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51%股權悉數清倉,中意財險為何與中石油「分道揚鑣」?

2023-11-13 14:56

如果進展順利迎來新受讓方,中油資本將全面退出中意財險,兩者正式「分道揚鑣」,中意財險將失去國資背景。

  文/每日財報 慄佳

  在保險行業,股東因戰略調整而轉讓部分股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清倉式」全部轉讓,在業內並不多見,也會引起極大的關注。

  近日,擁有中意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意財險」)51%股權的第一大股東中國石油集團資本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油資本」),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正式披露將持有的全部股權進行轉讓。

這也意味着,如果進展順利迎來新受讓方,中油資本將全面退出中意財險,兩者正式「分道揚鑣」,中意財險也將失去國資背景。

  照理説,成立16年之久的中意財險背靠國資大股東這顆大樹的庇護下,應該發展的如魚得水,但事實並非如此,中意財險之路並非坦途。

  從成立之初的「甜蜜牽手」,再到如今的「揮手告別」,兩者為何會走到如此地步?未來中意財險又該走向何方?

股權變更跌宕下,中油財險一路走來並不易

  追本溯源,時間倒回到2007年,彼時國內經濟高速發展,新時代下保險行業也鉚勁十足,各大頭部險企業績紛紛迎來新增長,可謂「百家爭鳴」。

  正是乘着保險市場上行的東風,同年,中意財險在中方股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所屬的中油財務和外方股東意大利忠利集團強強聯合下正式成立,二者持股各50%,這也意味着中國首家合資財產保險公司開始在國內市場展業。

  次年12 月,中油財務將其所持的50%的股權轉讓給中石油集團。股權轉讓后,中石油集團和忠利保險各持有中意財險50%的股份。

  2009年4月,兩者股權比例開始發生了變化。當年,忠利保險將1%股權轉讓中石油,其持股比例升至51%,順利成為中意財險的控股股東。

  該股權比例一直維持到了2016年,隨着中石油全牌照金融業務平臺中油資本被批覆成立,當年9月,中石油將其持有的全部51%股權悉數轉讓給中油資本旗下。因此,中方股東中油資本和外方股東忠利集團各自持有51%、49%的股權結構一直穩固至今。

  經過覆盤中意財險股權發展之路,不難看出,其可謂含着金鑰匙出生,不僅擁有成立1831年,迄今已有190年保險經營經驗的老牌外方股東忠利保險的保駕護航,而且還有由國務院國資委100%持股的中油資本強大實力作為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大股東中油資本還是一家全方位綜合性金融業務公司,在保險業務版圖上,主要通過控股和參股專屬保險、中意財險、崑崙保險經紀、中意人壽等公司,來分別經營保險業務、保險經紀業務活動。

背靠中油「大樹」,卻難解虧損難題

  既然中油資本看好保險行業且業務版圖覆蓋面如此之廣,那為何偏偏要出清中意財險的全部股權呢?在我們看來,有以下三點不容忽視:

第一,最核心的是難解持續虧損難題。《每日財報》梳理中意財險歷年業績時發現,自其2010年公佈首份業績報告以來,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虧損邊緣徘徊。

  如下圖所示,2009年-2011年、2016年-2018年這六年里均出現虧損,累計虧損達4.45億元,剩余八年則合計盈利僅為0.83億元,難以覆蓋虧損。如果算上今年前三季度盈利的0.2億元,從成立至今中意人壽已累計淨虧損約3.42億元。

  而在保費規模方面,中意財險一直以來的表現也並不算亮眼,雖然每年都有所擴表,但與不少同行對比,其增速和規模較為落后。比如,截止今年9月末,其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2.39億元,在79家非上市財險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保費收入排名榜中,中意財險處於42名。對比來看,同樣有外資背景的安盛天平財險則以48.64億元的保費位居第18位。

第二,2013年中石油專屬保險成立后,逐漸分流了中意財險的部分業務。公開信息顯示,中石油專屬保險是由中石油集團、中國石油天然氣共同發起設立,為中石油集團及關聯企業提供財險、責任險、信用保證保險等保險保障業務。

  根據業務性質來看,兩者在責任險、信用保證保險等保險保障業務上存在高度重合,或許也是這樣的原因,也間接促使如今中油資本的退出。

第三,高度依賴股東「輸血」,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作為中意財險的兩大核心股東,中油集團與忠利保險對其保險業務給予了源源不斷的支持。

  以數據來看,2019年至2021年,中意財險從中石油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拿到的保費收入分別為2.77億元、2.77億元、2.4億元;同期從中油資本與忠利保險同時持有50%股權的中意人壽那里獲得的保費收入分別為74.5萬元、81.9萬元、78萬元。

  可見,這樣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會導致其外生延展性不足,如若其中一方業績走低或是退出,中意財險未來向外展業之路將會走的很艱辛。

中意財險還將面臨着什麼?

  如果此次股權轉讓順利完成,除公司性質變更外,中意財險的名稱、品牌logo或均將隨之發生大變更。目前,中意財險LOGO中包含有中石油「寶石花」的經典標誌和忠利集團的飛獅像。

  當然,這些所體現的只是表面上的變化,而真正深層次的必然會導致中意財險內部治理結構、公司未來的發展理念、企業文化和管理制度也都會發生很大變化。

  《每日財報》注意到,根據其最新披露的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關於董事會成員組織架構,其董事長嚴九、董事何濤、副總經理戴玉青等,均有中石油或旗下公司的履職背景,也就是説,股權轉讓也有可能帶來內部高管人事的巨大變動。

  這樣的案例也並不鮮見,比如,2017年之時,信達財險二股東重慶兩江金融發展有限公司掛牌出售所有股份全面退出后,高管團隊也隨之進行了「大換血」。

  此外,對於中油資本來説,要想順利找到「接盤者」也並非易事。要知道轉讓高達51%的股權,沒有任何一家稍有實力的企業來承接,就可能出現多家收購方入場。根據《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規定,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不得超過保險公司註冊資本的三分之一,但保險公司因為業務創新、專業化或者集團化經營需要投資設立或者收購保險公司的,其出資或者持股比例上限不受限制。

  也就是説,如果51%的股權被單一機構接盤,那麼肯定還是會出現控制股東,而如果由多方一起來接盤,則會導致中意財險的股權結構變得分散,公司的整個管理制度和發展策略可能也會隨之推倒重建,這些都是需要中意財險耗費時間和精力來規劃的重中之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