持下,Myrobalan正在推進豐富的新型再髓鞘化和抗神經炎症項目……(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CAR-T「降價」了。
1月11日,36氪從復星凱特方面瞭解到,公司計劃和國藥旗下宸汐健康合作推出針對CAR-T療法的新型支付方式,即「按療效支付」,符合條件的患者在使用其CAR-T療法阿基倫賽注射液(商品名「奕凱達」)時,如果購藥並回輸3個月進行療效評估后,未能達到完全緩解(CR),就返還個人自費購藥金額的50%報銷金,最高60萬元。
當前,國內總共有4款國產CAR-T藥物獲批,分別來自復星凱特、藥明生巨諾、馴鹿生物和合源生物,定價在99.9萬元至120萬元不等。儘管各類商保、城市惠民保的理賠清單中常見CAR-T產品的身影,但賠付標準不一、產品原價過高等原因,也導致支付難仍是其市場擴容的頭等難題。
按療效支付的方式,相當於在過去不可撼動的「百萬」門檻上鑿出一道口子。「把患者支付的價格根據不同價值去調整,同時在惠民保的加持下,讓患者自費比例的絕對值越來越小。」復星凱特方面解釋稱。
上海市衞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對36氪表示,在國家醫保無法為「天價藥」買單的情況下,創新支付方式的作用格外重要。把療效作為評判標準相當於在企業和患者間進行一場「對賭」,既能刺激企業在產品開發時不斷提高療效,也能防止供給側出現「亂用藥」的情況……(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當地時間1月8日,在舊金山舉行的摩根大通醫療峰會(JPM Healthcare Conference)的第一天,波士頓科學公司(Boston Scientific)宣佈已就收購Axonics達成最終協議。此次收購價格為每股71美元,比Axonics宣佈交易前一個星期五的交易價格高出20%以上。股權總價值約為37億美元,減去Axonics持有的約3億美元現金和等價物,企業總價值約為34億美元。兩家公司預計將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這筆交易,Axonics將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Axonics是美國一家公開上市的醫療技術公司,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擁有約800名員工,產品遍佈2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公司主要致力於開發和商業化治療排尿和排便功能障礙的差異化設備,其主要產品組合包括用於提供骶神經調控(SNM)療法的Axonics R20和Axonics F15系統。SNM療法是一種微創手術,用於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症(OAB)和大便失禁,它通過向骶神經提供温和的電脈衝來恢復大腦與膀胱之間的交流。2019年11月,Axonics推出首款治療OAB的可充電SNM設備,2023年在全球治療約10萬名尿失禁患者。在臨牀研究中,Axonics的療法在長達兩年的隨訪中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且未報告與設備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此外,該公司的產品組合還包括用於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Bulkamid尿道增容系統……(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編輯:海若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