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夜讀 | 做正確的事會少折騰很多!段永平2023年經典分享

2024-01-04 23:50

段永平給母校浙江大學捐款10億的新聞在2023年底上了熱搜。

不得不説,從企業家轉身為投資人之后,段永平的被關注度一直在有增無減。很大程度就來自於他在雪球上,用大量的時間,「童言無忌」的分享和交流。

除了投資常識和觀點,還有自己的小操作。去年12月5日,段永平發動態説計劃再賣些阿里巴巴的put(看跌期權),同時分享了張確認訂單頁面截圖。

圖片

但段永平也會説,「騰訊,阿里看了半天還是看不透,下不了重手」。

始終保持很高的關注度,不僅僅因為段永平在蘋果、茅臺、網易、拼多多等投資上的成功,也在於他的「如實」,哪些是看懂賺到的,哪些是「參與一下」,他不僅內心有很強的刻度,也敢於把刻度來亮給大家看。

當大家都把他稱為最像巴菲特的中國投資人時,他在2023年初的分享中説,「雖然我很喜歡和尊重巴菲特,但我絕不會成為巴菲特的,因為那不是我想成為的人。我的人生里有很多事情比投資重要。」

而談到如此大量的分享,段永平坦坦然説,這就是個愛好,何來無私之説?

他還講,「我確實是個運氣很好的普通人,悟到了一些偷懶的辦法,一些或許對其他普通人也有點幫助的辦法。做正確的事情會少折騰很多。

如何讓自己保持在一種比較松弛的狀態,這是對於當下在做投資的你我,很值得學習的地方。照例,聰明投資者梳理了段永平2023年公開發表的內容,將這些最有價值的分享整理了出來,分享給大家。

最重要是商業模式,所謂「秒成」渣渣的實際上本來就是渣渣

1、這個世界可能有幾十幾百個甚至更多的行業和行業狀元,但商業模式好的鳳毛麟角。用找行業狀元的辦法就會很容易去投那些商業模式不好的「行業狀元」,那些狀元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的輝煌而已。

2、如果你心里有(好的企業文化或商業模式),最后能找到的概率就會大很多,雖然這個概率也還是很小。但如果你心里沒有,最后能找到的概率可能會很接近0。

3、沒把商業模式放在第一位那就基本上還不太懂生意,投資會蠻煎熬的。

4、我不意外巴菲特會賣掉臺積電。雖然臺積電非常了不起,但商業模式有點累,實在是太重了。臺積電一直非常專注在他們做的事情上,結果也確實非常了不起。但投資是全方位比較的,我會更傾向於商業模式更好一點的公司。

5、定性比定量分析重要,最重要的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把絕大多數公司都過濾掉了,定量分析的重要性一下子就下降了很多。所以這些年想通了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商業模式。這點通了以后,投資確實就變得非常有意思了。

6、大概10年前買過一點點IMax,但很快就意識到其商業模式不好就趕緊賣掉了。用商業模式去評估企業對投資的幫助非常大,尤其是當你用10年的眼光來看的時候。

7、在有好產品的前提下,渠道會變得沒那麼重要。最好的渠道就是像蘋果店這種模式,渠道完全和公司文化吻合,不然就是儘量朝這個方向努力。

8、所謂「秒成」渣渣的實際上本來就是渣渣。「差異化」不是簡單的不同,而是「用户需要但同行還沒滿足的東西」,潛在前提是至少要有「同行已經滿足了的用户需要的東西」。

9、多元惡化一般是主業不夠強,想靠多元化找出路,結果找了一條岔路。

10、我如果不信任公司的文化和管理層了,我會決定離開的。對我來説,要搞懂公司經營的每個細節來決定投反對票還是贊成票是件很費時的事情,比搞懂商業模式或者是企業文化可能還要難。

過去十多年也就看懂了兩家公司,蘋果和茅臺

11、蘋果進入一個產品的時機往往不是因為蘋果在擇時,而是因為蘋果在這之前還沒準備好或者説蘋果還不滿意自己的產品。

12、蘋果推出產品的最重要的基點是「我到底能為用户做什麼」。很多年前,網上瘋傳蘋果會推蘋果電視,我説那麼大一臺電視,蘋果能做什麼?結果蘋果確實沒推。

13、我依然很難找到蘋果會推蘋果車的邏輯。蘋果車到底能給用户帶來什麼巨大的用户體驗改善呢?在可預見的未來,比如5-10年內,我們大概率是不會見到那些假視頻里面的蘋果車的。不過,蘋果的Carplay確實很好用!

14、我確實跟巴菲特先生聊過蘋果,但那是2018年的事情,是在巴菲特已經買了蘋果以后。不過,我把我認為蘋果的商業模式要好過可口可樂的觀點說出來了,巴菲特先生覺得印象很深。

15、蘋果在過去二十年里,從高點下降40%或以上就有至少10次,10-20%更是不計其數,要是用ma­r­g­in買了蘋果,就算不破產,大概率也已經嚇破膽了?

16、沒有過要減持蘋果的想法。想的都是怎麼能增加一點持股。如果你真的打算拿10年,大概率是不會賠的,至少過去10年沒人賠錢吧。但機會成本不一定合算。

17、我猜再過10年,一半以上的好電影和好的電視連續劇可能都會來自於蘋果。而且,觀眾甚至都不會意識到這點,蘋果也不會太強調這點。

18、看到巴菲特之前,(我)沒怎麼碰過股市,因為覺得那是個投機的東西,不想碰。直到看到老巴后才突然想到,搞懂公司我應該比絕大多數人在行哈。

19、這也是為什麼一直覺得自己是普通人的原因。我過去十幾年實際上就真的看懂了兩家公司,蘋果和茅臺。平均六年看懂一家。

20、但絕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已經很厲害,所以既不願意「悟」也不想「洞察」。

21、我只關心自己能看懂的。只有自己看不懂的人才會到處問:你認為呢?

90%以上贏面的下注我一般才稱之為「投資」

22、賭好公司下跌或做空好公司是非常艱難的事情。

23、賭一般指的是48%贏面的下注,90%以上贏面的下注我一般稱之為投資。從來沒算過,就是大致猜一下。模糊的正確好過精確的錯誤。

24、不完全懂是不應該賭身家的。不敢賭身家的「投資」,其實都很難算得上正經「投資」。

25、我是一個滿倉主義者,我管的投資里美股主要在蘋果,A股主要在茅臺,港股主要是騰訊。用來賣put的部分是很小的娛樂部分。當然,不懂的話,「娛樂」部分很可能會變得一點都不好玩。

26、這也是不要輕易把好公司賣掉的原因之一。拿着現金更容易犯錯誤。

好公司不要輕易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賣了以后換什麼!拿着現金一般是比較難受的,很多人很可能會因為賣掉了好公司,現金又拿不住,於是換了連盈利模式都搞不清楚的公司,開始了睡不好覺的日子,犯不着啊!

27、我的「滿倉主義」最大的特點是不太在意「擇時」,但非常在意「商業模式+企業文化」,當然前提是10年后看回來的價格是便宜的。

28、「不擇時」不是追高的理由。真正不擇時的人是真的看十年的人,而且人家錢大多早就已經在投資上了。追高不擇時的人們實際上對短期的下跌是非常難以忍受的。

29、「不擇時」我的理解大概是:當我覺得從10年的角度看不貴而手里正好有錢的時候就可以買了,不需要等更便宜的價錢,因為這個價錢從10年的角度看已經很好了。

30、很多人以為(買股票)是狩獵,其實是農夫種田。

31、(是否賣出)跟眼前多少倍pe其實沒關係,但和未來30年的生意狀況有關。

32、沒有10年8年的可追溯歷史,很難了解一個公司,瞭解一個小公司幾乎是個不可完成的任務,除非開公司的人剛好是你以前就認識了很久的人。、

33、其實每個公司最后都會成為那個他本該成為的公司的。股價也是。沒有長期的莫名其妙的股價,但短期會有。

34、難就難在便宜估值時段是什麼?很多人習慣把便宜跟過去到過什麼價錢比的,如果看不懂生意,説啥都是白説的。

35、這個問題老巴其實也沒完全説清楚過。我是這麼想的:我手里的蘋果如果賣掉的話,買什麼呢?目前看來只能買短期債券。當然,如果你有其他更好的投資標的就沒有這個問題。

36、我今天其實買了10萬股蘋果,價格是176美元多一點。我想的最多的是,這個價格的蘋果便宜嗎,按這個價錢你願意買下這個公司嗎。其實對阿里、騰訊,我想的也是這個問題。很多問題不是馬上能夠得到結論的,好在我們有時間。需要考慮什麼因素?當然是所有因素啦。

37、設定投資目標是件蠻愚蠢的事情。我的意思是:當你有了每年增長多少百分比的目標之后,你早晚會做出很愚蠢的事情。

關於新能源、ChatGPT、拼多多等熱門話題

38、(新能源車)同質化程度會比傳統車企高很多,10年后真的很難説誰會存活下來。10年也許不夠長,但20年后大概率會知道結果了。

39、我對汽車行業不是那麼瞭解,直覺上覺得車要做出差異化不容易,但肯定比硅片的差異化大很多。大概率未來「新能源」車企的生存狀態會像目前傳統車企的生存狀態差不多,生意會過得去,但不是特別好的商業模式。

40、我啥都沒看,就看到老巴買了二十幾個百分點(西方石油)。我知道他是認真的,就跟着買了差不多100萬股。我不會加碼也不會花時間的,反正花時間也看不懂。

不過,我看懂老巴了,所以跟點好玩。我很難在這個公司上賺到大錢的,一年內賺個十幾個點就心滿意足了。

41、其實有點像老巴買的動視暴雪,老巴就是相信微軟會買,他就買了點。千萬別以為老巴懂暴雪,也千萬別問我西方石油是怎麼回事。這個行為簡單講就叫套利,當然也有被套的概率,但非常小。

42、不管怎麼説,ChatGPT 還是非常值得關注,雖然目前當搜索用似乎還不行。希望能逼出一個最強的Google來。

43、人們對ChatGPT顛覆搜索的願望有點像對實現全自動駕駛的願望差不多,雖然我也希望他們能做到。

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Ai助理似乎是非常可能的,效率會高不少。Google獨霸天下的局面也確實會受到衝擊,份額多少會下降一些。

44、(zoom和順豐)他們都是很難的生意。商業模式不好的生意也是生意。在有個好領導的時期,有時候苦生意也能做得還不錯,但對投資而言比較難。

45、我不太理解日本商社的商業模式,感覺是個日本文化的產物,別的地方沒見過成功的例子。不知道是不是有點像20-30年前滿地的xx貿易公司?巴菲特先生可能是看報表發現的機會吧。

46、一直很喜歡迪斯尼的產品,但一直沒明白迪斯尼的商業模式。為什麼迪斯尼看起來很強大但老是很難賺錢呢?看起來這個商業模式似乎不是那麼美妙,是種很累的商業模式。不過,我還是會保留對迪斯尼的投資,畢竟屬於小於1%的投資哈。

47、電商我老覺得看不透,不知道護城河到底在哪里,不知道10年后誰還能活得比較好。比如,我很難理解拼多多厲害的那些東西為什麼阿里等不學或者學不像。如果厲害的東西大家都跟着學的話,10年后誰會更厲害呢?蘋果的東西大家想學但學不會。這個世界上學不會的東西其實是很少的。

48、我確實在Temu上買了一些東西,確實便宜也能用但並不能幫助我搞懂他的商業模式,我沒辦法看懂10年或以后到底是個什麼情況,所以我不會因為Temu改變我對拼多多的任何看法。

49、我對amazon的看法一直是:零售很難賺錢,雲服務會受到其他大公司的影響,微軟Google蘋果這些公司的雲服務未來會佔到一定市場份兒的。

簡單講,我對電商沒有太多的理解,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想認真投資的想法。

50、騰訊,阿里看了半天還是看不透,下不了重手。

51、關於靠近供應鏈的事情,早年長虹電視很火的那段時間,有次我跟一個朋友説,長虹離供應鏈那麼遠,成本會遠高於競爭對手的,長期而言他們肯定不行。

52、經營商務機有點像航空公司,但差異化比航空公司大一些,因為客户的價格敏感度會低一點,但也不是很好的商業模式,至少比起蘋果來要差很多。

53、微軟護城河非常強,可惜我以前沒看不懂。這兩年有點懂了,但一直沒機會哈。

我絕不會成為巴菲特,我的人生里有很多事情比投資重要

54、巴菲特的魔法正是源於他的不間斷學習和不間斷思考,喜歡確實有強大的力量。

55、雖然我很喜歡和尊重巴菲特,但我絕不會成為巴菲特的,因為那不是我想成為的人。我的人生里有很多事情比投資重要。

56、所謂商業直覺其實就是理性思考能力,老巴早就是頂級的了。當然,隨着經驗的積累,對不同公司的直覺的準確度肯定是會增加的。

57、我只關心自己能看懂的。只有自己看不懂的人才會到處問:你認為呢?

58、假裝會游泳是很危險的,假裝會投資也一樣。不過很多人不很理解假裝會投資的危險到底在哪里,直到他們理解了危險。

59、「本分」是對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對別人的照妖鏡。

60、想想最終你會成為的那個你自己,也許會對你的每個選擇起到一點點作用。

61、讀書和悟道是兩件事情,讀書是學習或者愛好甚至包括消磨時間,悟道則是思考。讀書有可能對思考有幫助但不是充要條件。思考是能悟到道的必要條件。

62、做投資以后,我發現願意思考的人的比例,遠比我想象的要小很多很多。

63、人生不容易,抑郁症真是有點可怕。我偶爾也會某些揮之不去的不舒服的想法,我採用的辦法就是儘快轉移注意力。

64、玩遊戲是個很好的轉移注意力的辦法,聽聽合適的音樂,運動(比如高爾夫,游泳)都是辦法。這只是自己的一點體會。

65、分享就是個愛好,何來無私之説?打小就老看到有人説「無私」,那是對別人的期望值嗎?希望別人「無私」其實是很「自私」的吧?反正我長這麼大好像真沒見過正常的「無私」的人。

66、我其實沒啥人生目標,甚至都沒那麼自律,經常不小心就吃多了或喝多了。但是,喜歡關注本質是真的。

67、我確實是個運氣很好的普通人,悟到了一些偷懶的辦法,一些或許對其他普通人也有點幫助的辦法。做正確的事情會少折騰很多。

68、其實「懶得動」和「懶得想」都是蠻自然的,我自己就是這樣。不過,我喜歡go­lf,所以就經常能「動起來」。我喜歡對有興趣的東西追根刨底地瞭解,因為樂在其中。所以喜歡很重要。

69、一定要找時間再看一遍阿甘正傳。以前看過十幾遍了,但也很多年沒再看過了。我喜歡這部電影是因為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歷史片,通過一個「小人物」阿甘,把那段歷史中的很多片段很好地展現出來了。

70、我沒有任何獨特的教育方法!對孩子多關心和信任怎麼會被認為是獨特的教育方法呢?太詭異了吧?不關心加不信任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71、在錯誤的路上奔跑的人,誰在乎他到底犯了哪些錯誤呢?結局從一開始就確定了。

72、改正錯誤要儘快,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錯了就改很好,改第二次也很好哈。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