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12-13 21:06
靠「校園貸」發家的趣店,如今似乎還在承受由「校園貸」引發的「果」。
12月11日,美股上市公司趣店(QD.US)披露了2023年三季度財報。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為2960萬元,同比下滑73.1%;歸屬於趣店股東的淨虧損為1.81億元,上年同期淨虧損為6.48億元,同比收窄72%。每股稀釋美國存托股的淨虧損為0.84元人民幣(0.12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這已經是該公司自2020年一季度以來,連續第15季度營收下滑。
環比2023年二季度來看,趣店三季度營收、淨利均出現了大幅下滑。根據此前披露的數據,2023年二季度營收1108.80萬元、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為-7686.50萬元。由此計算,三季度趣店營收環比下滑62.54%,淨虧損環比擴大近三成。
可以説,這是一份較為遜色的答卷。而這背后似乎也折射出了趣店當下的發展困境:營收、淨虧損環比雙雙擴大,轉型屢轉屢敗,手握72.26億元現金卻不知發力方向在何方……
不過,正如本文開頭所提的那樣,趣店走到如今的境地,似乎與自身發展戰略不無關係。
轉型轉到沒有「主業」
去年年中,乘着預製菜飛速發展的風口,趣店創始人羅敏也開始趁熱打鐵,進軍預製菜。
彼時,羅敏利用直播宣傳預製菜,拉着明星賈乃亮、傅首爾連續直播19個小時,用「1000萬份酸菜魚,1分錢賣1份」的玩法,當天便獲得2.52億元的銷售額。而這一場直播也被外界視為趣店正式進軍預製菜之舉。
不久后,羅敏也趁着直播熱度舉辦「進軍預製菜」的戰略發佈會。發佈會上,羅敏表示,「我們可以為創業夥伴提供一年期免息貸款」,並喊話寶媽加盟,「每天只需賣出50份菜,每月即可輕松賺大幾千的收入。」
戰略發佈會當天,羅敏還在東方甄選的直播間刷了十個「嘉年華」,次日就被董宇輝拉黑,話題登上當天的微博熱搜榜。
隨即,關於趣店「校園貸」那段塵封的記憶開始浮出互聯網。
據瞭解,趣店創立於2014年,彼時公司的名字為「趣分期」。正如名字所言,趣分期經營的是金融信貸業務,主要通過面向大學生羣體提供分期付款服務並收取利息牟利,簡而言之就是「校園貸。」
「校園貸」以高昂的放貸利率及天價滯納金坑害了無數學生,給社會帶來的不良影響至今還讓人印象深刻。而在被挖出「校園貸」黑歷史后,趣店這一預製菜加盟模式也被網友質疑是將「割韭菜」的對象從學生換成了「寶媽」。
於是,在戰略發佈會后趣店的股價漲幅雖然高達40.34%,但隨着早年的業務不斷被深挖,趣店股價也收穫了「4連跌」。而2022年以來,趣店因為股價低於1美元,三次收到紐交所的退市警示函。截至目前其股價不到2美元,已經跌得離股價最高值35.45美元零頭不到,累計跌幅高達94%。
2023年一季度,趣店在一季度財報中披露,「公司會繼續推動業務轉型,將預製菜業務縮減至最后階段,同時通過追求高效的現金管理來保持健康的資產負債表。」這也意味着,趣店正式關停預製菜業務。
可以説,有因必有果。趣店的預製菜業務遭遇消費者齊刷刷的反抗,主要源自公司當年種下的「校園貸」的因。
不僅如此,在停止「校園貸」業務之后,趣店的轉型也屢屢以失敗告終,從大白汽車、萬里目電商、萬里目少兒教育,到預製菜,無一例外不是轉型失敗。
現如今,趣店的僅存業務已然演變成了智慧最后一公里物流業務業務——在最新三季報中,趣店表示,由於貸款業務結束,自2023年二季度以來,趣店來自融資收入、貸款便利收入和其他相關收入以及交易服務費和其他相關收入已減少至0。同時,趣店的核心業務也變成了智能最后一公里物流業務,該板塊在三季度取得約2900萬元的收入。
而僅2900萬元的收入,也似乎意味着趣店轉型智慧物流業務的效果也比較式微,能不能擔上公司主營業務的「大任」還需打上一個問號。
手握72.26億元現金≠可以躺平
事實上,除了轉型屢轉屢敗之外,趣店身上還存有不少「怪象」。
一是,主業不明朗,淨利潤全靠利息和衍生工具的收益所得。
財報數據披露,2023年三季度度淨虧損為1.81億元,上年同期的淨虧損為6.48億元,同比收窄72%。據悉,在捨棄原本的「主業」金融業務后,利息和投資收益以及金融衍生工具收益成爲了公司的重要收入來源。在2023年三季度,趣店利息和投資損失淨額從去年同期的7360萬元下降90.4%至710萬元,衍生工具損失從3.58億元降至1.08億元。
因為利息和衍生工具的收益屬於投資收益而不是營收,財務統計時無法將此項收益計入營收之內,而要計入利潤之中,而這也就經常造成了淨利潤與營收成長狀況割裂的怪象。
比如説,2023年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2190萬元,主要來自於當時還未關停的預製菜收入;實現淨利潤為為4.14億元,而上年同期為淨虧損1.428億元,其中利潤大增主要是源於2.41億元的利息和投資收益淨額以及2.87億元的於金融衍生工具收益。
但事實上,利息和投資收益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帶來的收益是極具不穩定性的。就拿金融衍生工具的收益來説,實際上就是通過期權、期貨這種金融工具所帶來的收益,這些金融衍生產品收益大,風險也大。
由此,主業不明朗,全靠利息和投資收益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帶來的收益模式,也被外界視為是企業非常不健康的發展模式。
二是,手握72.26億元現金,卻找不準發力方向。
據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趣店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72.264億元(約9.9億美元),受限制性現金為6710萬元。
其中,用於經營活動的現金淨額為1.5億元,主要是由於購買經營資產、支付與勞動力相關的成本和費用,部分被公司短期投資利息收入中收到的現金抵消;用於投資活動提供的淨現金為2.5億元,主要是由於贖回短期投資的淨收益;用於融資活動的淨現金為2.15億元,主要是由於回購普通股。
而在2023年6月末,趣店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還為50.13億元。一個季度增長了22億元,可以説趣店手中握有的現金流還是十分充裕的。
雖然説「手有余糧,心中不慌」,但對應到找不到發力方向的趣店身上還是有點「慌」的。
近幾年來,趣店在不同領域不斷跨界,為的就是找準公司未來發展方向,促使公司不至於面臨業務萎縮而導致的退市風險。但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趣店跨界探索屢屢失敗呢。就拿預製菜來説,這不是一門好生意嗎?
答案顯而易見的,預製菜作為近一年來的熱門風口,不失為一門好生意。根據山西證券研究所的調查數據,2021年預製菜銷量同比2020年增長16倍。另外,分析師預測,預製菜市場有望在2025年突破萬億,發展前景極有潛力。但趣店向預製菜的進軍,還是以失敗告終。
事實上,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在趣店通過靠吸大學生的「血」發家的同時,其后續的轉型成效也似乎被市場標好了「結果」。
這也意味着,趣店想要轉型之路不那麼曲折,恐怕還需重新塑造公司的品牌形象。
在三季度財報中,趣店創始人羅敏表示,「我們看好全球各地區電商市場的潛力,致力於擴大對該領域的投資。在追求增長的同時,還有可能‘我們可能會遭受額外的運營損失’。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堅定地致力於執行業務轉型,同時保持審慎的現金管理,以保護我們的資產負債表。」
可以看到,趣店把下一個發展方向瞄準到了電商市場。但能否成功,我們還是靜待時間的檢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