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2023年IPO盤點:超3成新股首日破發 投資者打新意願減退

2023-12-21 17:11

財聯社12月21日訊(編輯 馮軼)2023年港股整體走勢頗為疲軟,恆指前11個月累計下跌近14%,而在美聯儲持續加息,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下,港股的寒意也從二級市場蔓延到了一級市場的IPO。

縱觀全年來看,2023年,香港IPO市場表現不佳,多項指標處於歷史低位。但於此同時,一系列的政策性改革和復甦信號也在年末出現,為2024年帶來了些許「暖意」。

港股IPO活動收縮 融資額全球排名下滑

據Wind數據顯示,2023年港股將合計將約有70家新股掛牌,除陸控(06623.HK)、嘉創地產(02421.HK)以介紹形式上市外,其余68家公司融資總額約達469.70億港元。

對比2022年同期,無論是上市融資的公司數量,還是整體的融資金額均明顯下滑,同比分別減少了17%及53%。

image

而據港交所官方披露,前11月港股新上市55家公司,IPO融資規模327億港元,分別同比下滑了27%和66%。

以此計算,今年前11月,港股單個IPO項目的融資額僅為5.95億港元,為近十年來低點。

此外,來自的德勤數據顯示,今年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公司數量也出現了顯著下滑。2023年,港交所收到約124家公司的上市申請,較2022年的177家同比減少30%。

而在IPO數量下滑的背景下,缺乏超大型IPO項目成爲了今年港股IPO市場「冷場」的重要影響因素。

image

資料來源:德勤中國

數據顯示,2023年港股前十大IPO共融資223億港元,佔年融資額的54%。但與2022年同期相比,前十大IPO的融資額縮水七成。

更進一步看,今年港股前五大新股只有三隻大型股和兩隻中型股,5家公司的融資總額由去年的550億港元鋭減至172億港元。

其中,僅有珍酒李渡(06979.HK)一家50億港元以上的IPO。相對的,2022年港股50億港元以上的單筆IPO就有6家之多,還有3筆超過百億港元的「超級IPO」。

image

不過,港股IPO市場的疲軟,也和今年較為緊縮的宏觀環境有關。在通脹壓力下,今年美聯儲共加息100個基點,加息周期幅度和力度超出預期。

數據顯示,不單單是港股,今年全球前十大新股融資規模也大幅減少,融資總額較去年下跌53%。

image

資料來源:德勤中國

注:數據預計截至12月8日已公佈上市計劃的新股能夠202年12月29日前完成上市。

但橫向對比A股、美股等市場,港股IPO市場今年的活躍度和人氣又被拉開了不小的差距。

德勤的數據顯示,2023年A股和美股的IPO融資規模分別高達3784億港元和1711億港元,均數倍於港股市場。

這也讓港股IPO融資規模的全球排名較去年有所下滑(2022年排名第4),甚至可能被印度交易所反超。

新股整體缺乏吸引力 投資者打新意願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港股缺乏大型IPO項目,與發行公司結構的變化息息相關。

數據顯示,今年港股IPO市場上,TMT、醫藥等具備成長屬性的公司融資佔比減少,取而代之的則是消費、地產、製造業等傳統行業。

image

注:2023年香港新股結構(按融資額計)

德勤指出,今年港股IPO消費行業的份額較去年顯著上升,醫療及醫藥行業新股比重較去年減少11個百分點。

並且由於缺乏更具看點,熱度更高的新經濟公司,港股投資者今年對於新股的熱情也有所減退,間接導致了新股定價和估值水平的下滑。

image

數據顯示,2023年,港股有約4成的新股IPO以下限定價,僅有9%的新股以最高價發行;且以10至20倍市盈率上市的新股比重大幅增加,也壓制了今年整體的融資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在恆指大市的拖累下,有超三成的新股首日便破發,對投資者打新的意願造成了「二次打擊」。

據安永的數據,截至11月20日,今年港股主板平均超額認購倍數為9.8,連續兩年在個位數。 從中可以看出,投資者對認購新股的興趣已相當低迷。

此外,由於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脹高企,地緣因素等影響。港股對海外企業的吸引力也有所下降。

縱觀全年,沒有一家海外企業在港股上市。而據港交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港股新股超9成都是來自內地的企業。

市況不佳促動改革加速 港交所發力國際化

儘管二級市場及IPO發行同時遇冷,令市場情緒低迷。但另一方面也促動了港股改革加速。

整體上看,香港政府年內持續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開拓潛在市場,降低上市門檻,放寬准入規則,提升上市效率,提高市場流動性等,以吸引更多資本及企業來港。

其中繼引發生物科技赴港上市潮的18A條款后,港交所今年還推出了針對特專科技公司的18C條款,一度被市場視作港股IPO的「增長點」。

image

來源:公告資料整理

此外,港交所今年特別加深了與其他市場的聯繫。分別在倫敦、紐約開設新的辦事處加強聯繫。並多次前往中東、東南亞等地區進行海外推廣,推進國際化戰略。

年尾新股行情回暖 市場看好港股IPO復甦

有意思的是,進入12月后港股IPO市場初現復甦信號。

按照當前新股上市計劃安排,預計到12月底將總共有13家新股登陸港交所,屆時將超越1月的10家創下年內單月掛牌量新高。

行情層面,四季度港股新股表現也出現積極信號。進入10月后,港股共迎來20只新股掛牌,其中僅天圖投資(01973.HK)及K CASH集團(02483.HK)兩家公司首日收跌,賺錢效應提升,也提振了新股市場的信心。

另一方面,港交所日前官宣現任聯席營運總監陳翊庭將成為香港交易所下一任集團行政總裁。

據悉,陳翊庭在港交所工作多年,經歷過2007-2010年港股IPO的「黃金年代」。2007年初到港交所,她便出任上市科首次公開招股交易部主管,並在2014年協助金發局撰寫了新股改革報告。

恰逢港股IPO市場遇冷之際,港交所這位新任總裁的登場,也讓市場對明年港股IPO行情有着非常大的期待。

展望2024年港股IPO形勢,德勤預測,隨着美聯儲在2023年第三季度加息步伐放緩,市場預期加息周期將於2024年上半年終止,香港新股活動正趨向反彈的方向邁進。

而安永也稱,目前看企業在港發行和上市的意願依舊強烈。未來利空減少、資本市場逐漸穩定后,香港的IPO活動將會復甦。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