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三友湖畔深挖「生態富礦」

2023-11-23 08:15

依託豐富山水資源,三友村人做足「雨花石+」文章

三友湖畔深挖「生態富礦」

三友湖風光。 三友湖村供圖 三友湖風光。 三友湖村供圖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孫敬清

在六合區橫樑街道三友湖村,壯闊無垠的三友湖碧波微瀾,連綿逶迤的白龍山五彩斑斕,山水之間廣袤沃野、屋舍儼然……「這幅三友湖版‘富春山居圖’背后,藏着一幅‘山鄉鉅變圖’。」遠眺秀美的湖光山色,村黨委副書記魏慶亞不禁感慨。

三友湖版「富春山居圖」盡收眼底,「山鄉鉅變圖」從何處着眼?11月16日,跟隨魏慶亞的腳步,記者來到「山鄉鉅變圖」起筆處——米家窪。他介紹,三友湖村山水資源豐富,孕育形成了砂石等豐富的礦產資源,是「天賜國寶、中華一絕」雨花石的主產地。靠山吃山,採砂、淘石曾一時成風,成為當地支柱產業。久而久之,米家窪、金家窪等一個個礦坑留了下來。為保護生態環境,2014年,三友湖村內的砂石礦全部關閉,但失去主要經濟來源后,村集體經濟一度陷入困頓。

思路一變天地寬。隨着「兩山」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三友湖人決心告別「砂石富礦」,深挖「生態富礦」,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稟賦發展農旅產業。2021年底,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與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公佈了全國首批132家生態農場名單,位於三友湖畔的艾津、秦邦、綠航悉數在列。

江蘇艾津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是最早看中三友湖這片土地的農業企業之一,2015年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打造艾津稻園,開展水稻種植。身為艾津稻園種植負責人的金振鵬,畢業於南京農業大學植保專業,是一名「85后」碩士新農人。他告訴記者,好山好水出好米,三友湖村遠離工業廠區、城市喧囂,有着優質的灌溉用水,水稻自然長得好。在此基礎上,他們通過參考整合歐洲食品標準、國際食品法典和綠色標準,打造了包括安全控制指標497項、口感品質指標14項、膳食營養檢測10項等共計521項的標準體系,覆蓋育種、施肥、栽培、收割、儲藏等水稻種植全過程,這也是國內稻米生產的最高標準之一,產出的大米每斤售價高達20元,依然廣受市場追捧。

三友湖的好生態不但培育出了艾津歐標大米,還造就了秦邦吉品雞蛋和綠航獼猴桃。秦邦吉品致力於生產高端農產品,對土壤、水、空氣環境等要求極高。落户三友湖后,經過多年經營,秦邦吉品農場已經成為一家種養結合、生態循環利用的生物動力農場,獲得有機農業領域的最高標準「德米特」認證,產出的雞、雞蛋、水稻、蔬菜等均獲中國有機產品認證,一顆雞蛋的售價高達5元錢。

距離秦邦吉品農場不遠,綠航生態園里500畝獼猴桃目前已全部採摘下來,靜靜地「躺」在冷庫中。園方經理李浩介紹,今年畝產獼猴桃約500公斤,每斤採摘價從20元至40元不等,雖然高出市場價不少,但每逢節假日前往採摘的市民絡繹不絕。

魏慶亞告訴記者,近年來,艾津插秧節、稻香節等農事體驗活動輪番上演,綠航獼猴桃採摘節方興未艾……「一年四季農旅活動不斷,村「兩委」班子、社工、網格員經常化身志願者,一起上陣幫忙維持現場秩序。」他笑着説。

做好做實特色農業的同時,三友湖村也在思考如何用好用活廢棄礦山資源,並積極推動米家窪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上馬」。去年,通過削坡、播撒草籽等,昔日雜草叢生的米家窪實現「蝶變」。為做好「雨花石+」文章,村里引入經營主體打造雨花石地質公園。記者現場看到,不時有遊客驅車前來購票遊園,欣賞琳琅滿目的雨花石展品。「今年國慶長假,我們共接待2萬人次遊客,不少人專程從北京、廣東等地趕來體驗雨花石文化。」相關負責人張琴向記者説道。

看到村里發展越來越好,「跳出農門」的米立軍主動辭去了城里的金融白領工作,返鄉建設米家窪户外營地,打造了露營區、山地車賽道等,為人們提供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今年以來,我們共接待遊客5萬人次,旅遊收入達300萬元。」米立軍説,紅火的生意,增加了自己持續投入的底氣。眼下,他正帶領工人建設雨花石科普館、咖啡屋等,不斷豐富旅遊業態。

產業興也帶動了百姓富,去年,該村村民人均收入超3.3萬元。村民童金鍾在艾津謀得一份固定工作,平時維護稻園環境,農忙時搶收搶種,一年到頭能拿到5萬元工資。年近60歲的米永兵此前一直在南京及周邊城市從事建築施工作業,米家窪户外營地建成運營后,他負責后續建設管理,年薪達到10萬元。「家門口上班,掙得比外面還多,以前做夢也不敢想。」米永兵笑着説。

微訪談

記者: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產業的成長壯大,村里背后付出了哪些努力?

魏慶亞:早在2016年,三友湖村就在全區率先成立了以村民自然小組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組織——村民理事會。近年來,在推動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議事協商機制,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土地流轉、項目運營等問題。同時,認真梳理農村閒置勞動力,將村內有責任心、能吃苦耐勞、有一定生產技能的村民組織起來,搭建「新鄉賢」服務隊平臺,向企業輸送常年務工人員和季節性用工突擊隊員,一方面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好用工難問題,另一方面讓村民家門口靠近就業,增加收入,每年帶動村民增收近200萬元。

記者:產業振興任重道遠,下一步您有哪些新的打算和想法?

魏慶亞:我們將充分發揮轄區內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資源優勢。一是用好生態資源。依託三友湖片區良好的生態稟賦資源,成立三友湖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加大招商力度,打開思路,補強短板,圍繞多功能拓展、多業態集聚、多場景應用,科學開發鄉宿、鄉遊、鄉食、鄉購、鄉娛等綜合體驗項目。

二是整合品牌資源。發揮全國生態農場「國字號」品牌效應,科學整合和利用好艾津、秦邦、綠航等特色農業品牌優勢,不斷釋放「休閒觀光+有機研學+農耕體驗」經濟效益,推動農旅融合發展。

三是激活文旅資源。進一步擦亮「石鄉」金字招牌,依託雨花石地質公園、米家窪户外營地等載體,大力發展地質科普教育、賞石淘寶、户外運動等新興業態,做好「土特產」文章,不斷培育穩增長、利長遠的產業,增強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越過越有奔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