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12-20 23:56
「即使是高盛,也無法在交易中打敗我。」—cis
2005年,J-Com事件一戰成名!cis只花20秒下決定,便豪賺6億日元!
2013年,cis交易了價值140億美元的股票。他一個人的交易量,就佔據了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全年散户股票交易量的0.5%。他一日的最高紀錄是買賣700億日元股票。
2015年黑色星期一,cis做空日經225指數期貨大賺3400萬美元,引來《彭博社》關注,盛讚「A Perfect Play」!
統計數據告訴我們,多數人無法從交易中獲利,與其自己買賣,不如把錢投入基金,但世界上總是有些像cis這樣的「離羣值」存在。
若一個交易者只是在市場上漲期間,靠少數幾筆交易致富,或許可以懷疑這純屬運氣,但是cis的戰績是靠大量的短線交易所堆砌起來。
據《彭博社》對他的採訪,他2013年的交易量高達1.7萬億日元,一個人的獲利就佔全日本散户的0.5%!即便短線交易需要承擔遠比中長線高的交易成本,他依然能在這樣的不利因素下,交出令人不可思議的成績單。
截至2020年11月,cis的總資產為300億日元。cis的每一筆交易都帶有巨大的影響力,他被日本媒體譽為「憑一己之力撼動日經平均指數的男人」。
沒有富爸爸和顯赫家世,cis如何運用「遊戲思維」,在16年內累積驚人資產、撼動日經指數?
以下是這位日本最神祕的鬼才操盤手分享其獨到的交易法則。
順勢操作,勝算最高
同爲投資者,或者剛開始接觸投資的人對我説:「請給我一些建議」時,我通常都只會回答這句:「持續上漲的股票就會再漲,持續下跌的股票就會再跌。」
當股價處於上漲趨勢,認為還會繼續上漲,所以決定賭一把買進稱為「順勢操作」;如果是預測下跌的股票會反彈上漲,則稱為「逆勢操作」。
由於兩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兩種情況也都有人操作,但我基本上只談「順勢操作」。
因為大部分的人和資本都在股價上漲時買進、下跌時賣出。既然大部分的人都這麼操作,肯定有他們的理由。
我不敢説100%是什麼原因,或許有人是基於明確的原因買進,別人只是看他買進纔跟着買,要當「事后諸葛亮」的話,理由要多少有多少,無法一一説明。
然而,倘若現在買進會促使股價推升、賣出會促使股價下跌是明確的事實,那麼順着市場趨勢操作,勝算最高。
當初我尚未理解這個大原則,所以開户后才過大約兩年半,手頭的300萬元就賠到只剩下104萬元,因為我還另外投入相當多的存款和薪水,所以大概虧了1000萬元。這是因為我沒有正視真實情況,反而盲信自己的判斷,這點后面會再仔細説明。
買進正在上漲的股票,別買正在下跌的股票。
買進的股票一旦下跌,就賣掉。
買股票不要與市場趨勢作對,而且要比任何人都更早注意到趨勢的變化。
我之所以能累積到現在的財富,就是因為遵守這個大原則。
真正的隨機,比你以為的還要殘酷
概率、統計學的定理中,有所謂的「大數法則」。
意思是「只要增加次數,算術平均值就會逐漸接近期望值」。
以丟硬幣為例,出現正面的機率,與出現背面的機率即使各為二分之一,如果丟的次數不夠多,一直出現正面或一直出現背面也不足為奇。唯有不斷投擲硬幣,出現正反面的次數,纔會逐漸平均。
硬幣只有正反兩面,不容易看出平均值,所以不妨改用骰子來思考。
擲骰子會出現1到6的數字,如果只擲幾十次,可能會一直出現特定的數字,有些數字迟迟擲不出來,使人懷疑「上帝是不是偏心?」但這種現象並不稀奇。
概念上的隨機,多半給人分散得很平均的印象,但是從微觀角度來看,其實很容易側重一方。
然而,現實中的隨機很殘酷。
沒有人會乖乖的選擇真正隨機時,理當出現的結果。
這種現象經常出現在我愛打的麻將上。
就像你同時可以聽很多張牌的時候,牌堆上也還剩下很多牌,卻被在等唯一一張嵌張的對家自摸了,這種被機率背叛的狀況要多少有多少。
可是,多數人只注意到概率和平均值。
舉例來説,投了十次硬幣,出現十次正面,若説接下來會擲出正面還是背面,機率是一半一半,可大部分的人很容易傾向於「接下來差不多該出現背面」的想法。
換言之,因為人會期待出現期望值,總會以為結果會隨機各出現一半,這是自然的感覺,也是本能。
所以即使是完全建立在概率上的遊戲,也會出現一面倒的結果。
更何況股票原本就不是概率的遊戲,最好做足「無法取得平均值很自然」的心理準備。
持續上漲的股票就會再漲,持續下跌的股票就會再跌。
人很容易落入「現在雖然正在上漲,但迟早會反轉」的陷阱,之所以會這麼想,就只是囿於「迟早會取得平衡」的印象。
自以為「沒有永遠上漲的股票,所以迟早會下跌」,認為價格迟早會反轉。
可以確定的,只有目前正在上漲的事實,誰也不知道會漲到哪里。
基本上請不要預設立場,上漲的時候就要勇敢進場。
持續上漲的股票稍微下跌時,沒有人知道那只是一時的下跌還是反轉向下,光是有人獲利了結就會讓股價稍微下跌。
以我為例,我通常不在意微幅的波動,而是下跌到一定程度才賣掉。就股市用語來説,持續上漲的股票暫時下跌稱為「回撤」,我多半在第二次回撤的時候賣掉。
千萬不能在「回撤時買進」
同樣的,切勿在「回撤時買進」。
我先為不懂股票的人解釋一下,回撤時買進,指的是在上漲的股票稍微下跌時買進。
即使是不斷上漲的股票,只要有人獲利了結就會暫時回撤,趁機買進的行為就稱為「回撤時買進」。
買入已經漲很多的股票時,很容易產生「是不是已經錯過進場時機?」的疑慮。倘若買在高點,一旦開始下跌就會坐立不安,基於不想買貴的心理,很容易鎖定回撤時買進。
爲了小心駛得萬年船,即使是看起來前途無量的股票,或許也會底氣不足的想在稍微便宜一點的時機買進。
回撤時買進是在下跌的時候買進,所以是一種「逆勢操作」。
換句話説,是一種萬萬不可的買法。
這會違反買進上漲股票、賣出下跌股票的基本心法。
有句格言是「越是等回撤,股價越是一去不回頭」。
如果是持續上漲的股票,可能等半天也等不到回撤,就算想利用稍微拉回的時候買進,可能也沒這個機會。這句格言也表示,回撤時買進並不是正確的方法。
「在稍微下跌的時候買進」或「想趁便宜的時機買進」的想法,原本就不對。
倘若你認為上漲的股票還會繼續上漲,基本上就要立刻買進。
漲了一波以后才覺得「是不是已經錯過進場時機了?」是源自認為股價迟早會取得平衡的想法。
沒有人知道會漲到哪里。
別去想「是不是已經太迟了?」而要想「如果還在上漲就表示會繼續上漲」,大膽的買下去就行了。
開始下跌就賣掉,這時纔會知道「是不是已經太迟?」是杞人憂天,還是真的不安。
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會反轉。
預測反轉的時機或價格,只是一廂情願的揣測。
行情的事,只有行情才知道。
投資最重要的是效率
有位一起做股票的朋友在大約40歲的時候花5億多日元買了房子。
買房子本身沒有對錯,不過他當時的總資產只有7億日元,所以只剩下1億多。
這也太荒唐了吧!
他的理由是,玩股票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想留給老婆孩子可以握在手里的東西。
我忍不住反脣相譏:「既然要做這麼沒效率的事,為什麼還要玩股票?」可是房子買都買了,最好的方法是就算虧點錢也要趕緊賣掉,否則就拿房子去抵押,可以借到多少錢就借多少。我費盡脣舌想要説服他。
只要待在股市一天,手上的現金就是力量。
越是靠投資賺錢的人,花在投資以外的錢就要更小心謹慎。
感覺大概是賺到一億元只能花600萬。
一旦超過一千萬,就要有花太多錢的感覺。
要是沒了本金,就無法賺大錢,也無法採取比較強勢的策略。
我個人認為最有效率的投資方法是找出能大撈一筆的機會,儘可能把全部財產都投進去。
所以我纔會鎖定股價波動比較劇烈的個股,小心翼翼的保管着可以孤注一擲的資金。
我認為效率就是一切,絕對不會像他那樣。就我的判斷來説,他大概有20%~25%的機率會被股票市場洗出去。
結果他並未抵押房子借錢,而且還是讓本金增加了。每次提起買房子的事,我都會教訓他,身為操盤手,他做出了錯誤的決定,但市場就是因為也有這種人纔好玩。他的名字叫「降臨」,是作風相當老派的賭徒,當時的外表與流氓無異,但現在則是不折不扣的老好人。
我目前的資產只有不到1%是長期持有的股票,黃金與白銀佔2%,10%是房地產,還有10%是再保險商品,外幣計價的債券佔了6%左右,剩下的70%都是現金。
因此大約有160億元的現金,每次進場的時候先會扣掉存在另一個户頭的10億元税金,用剩下的150億元來交易。
黃金和白銀是爲了以備不時之需的退路。
雖説要先另外存好一筆家人的生活費,才能盡情的在股市里殺進殺出,但是萬一東京被炸彈摧毀,其他資產全部付之一炬,憑我的體力可能也保護不了那些黃金白銀不被搶走,這麼一來就失去保障的意義了。
房地產和再保險商品都是爲了學習纔買的,我已經深刻地領悟到投資房地產有多麼折磨人了。
我不只對買房子沒興趣,也絲毫沒有想要高級的手錶或名車的慾望,對名牌不屑一顧,衣服多半是優衣庫的產品。包含鞋子在內,我對身上穿戴的東西是貴還是便宜毫不在意,頂多買愛馬仕的喀什米爾毛衣,因為真的很好穿。
也完全沒有結交明星的慾望,與不認識的人見面只會徒增疲憊。
沒有私人飛機,也沒有遊艇,更沒有別墅。比起擁有那些東西,付錢用租的還樂得輕松。
若説我買過什麼昂貴的東西,頂多只有葡萄酒和香檳,但也不是非喝不可。
再來就是付費的手機遊戲,我付了將近9000萬日元給在玩的遊戲(天堂二:革命)。我是聽過有人花在手遊的錢可以買一輛車,但是可以買一棟房子的人應該不多。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