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恆生指數成份股迎來調整 機構稱這兩家公司有望納入港股通

2023-11-21 14:39

對此中金公司指出,基於Bloomberg匯總,追蹤恆生指數的ETF資金規模約為247.7億美元,追蹤國企和恆生科技指數的ETF規模分別約為56.3億美元和153.7億美元。結合上述成分和股權重變化,他們測算潛在被動資金流向。

注:追蹤恆生指數、恆生國企指數和恆生科技指數的ETF基金規模

注:追蹤恆生指數、恆生國企指數和恆生科技指數的ETF基金規模

恆生指數:被動資金流入所需時間最多的理想汽車-W和藥明康德預計分別需要4.0天與2.3天。相反,由於匯豐控股超過8%的權重上限而被重置(當前權重8.37%),預計將帶來0.8天左右的被動資金流出。同時,電能實業、港鐵公司與九龍倉置業等因權重下調,被動資金流出也需要0.5天左右。

恆生國企:由於權重增加,美團-W預計將帶來6810萬美元流入,流入時間約為0.2天。資金流出中,海底撈由於權重降低,預計將帶來450萬美元的被動資金流出,預計需要0.15天左右。

恆生科技:由於權重增加,被動資金流入所需時間最多的為微博-SW、蔚來-SW和京東集團-SW,預計分別需要4.4天、1.9天和1.4天左右。另外,由於小米集團-W超過8%的權重上限而被重置(當前權重11.14%),預計將帶來約4.8億美元的被動資金流出,所需流出時間約為3.0天。

港股通標的調整:預計Keep與途虎-W符合滬港通納入條件

由於此次是季度指數調整,因此對半年度系統性調整一次的恆生綜合指數而言,只有符合快速納入機制股票才考慮納入。中金根據此次恆生綜指調整情況結合港股通納入要求,預計Keep與途虎-W或符合港股通納入範圍。

調整后指數特徵:恆指繼續擴容;恆指大消費和醫療保健業覆蓋度有所提升

指數擴容:此次調整后,恆指成分股由80支增加至82支。根據恆指公司2021年3月發佈的諮詢結果,恆生指數成分股將在2022年中前增加至80支,最終固定在100支,目前仍在朝此目標擴容中。

行業代表性:大消費和醫療保健業市場覆蓋度有所提升。參照恆指公司的對行業分類(即7個行業分類),此次恆指調整后,非必需性和必需性消費以及醫療保健業的覆蓋度分別從47.8%和34.2%提升至52.6%和36.2%。

注:此次調整后,恆指消費及醫療保健業市場覆蓋度有所提升

注:此次調整后,恆指消費及醫療保健業市場覆蓋度有所提升

行業佔比:可選消費佔比提升顯著。此次調整后,恆指新經濟市值佔比達到50.2%,相較當下48.4%提升超過1.8ppt(千分之一),主要受益於可選消費板塊提升2.1ppt。

注:恆指內部,消費與資訊科技業在恆指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但金融業比重有所下降

注:恆指內部,消費與資訊科技業在恆指中的比重有所提升,但金融業比重有所下降

注:恆生指數優化后新經濟板塊佔比超過50%

注:恆生指數優化后新經濟板塊佔比超過50%

調整時間表:12月4日正式生效

上述指數調整結果將於12月4日(星期一)正式生效。在此期間,部分主動型資金仍不排除會根據調整公佈結果採取一定的套利操作,但被動資金爲了最大程度減少追蹤誤差將選擇在生效前一個交易日(即12月1日)調倉。中金預計屆時相關股票成交或將會出現遠大於平時的「異常放量」情形,特別是在尾盤。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