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年終盤點丨大揭祕!2023年最暢銷&最賺錢的美股新能源車企

2023-12-14 14:17

編者按:「2023,牛熊交織。港股經歷着一場嚴冬,美股則在冰火間穿梭。這一年我們目睹市場狂潮,見證人工智能熱潮、美國銀行業危機、地緣政治衝突、全球加息浪潮以及各種政策黑天鵝......展望2024,讓我們繼續尋找機會,蓄勢破冰!」更多年終盤點內容,請戳《 2023覆盤與展望》。

2023年漸近尾聲,各大新能源車企為達年度銷售目標,價格戰愈演愈烈。此外,新能源車賽道的「卷」,卷技術、卷智能化、卷續航也是有目共睹。

特斯拉今年推出Model 3煥新版,售價12萬美元電動皮卡Cybertruck業績獎迎來交付;理想汽車發佈OTA 5.0,智能駕駛、智能空間、智能增程實現「三大升級」,同時對L7和L8車型進行了大幅度的降價;小鵬汽車正式發佈「扶搖」架構下的首款旗艦車型-小鵬X9,目標成為大型純電MPV市場銷量第一的車型。

回顧幾家頭部新能源車企今年在美股市場的表現,特斯拉、理想汽車、小鵬汽車股價顯著反彈,漲幅達到兩位數以上,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Lucid和蔚來的股價分別下跌超過30%和20%。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兩極分化的情形較為嚴重。

車型日益增多、價格持續下探等多種因素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着較高的增速。但並非每家公司都能從市場增長中受益,車企們差距進一步拉大。

市場「寒氣襲來」, 蔚來、小鵬深陷虧損

儘管在降價優惠、政府補貼等一系列刺激措施下,不少車企2023年的交付量頻創新高,但電動車市場仍然面臨需求放緩的困境。今年前三季度,全球電動汽車累計銷量為945.9萬輛,同比增長38.8%,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萎縮,歐美市場需求衰退明顯,高利率阻擋消費者購車慾望。這也迫使部分車企加快研發步伐,導致新車的更新換代周期大幅縮短,大批新技術和和配置爭相堆砌,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除此之外,各大車企之間展開了激烈價格競爭,領域「內卷」現象愈演愈烈。有些車企營收再創新高,有些車企還面臨的成本和盈利壓力。根據美股頭部新能源車企前三季度的財報,華盛資訊對其今年的營收、淨利潤、毛利率進行了統計。

具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和理想汽車的營收均超過了100億美元。其中,特斯拉 $TSLA 以716.1億美元的營收位居行業之首,超過其它五家車企的總和。淨利潤方面,特斯拉、理想汽車皆實現了季度盈利。蔚來 $NIO 、Rivian $RIVN 、小鵬汽車 $XPEV 、Lucid $LCID 今年仍處於虧損的狀態。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車在中概造車新勢力中脫穎而出,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增長,毛利率超過特斯拉增至20%以上。而率先打響「價格戰」的特斯拉,前三季度毛利率僅為18.5%,為4年來的最低水平。

新能源車企火拼交付量,誰是「賺錢」領頭羊?

在新能源車市場的需求減緩等因素影響下,哪家車企賣一輛車收益最高?又有哪家車企賣一輛車「血流成河」?以下是華盛資訊對美股新能源企業2023年交付量和單車盈利數據的統計。

對比交付量和單車盈利數據,特斯拉穩居美股新能源車交付量榜首,每售出一輛車能賺近7522美元;理想汽車單車盈利勇奪冠軍,每輛車獲利高達9369美元,而排在第三位的蔚來在前三季度共交付近11萬輛,每車盈利3535美元。由於需求疲軟,美國新興電動車企業Lucid面臨巨大的交付壓力併產生大額虧損和現金消耗,每輛車虧損超過25萬美元。

一覽汽車圈重大事件!新能源領域的關鍵時刻

對於新能源行業的投資者來説,車企「價格戰」也只是序幕,政策走向、市場風向和企業動向轉變纔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以下是華盛資訊為您梳理的2023年車圈大事件,有哪些關鍵時刻影響深遠?

1、促新能源汽車消費政策陸續出臺

國家層面明確了未來4年對新能源汽車2024-2025兩年年免徵購置税,2026-2027兩年減半增收購置税的政策;並且開展2023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等。地方層面超過20個省市出臺相關政策,或出臺汽車補貼發放消費券,補貼金額從千元到萬元不等,或延長購車補貼時間,或增加購車指標等。

2、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

歐盟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反補貼調查涉及的具體內容涵蓋基本信息、產品描述、公司概況、國內銷售、對歐銷售、生產成本、公司利潤等。

3、鋰電池價格「跌跌」不休,各大電池廠瘋狂甩貨

一張有關「電芯市場三四季度低價拋貨」的照片在行業內盛傳,顯示各大電芯廠商在進行大規模低價拋貨,價格甚至低至0.25元/Wh,引發了一番行業內的恐慌。

4、何小鵬引戰問界,遭余承東反撕

小鵬汽車的何小鵬批評問界汽車的AEB技術。他認為,問界汽車的AEB技術99%是造假,是虛假宣傳。余承東痛批其誤解AEB功能,並回懟智能駕駛技術。

5、雷軍下場造車,小米SU7即將到來

繼亮相工信部名錄后,小米SU7產品配置信息又出現在工信部12月12日發佈的《免徵車輛購置税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七十二批)》中。興證國際指出,小米電動車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的目標並未改變,望成為小米未來增長的驅動力。

6、「小鵬+大眾」、「Stellantis+零跑」開啟合資新時代

大眾汽車集團宣佈,大眾品牌和奧迪品牌分別與中國本土車企小鵬、上汽達成戰略合作,將在快速增長的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推出更多電動車型。Stellantis投資15億歐元購入零跑20%股權並獲董事席位,攜手組建零跑國際合資公司。

7、特斯拉充電標準「一統北美」

隨着特斯拉的充電技術即將被確立為美國行業標準,越來越多的汽車公司宣佈加入特斯拉的充電陣營。截至目前,通用、福特、Rivian、沃爾沃、極星、寶馬、奔馳、本田、豐田、日產、捷豹、現代、起亞等車企已經宣佈加入特斯拉NACS充電標準。

8、比亞迪首次進入全球銷量前十

今年上半年,比亞迪首次位列全球車企銷量前十,這是歷史上首次有中國車企進入全球銷量前十榜單。到了第三季度,比亞迪再進一步,躋身全球汽車銷量第九位,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決賽階段!2024新能源行業能否迎來大洗牌?

國內新能源頭部車企普遍認為,2024年將迎來發展關鍵期,行業將邁入淘汰賽階段。具體來看,比亞迪高管稱2024年,新能源汽車隨時可能進入大決戰時代」,價格戰,會打的比2023年更殘酷。理想汽車給到供應鏈企業的2024年預測銷量為80萬台,提前挑戰奔馳、寶馬、奧迪在中國區的銷量;蔚來稱,其產品和品牌結構在2024年將正式迎來質變時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即將入場廝殺,首款小米汽車將於2024年上半年量產。

整體來看,中金預計全球新能源車銷量有望達到1700-1800萬輛,同比增長約30-35%,在新車周期和價格中樞下移驅動下,全球新能源車銷量仍有望實現較高增速。安信證券預計,2024年總體競爭會較為寬松,自主品牌降價壓力較小,疊加銷售結構持續升級以及車企成本下降,車企盈利能力有望持續上行,智能化、電動化、全球化為三大主線。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