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ETF周報 | 做空黃金、原油本周大賺!工業大麻ETF MSOX漲超13%

2023-12-30 20:16

編者按:工業大麻相關ETF表現突出, 2倍做多大麻 MSOX漲近13%;生物技術受熱捧,LABU漲超5%;美股大盤持續走高,指數ETF表現亮眼,2倍做多道指DDM漲1.53%。

1、本周美股ETF漲幅榜

本周主要美股指繼續集體走高,道指上漲0.81%,納指上漲0.12%,均創下自2019年以來最長的周線連漲紀錄。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0.32%,錄得2004年以來最長的周線連漲紀錄。整個2023年,道指上漲13.7%,標普上漲24.2%。納指上漲了43.4%,錄得2003年之后的最大年度漲幅。受到大型科技股反彈、人工智能概念股受到熱捧等因素推動,納指表現優於大盤。

隨着美聯儲暗示很有可能已經完成加息、甚至可能在明年多次降息,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10月下旬的近期峰值5%以上跌至周四的3.9%以下。投資者也對美國經濟實現「軟着陸」從而避免衰退的前景更有信心。

從美股ETF漲幅榜來看,工業大麻相關ETF表現突出, 2倍做多大麻ETF $MSOX  漲近13%,全美大麻ETF $MSOS 漲超7%;或受到紅海事件影響,干散貨航運ETF  $BDRY 本周漲超10%;新興市場、生物技術、比特幣等相關ETF表現活躍, 3倍看多韓國市場ETF  $KORU 、3倍做多新興市場 $EDC 均漲超6%; 3倍做多標普生物科技ETF  $LABU 漲超5%、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ETF  $IBB 漲1.55%;做空比特幣ETF$BITI 漲超4%。

2、主要股指ETF表現

2023年漸近尾聲,全球央行之議息會議亦已結束,準備在2024年開始降息,造就美股月內連升多日,道指屢創新高。不過,目前三大指數已位於歷史高位,有機構表示擔憂后續動能不足,或迎調整。

指數ETF方面,本周做空恐慌指數ETF以及做多大盤指數領跑,0.5倍做多恐慌指數  $SVXY 漲3.42%,2倍做多道指  $DDM 漲1.53%,3倍做多標普500指數 $UPRO 、做多道瓊斯指數ETF  $DIA 、3倍做多納指  $TQQQ 跟漲。

3、大宗商品ETF表現

大宗商品ETF方面,做空原油、黃金、白銀成為本周擁擠的交易標的。2倍做空原油 $SCO 漲5.19%,2倍做空金礦指數 $JDST 漲5.16%,2倍做空黃金礦業指數 $DUST 、2倍做空白銀  $ZSL 均漲超3%。

消息面上,截至12月30日,國際原油期貨連跌三日。美國WTI 2月原油期貨收跌0.12美元,跌幅0.17%,報71.65美元/桶;布倫特3月原油期貨收跌0.17美元,跌幅0.22%,和美油均連續兩日刷新12月15日以來收盤低位。黃金連日跌落紀錄高位,四季度漲超10%。

4、一周市場觀點

美國前財長:投資者可能低估了通脹風險 宣佈已「軟着陸」為時過早

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表示,隨着市場迅速轉向美聯儲將寬松的預期,投資者可能低估了通脹風險。「我們在通脹問題上不會像人們希望的那樣取得很大進展,美聯儲也不會像人們希望的那樣有很大的寬松空間。」今年通脹率下降的速度超過了美聯儲官員和市場預期,期貨市場目前的定價是2024年降息將超過1.5個百分點。美聯儲青睞的潛在通脹指標在截至11月的六個月中年化增長率僅為1.9%,這是三年多來首次低於2%的目標。薩默斯指出,聯邦政府加薪、罷工活動、勞動力市場緊張、地緣政治風險和房價上漲是通脹壓力的潛在來源。「在我看來,宣佈已經軟着陸似乎為時過早。」

交銀國際:美股盈利整體下行空間有限

交銀國際發表研究報告指,美股今年第三季財報季已於近日結束,標普500指數整體業績表現亮眼,盈利超預期的水平仍處於歷史高位,為2022年第一季以來的新高。展望2024年,營業收入和每股盈利(EPS)的增長預期分別為5.3%及11.4%,市場小幅下調了2024年的EPS增長預期。目前LEI成長率已觸底,預示着美股盈利整體下行空間有限。板塊方面,2023年第三季度的高預期板塊財報表現依然優異。信息技術和通訊服務受益於AI生態的快速發展,市場預期已處於高位水平。

Wedbush:看好2024年的消費者互聯網平臺 首選亞馬遜、Meta Platforms等

Wedbush表示,看好2024年的消費者互聯網平臺,首選包括亞馬遜、Meta Platforms、Booking Holdings和優步。該行認為,2024年數字廣告和電子商務的增長速度將加快,在線購物的滲透率將上升99個基點,數字廣告支出將增長230%個基點。Wedbush還表示,國際休閒旅遊的需求將放緩,與2023年相比將具有挑戰性,大多數地區的日均房價將放緩,並對愛彼迎、Booking和Expedia產生影響。該行還指出,過去兩年的成本控制將持續下去,其覆蓋的大多數公司的利潤將上升,即使在2023年實現增長之后也是如此。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