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集體轉戰港股IPO 新茶飲的資本之路還好走嗎?

2024-01-04 15:07

2024年伊始,又有新茶飲公司衝刺上市。今日,蜜雪冰城、古茗兩家公司同一天遞交了招股書,計劃赴港IPO。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新茶飲企業紛紛尋求上市。2023年8月,茶百道已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而蜜雪冰城則則2022年申請在A股上市,當年9月獲受理並正式預披露招股書,擬登陸深交所主板。不過,其上市計劃目前暫時擱置。

縱觀國內新茶飲市場,近年來從加盟擴張到下沉、出海,再到尋求增量,已經經過了飛速發展階段,目前市場增速開始放緩。

一位華東地區私募人士對第一財經分析稱,新茶飲行業供給呈現飽和狀態,正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由於市場投資節奏放緩、退出難度加大,資金進一步向戰略性新興和科技型企業聚集,相較於其他賽道,新茶飲品牌融資被「后置」。

新茶飲賽道開始擁擠

經過前期的跑馬圈地,新茶飲行業增速逐漸下滑。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報告顯示,2022年,新茶飲市場規模約為1040億元,同比增長3.7%。而在2020年和2021年兩個年度,新茶飲市場增速分別為26.1%和19%。

長期來看,行業將延續增長放緩趨勢,據艾瑞諮詢預測,2023年至2025年,新茶飲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速分別為13.4%、6.4%、5.7%。

隨着賽道日趨擁擠,資本熱度也明顯褪去。據藍鯊消費不完全統計,2022年新茶飲賽道投融資事件27起,融資金額集中於千萬級,億元級投融資僅3起;2023年上半年,新茶飲賽道投融資事件11起,億元級投融資僅1起,即茶百道的10億元融資。

「這一趨勢背后,也有一級市場融資環境遇冷的原因」,上述私募人士稱。

清科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整體延續下滑趨勢。募資端新募集基金數量和總規模分別達5344只、1.35萬億元,同比下滑2.1%、20.2%;在投資端,前三季度市場投資節奏仍然趨緩,投資案例數和金額分別達到6510起、5070.9億元,同比下降25.9%、31.8%。資金進一步向戰略性新興和科技型企業聚集,半導體及電子設備、IT、生物醫療三大領域投資案例數及總金額合計分別佔比63.0%、52.3%。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第一財經分析稱,新茶飲的同質化程度高,創新能力也有限,投資機構對其投資意願、退出預期相對較弱。此外,新茶飲行業在業務模式方面大同小異,是直接競爭關係,投資者會考慮作為同類型企業對比。

尋求上市突圍

一級市場被冷落的新茶飲企業,開始尋求上市。

「無論是出於企業競爭發展的需要,還是對於投資者退出機制考慮,目前新茶飲企業需要上市突破逐漸固化的市場格局。」沈萌對第一財經分析稱,新茶飲企業不屬於高成長高收益行業,上市后較難得到高估值和高流動性。

不過 2021年6月30日,自奈雪的茶上市之后,市場一直在等待「新茶飲第二股」。

從業績來看,奈雪的茶日子也不好過。從2021年6月上市至今(截至2023年12月26日收盤),其股價已從18.98元/股一路下跌至2.90元/股,跌幅近85%,市值縮水244億港元。

經營業績上,該公司也是虧損不斷。其2021年的營收為42.9億元,淨利潤虧損約45億元;2022年營收42.91億元,淨利潤虧損4.69億元。2023年上半年纔開始盈利,淨利潤為6610萬元。

無論是採取直營模式還是加盟模式,新茶飲企業品牌擴張離不開規模擴張。北京中醫藥大學岐黃法商研究中心主任鄧勇認為,新茶飲企業可能選擇在一級市場繼續吸引融資,也可能憑藉較好的業績嘗試尋求上市。

最新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22年全年以及2023年前九個月,蜜雪冰城分別實現了136億元與154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31.2%及46%,同期淨利潤分別為20億元與25億元,同比增長5.3%及51.1%。

古茗招股書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該公司收入55.71億元,同比增長33.9%,淨利潤為10.02億元。2022年全年則為55.59億元、元;2021年至2023年前9個月,其營收分別為43.84億元、55.59億元和55.71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2399.2萬元、3.92億元和10.02億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