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焦點分析 | 美團:砸最狠的錢,守最難的江山

2023-11-29 16:58

2023年的中國互聯網競爭似乎又回到了10年前的樣子,「燒錢搶市場」再次成為主旋律,從阿里京東拼多多的「低價」三國殺,再到美團和抖音的本地生活大戰,隨處都是硝煙的味道。

但中國互聯網能迎來黃金10年,一個重要前提是經濟增速的託底,但這在今天的商業競爭中卻成爲了最大的變量——經濟陷入萎靡,人們開始對價格敏感,隨之而來的是消費意願和預期的下降。這深刻影響了一眾互聯網巨頭未來的業務走向。

以餐飲、娛樂、酒店等接觸性消費為主的美團在疫情后率先迎來反彈,但當消費的平價化開始從服飾、美粧等非剛需品類向餐飲外賣這種剛需品類蔓延,美團的頹勢也開始顯露出來。

年初至今美團的股價跌幅,在主要恆生科技權重股中僅次於京東和B站,達到了41%,明顯跑輸大盤。除了抖音帶來的競爭,人們最大的擔心是經濟低迷是否會影響美團主營業務——餐飲外賣的增速。

三季報發佈前夕,市場的普遍預期是,美團Q3 的外賣訂單增速將低於20%,但實際證明要高於這一數字,但因為對Q4只給出15%的指引,明顯低於預期,今天美團的股價一度跌超7%,創近一年來的新低。

如果拋卻情緒因素,Q3美團的業績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營收764.6億,同比增長22.1%;經營利潤大漲 239%達 33.58 億元,雙雙超過預期。但是核心本地商業的利潤增速只有 8.3%。

但為何美團的股價還是跌跌不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新業務想象空間的薄弱。

一位投資界人士曾向36氪分析,當下影響美團估值的三個因素中,抖音的衝擊更多是短期,中期是經濟向好,更長期看則是實物零售(美團優選、美團買菜和快驢等)的規模效應。

在餐飲外賣可預見的增速下滑下,外界期待美團能在新業務中找尋增量,但這恰恰是美團表現較差的地方——本季度新業務收入增長15.3%至188億元,低於預期的192億,雖然虧損率有所收窄,但仍然單季虧出51億元。多位投資人都表示,現在新業務對美團的整體估值貢獻為負。

對於這一現狀,美團CEO王興也相當無奈,他在財報會上表示,「目前美團的股價只反映了外賣單一業務的估值,並不符合公司的內在價值,董事會正考慮推進10億美金的回購計劃」。

對於未來新業務的走向,管理層也表示會繼續投入,甚至不排除尋求海外的增長,但也同時透露,「如果一個新業務無法成為有價值的資產,會對策略及時做出調整」。

外賣頂住壓力,提前完成年度訂單目標

外賣訂單增速的低預期,是最近美團股價走勢萎靡的主要原因,但Q3美團還是頂住了壓力。

本季度美團即時配送訂單達到61.79億單,折算下來日均單量是6800萬,這里麪包含餐飲外賣和閃購訂單。36氪瞭解到,閃購本季度的日均單量在700萬出頭,這意味着餐飲外賣Q3的日均單量突破了6000萬,提前完成年度目標,訂單增速也超過市場預期,達到了21%,與營收增速幾乎持平。

美團餐飲外賣各季度日均單量數據 數據來源:財報、各大券商數據

此前我們曾報道過,美團外賣2022 年單量目標是年底達到日均 6000 萬單,如今這一目標提前一個季度完成。促成這一因素的關鍵可能在於拼好飯單量的猛增。

這一疫情期間爲了解決履約問題而上線的外賣拼單業務,意外的切中了當下人們追求低價的消費趨勢,據悉其二季度的日單量就超過了500萬單,Q3則逼近了700萬單,打開「拼好飯」的頁面,低於10元的外賣隨處可見。

不過,拼好飯訂單佔比的提升也部分稀釋了美團外賣的客單價,Q3這一數字從去年同期的超50元,下降到了48元,疊加三季度對騎手補貼加大,本季度美團的配送收入增長繼續低於單量增速,也使得外賣的利潤率優化並不明顯。

美團即時配送收入各季度變化 數據來源:財報

這里重點提一下閃購的增長。從去年Q2開始,美團把閃購從新業務分項中拆出,併入核心本地商業模塊,邏輯在於,閃購與外賣同屬於即時配送,且有着相似的商業模式——都是靠廣告費和佣金支撐收入增長。

過去一年,閃購的訂單從去年Q3的490萬單,猛增至今年同期的超700萬單,同比增速近44%。目前閃購日均單量達到外賣的11.6%,但因為客單價更高,其GTV達到外賣近20%,但仍處於小幅虧損狀態。

一位美團內部人士表示,內部對於閃購的盈利潛力非常看好,雖然單量還不及外賣,但其廣告貨幣化率已優於外賣(但整體貨幣化率還不如外賣)。Q3美團閃購的年度活躍商家數同比增長了30%,專為閃購服務的「美團閃電倉」也突破了5000家,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意識到即時零售需求的增長。

去年閃購的GTV突破了1000億,今年這一數字很可能突破2000億,這是閃購負責人肖昆前不久在閃購大會上透露的數字。

但進入Q4,越發不明朗的經濟形勢以及淡季效應,迫使管理層給出了只有15%的外賣訂單指引。美團CFO陳少暉在展望Q時也表示,「預計餐食外賣業務營收的同比增速將低於Q,閃購業務營收的同比增速(與三季度相比)將持平,但兩個業務的客單價都會出現下降」。

與抖音的戰爭還遠未結束

影響美團股價短期波動另一個核心因素,顯然是與抖音的競爭,這讓投資人擔心美團利潤的惡化。

這在本季度成爲了現實。財報顯示,Q3核心本地商業的經營利由去年同期的111億元減少到了101億元,經營利潤率則環比下滑了4.3%至17.5%,低價補貼是主要原因。

這集中在兩個核心業務上——特價團購以及美團直播。前者直接瞄準抖音低價團購套餐業務,「預算傾斜單城市抖音覆蓋的Top50品牌,目標就是同品牌做到比抖音更低的價格」,此前有內部人士透露這一補貼不會只持續1-2個月,而是會看ROI產出衡量。據悉,這一業務的日單量已經超過了250萬單,超出了內部預期,美團對其的投入也會一直持續。

美團直播則在7月上線一級入口后迎來了GMV的猛增。有知情人士透露,其GMV的環比增速在好幾倍,直播形式也從此前全部依靠官方直播間,到現在已有近30萬商家自主參與。但因為前期不收坑位費和抽傭,美團直播的商業化幾乎為0。

而從今年開始,美團也開始給予了 0.5%-1%不等的佣金降幅,同時對商家在美團創造的 GTV 更動態追蹤。比如 2022 年採用年框形式,只要商家全年完成一定額度的 GTV 即可,但今年改成季度框架,也即每個季度根據商家上一個季度的完成情況重新商議抽傭率,且要求商家在雙平臺上架的團購券價格一致。

最新的變化則是,美團將到店事業羣下的中小城市渠道發展部(以代理商模式為主)做了拆分,原有的渠道直接併入到餐、到綜等直客部門,目的就是做低線城市直營,從而更好的管控商家。

有美團BD透露,現在內部的要求就是「一線銷售大干快乾,有直播銷售的能力,可以選店選商選品」。具體到商户則為,減少每月最后一天得分決定門店整月等級的偶然性,相應的權益等級則改為每日更新,從而激發門店的積極性。據悉,各大類目的調整將在11月陸續上線。

面對抖音的衝擊,如今的美團已不再像去年那般「唯唯諾諾」,而是堅決選擇砸錢補貼以維持市場份額,Q3它在銷售和營銷上的開支增速達到了56.4%,遠超營收增速。

效果也相當明顯。此前市場最大的擔心是與抖音的競爭,會搶走了商家在美團的廣告預算,在過去幾個季度這一度成爲了現實,今年Q1美團核心商業的佣金和廣告收入的剪刀差一度達到22%,但到了本季度,這一增速差幾乎被抹平,回過神的商家又開始往美團回移。

美團核心本地商業佣金和廣告收入增速變化 數據來源:財報

回看過去三個季度,抖音本地生活與美團到店酒旅的GTV其實一直在縮小。雖然二季度的環比增速略萎靡,但抖音本地生活在三季度重振旗鼓。36氪拿到的多份調研紀要顯示,其Q3的GTV已經超過了900億,四季度將大概率完成1000億的GTV目標,從而在年內完成超3000億的GTV,這將達到美團到店酒旅(覈銷前)40%的量。

美團到店酒旅與抖音本地生活各季度GTV變化 數據來源:財報、券商調研紀要

但眼下判斷這場戰爭何時會結束還為時尚早,在抖音將生活服務服務負責人更換為商業化部門負責人蒲燕子后,外界都在推測抖音將在近期發動新一輪的攻擊。

這一猜測不無根據。在字節跳動的組織體系中,商業化部門是最核心三大部門之一,負責字節各業務的商業變現,類似於阿里媽媽之於阿里集團,這意味着她可以充分調動所有商業流量資源,給予本地生活支持。

而在字節將遊戲業務近乎砍掉后,外界也相信這家剛在營收層面反超騰訊的巨頭,將把更多現金流傾注給抖音電商、本地生活等核心業務,對美團來説這會是一場艱苦的戰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