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校企聯合育人照亮00后大學生成才路

2023-11-16 06:02

    2023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共有77支大學生車隊參賽,最終由吉林大學吉速電動方程式車隊獲得冠軍。

    在新能源和無人駕駛領域,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讓更多大學生走向行業前沿。圖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GW-HRT車隊的無人駕駛賽車。

    這是一場十分特別的賽車競技運動,賽道上沒有火花四濺的追逐和超車,卻瀰漫着爭分奪秒的緊張。這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特殊課堂,來自全國108所高校的00后參賽者們,既嚴肅認真地對待每一次競賽,也在這里享受着學到新知識、交到新朋友的樂趣。

    11月12日,2023「蔚來杯」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在合肥收官。經過近一周的緊張比賽,吉林大學吉速電動方程式車隊最終獲得電動方程式大賽(FSEC)冠軍,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GW-HRT車隊獲得無人駕駛方程式大賽(FSAC)冠軍。

    據瞭解,今年的FSEC共有77支大學生車隊參賽,FSAC則吸引了31支車隊報名。在合肥的賽場上,為108支高校車隊提供服務的企業代表、裁判、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總人數接近4000人。

    「祝賀本屆比賽圓滿收官。大賽連續兩年在合肥舉辦,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合肥對於新能源汽車人才的關愛。感謝同學們、老師們、裁判們的共同努力,祝賀獲得優異成績的車隊和同學。」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智能電動汽車的重要市場,也是創新最活躍的市場,這將為大學生提供廣闊的舞臺。

    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聯合創始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專務祕書長閆建來告訴記者,迄今為止,這項系列賽事已累計為我國汽車產業輸送人才超過4萬名,由參賽大學生獨立設計的賽車累計多達1600余台,由他們撰寫的技術論文累計超過1萬篇。從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走出的優秀大學生車隊,已出國參賽60隊次,獲得35項相關國際獎項。

    「不設防」的比賽激發出了怎樣的活力

    「經過多年積澱,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逐步形成了學科融合性高、專業性強和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全面等優勢,在產教融合、校企協同等方面,對創新型人才培養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和帶動作用。」閆建來表示,作為專為青年大學生打造的頂級賽事,中國大學生方程式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行業所需的創新型人才,尤其是針對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而打造的FSEC和FSAC。

    據介紹,FSEC以「獨立開發和設計完成整車電氣系統總成」為課題,主要考驗學生的汽車工程知識與綜合設計仿真的能力;FSAC則專注於無人駕駛領域,比賽過程涵蓋汽車構造及原理、設計和仿真、整車電氣系統的操作和調試、搭建無人駕駛系統安全架構、無人駕駛各類算法的編譯和測試等複雜精密的內容。

    閆建來分析説,參賽車隊每年都要獨立自主設計、製造、調試一臺方程式賽車,這不僅考驗着團隊的工程實踐能力,還要求車隊具備工程管理、商業營銷、成本控制以及招商宣傳的全方位能力。

    「作為00后大學生,參賽的難度確實不小,但收穫也格外多。」代表柳州工學院LSRacing車隊參賽的範金瑾説,賽道上不以學歷、資歷論英雄,而是靠實力説話。

    今年10月,柳州工學院第四次斬獲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總季軍的頭銜。在2023上海國際車展上,LSRacing車隊耗時3年研發的E07電動方程式賽車一經亮相,便吸引了不少觀展羣眾的關注。

    獎盃的背后,是這支大學生方程式車隊在無數個日夜的刻苦訓練、精心調校和反覆驗證。作為LS Racing車隊的經理,範金瑾對今年參賽過程中遇到的挑戰還歷歷在目。

    「對於我們來説,正向開發一臺電動方程式賽車是一項極為複雜的工程。」他回憶說,從一開始的設計到尋找供應商、贊助商,到參賽前不斷測試、改進賽車,大家通過實踐驗證了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鍛鍊了動手能力,同時還慢慢培養出了管理能力。

    據瞭解,2013年,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首次開設電動車組。2015年,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獨立成賽。與傳統方程式賽車相比,電動方程式賽車增加了電池管理系統、電控系統等複雜領域,對參賽車隊的技術要求更高。

    隨着無人駕駛概念成為汽車產業熱點,2017年,在其他賽事已穩健運營的基礎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推出了大學生無人駕駛方程式大賽,被認為是技術水平最高、創新色彩最濃的大學生方程式賽事。

    面對愈發靠近產業前沿的競技項目、愈發複雜的造車流程,參賽車隊無不希望得到更多支持。

    記者瞭解到,面向2023年FSEC、FSAC參賽車隊的隊員,「蔚來冬季菁英營」提供為期3個月及以上的專屬實習參訪活動。在這次特殊的實習旅途中,大學生隊員一邊參與真實的產品研發運營及測試環節,一邊收穫各種定製化培訓、參訪及分享環節,深入瞭解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脈絡。

    此外,爲了鼓勵各院校參賽,支持技術研發,2023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特別設立了「蔚來大獎」,對獲獎車隊提供資金支持和蔚來教學試驗車使用權。值得一提的是,蔚來將支持FSEC總成績前三名的車隊參加德國大學生方程式大賽,幫他們提升參加國際賽事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在蔚來冬季菁英營的參訪過程中,大家都在如飢似渴地學習。」來自遼寧工業大學的喬秀權對這種學習的重要性深有感觸。作為遼寧工業大學萬得電車隊的隊長,他特別關心隊員們能否在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中交到新朋友,學到新技能。

    「FSEC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同來自各地大學的車隊同場競技的機會,以展示和證明隊員的創造力和工程技術水平。」他告訴記者,與普通商業賽車競技中各隊互相保密,甚至劍拔弩張不同,參加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的車隊大多選擇「開門造車」。在參賽間隙,各車隊之間總會進行認真而坦誠的交流,為彼此賽車的設計亮點和技術創新點贊,並交換自己今年技術創新的種種心得。

    「拿我們這款賽車來説,無論是電控系統還是車手人機工程設計,每當其他隊伍的同學來詢問時,我們從不藏着掖着。之前在賽車設計、製造過程中,如果我們遇到技術難題,也總有熱心腸的同學來幫忙分析。」喬秀權感慨説,這種「不設防」的坦誠,讓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就像一個結交新朋友的派對,也是一年一度的學術交流平臺。

    人才供需錯位要破局,產教融合需加大馬力

    在現場同樣收穫滿滿的,還有揮舞着合約、極力尋找人才的各個用人單位。

    「從比賽中成長起來的學生不僅擁有書本上的知識,還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正是我們企業最需要的人才。」一位安徽本地車企的招聘人員表示,從方程式賽事中成長起來的這些大學生,一直是汽車企業眼里的「香餑餑」。

    「參賽選手往往都是各所高校汽車專業的‘尖子生’,參賽還讓他們鍛煉出了動手實踐能力和團隊寫作能力,因此畢業參加工作后更容易上手。」閆建來介紹説,在歷年的參賽學生中,「通過比賽找到工作」的故事屢見不鮮。他表示,通過大賽培養適用性汽車人才,反哺汽車產業發展的效應還在持續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近年來全球汽車產業變革持續推進,人才需求發生顯著變化,汽車人才供需存在一定的錯位現象。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報告》指出,2025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人才的存量預計為7.2萬人,屆時該領域的人才淨缺口最高可達3.7萬人。《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則預測稱,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人才淨缺口將達到103萬人。

    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人才培養存在不少痛點,包括人才總量短缺、複合型與專業型人才奇缺、缺乏專業教師隊伍、新能源汽車企業人才引進機制不完善,以及缺少「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的實訓基地等。

    顯然,當中國汽車產業變革和市場轉型駛入深水區,汽車人才培養模式急需改革。

    有分析認為,傳統汽車專業教育的部分內容已落后於產業的實際需求,因此人才供給的調整慢於人才需求的變化,導致有的大學生就業不充分,有的企業卻出現人才缺口。

    打破這樣的局面,顯然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今年7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的通知》,將打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開展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產實踐項目建設、建設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等列為重點任務。

    其中,支持龍頭企業與高等學校、職業學校牽頭,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同參與,組建一批產教深度融合、服務高效對接、支撐行業發展的「產教融合共同體」,被認為是汽車業人才培養破局的必由之路。

    「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要肩負起推動產教融合的責任。」閆建來表示,希望有更多企業像蔚來一樣,為學生提供工程實踐平臺,對中國汽車教育進行有益的補充。

    他説,從整體來看,汽車業輻射廣,帶動力強,眼下智能電動車賽道快速升溫,有助於擴大大學生就業市場,促進穩就業;而新鮮血液的不斷加入,又將反哺行業,幫助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穩增長。

    2010年,李斌聯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首次共同發起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從2015年起,蔚來連續9年深度支持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在李斌看來,這些年方程式賽車不斷刷新紀錄的圈速、各車隊水漲船高的技術水平,就是中國汽車業飛速發展的真實寫照。

    李斌表示,圍繞智能電動車的研發、製造,中國汽車業已取得了一定的優勢,為青年成才提供了廣闊舞臺。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我國汽車出口約為392.2萬輛,同比增長59.7%。今年我國汽車出口量預計可達450萬輛,將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同時有預測稱,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有望突破850萬輛,市場滲透率可達36%。

    「青年大學生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李斌建議説,一方面,大學生要敢於給自己設立一個較高的目標,在學習和對外交流中積極向國際一流水平看齊,這樣才能突破自我;另一方面,有志於從事汽車業的大學生更要腳踏實地,通過參加方程式賽事等方式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

    他説:「汽車畢竟是複雜的製造業,手上沒有沾上一丁點油污的人,肯定當不好汽車工程師。」

    「青年人才的就業選擇,往往最能反映行業景氣程度,也能反映出企業的創富能力和創新能力。」獨立汽車評論員白德認為,隨着新能源產業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聚焦綠色低碳、數字智能等新興技術領域,而牽手最富活力、最有創新精神的青年大學生,無疑將幫助車企打好那些技術攻堅戰。

    「只有培養出更多優秀青年人才,才能鞏固中國汽車業的優勢。」正如他所言,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新產業、新趨勢、新需求背景下,大學生需要更多像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這樣的平臺,產業鏈上下游也需要更多培養青年人才的搖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1月16日 12 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