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成也孫正義,敗也孫正義?WeWork破產竟威脅到軟銀聲譽

2023-11-08 18:46

美國聯合辦公空間服務商WeWork破產代表了一個傳奇故事的結束,而其余波正在傳導到更多地方。

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Aswath Damodaran從WeWork的倒閉中看到了另一個人的失敗——軟銀集團的孫正義。他指出,人們可以從錯誤中走出來,但人們可能無法從「不知道自己哪里錯了」的那種錯誤中走出來,而孫正義的行為證明了他在這個問題上的傲慢。

早年間,孫正義不顧副手的反對,從軟銀集團和願景基金中撥出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投資WeWork,這讓后者在2019年初估值飆漲至470億美元。

不幸的是,在幾個月后,WeWork的IPO計劃書中透露了嚴重的虧損和利益衝突,導致該公司后來不得不取消上市計劃。戲劇性的是,軟銀在WeWork上市終止之后,又緊急提供了95億美元的救助,孫正義本人更是對投資WeWork的策略賣力吹捧。

Damodaran表示,在WeWork之前,人們認為軟銀在孫正義的領導下是一家極其謹慎、聰明且有遠見的公司,但成功有時候會衝昏一些人的頭腦,過去的輝煌讓他相信他比別人懂得更多,這為失敗埋下伏筆。

孫正義的傲慢

Damodaran認為,軟銀早期在阿里巴巴的傳奇崛起中嚐到了甜頭,而這影響到了該公司和其領導人的判斷。WeWork的崩塌,以及願景基金去年創紀錄的320億美元虧損,不斷打擊着孫正義作為精明投資者的地位。

孫正義在2017創辦了軟銀願景基金,數年來向數百家初創投入超過1400億美元。孫正義本人稱喜歡以直覺投資,常用靈感來為自己的投資策略做背書。

但軟銀和WeWork的一些前高管現在表示,這種對個人直覺的信任,可能讓孫正義忽略了危險的信號和來自顧問們的反對意見。他們還透露,孫正義甚至不願聽WeWork前首席執行官Adam Neumann的警告,反而鼓勵后者大膽思考。

Astris Advisory分析師Kirk Boodry表示,重要的不僅僅是投資損失,還有其背后的故事。注入大量現金反而催生出人為的高估值和狂妄自大,最終導致了WeWork的崩盤。

WeWork之外,願景基金不斷擴大的虧損也促使孫正義在去年幾乎停止投資,並削減了願景基金的人員規模。

不過,Boodry認為市場仍看重孫正義的動作。他認為WeWork的破產只是確定了願景基金虧損的體量很大。人們仍關注孫正義接下來投資的方向,反而不太關注投資組合的損失。

但Damodaran顯然反對這一觀點,並強調孫正義的投資風格很難改變。風險投資應該由小額賭注開始,但軟銀喜歡把后期投資程序中的砸錢行為前移到早期押注之中,這意味着像WeWork這樣的錯誤或許並非偶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