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農民之子白手起家成股神,這是韓國「巴菲特」的傳奇故事

2023-11-07 21:02

改變韓國基金文化

在韓國資本市場上,朴炫柱無疑是位風雲人物。在2019年福布斯發佈的世界富豪榜上,朴炫柱以16億美元的身價排名韓國第18名。早年畢業於高麗大學經濟系的他創立未來資產集團(Mirae Asset)時,恰逢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誰料到這個當年不滿40歲的漢子,日后竟成爲了「改變韓國基金文化」的核心人物。次年年末,朴炫柱推出了韓國最早的共同基金。

「過去國民的資產投資對象主要是房地產,甚至佔家庭資產的85%。如今隨着基金文化的形成,家庭資產的結構趨於穩定。並不專注房地產,適當向股市等轉移,結果國民經濟的總體風險度也降低了。但這還不夠。時下家庭資產中金融資產所佔的比重只有20%,應至少達到美國的水平(50%~60%)。」

結果,這位在市場低迷期進軍的少帥僅僅用了10年時間,就把Mirae Asset做成了韓國股票型基金市場的老大,31.9%的市場份額比排名第二的公司高出整整24個百分點。2007年,Mirae Asset市值超過三星,成為韓國龍頭企業。Mirae Asset的行事風格恰如領軍人朴炫柱一樣剽悍,由於認為「長期投資者沒必要天天看股市行情」,於是連分公司的股票行情電子顯示屏都一併撤下!Mirae Asset目前擁有管理證券、人壽和資產運營業務的三大公司,2014年資產規模高達47.5058萬億韓元。

業界公認,朴炫柱的決策和領導能力是Mirae Asset迅速崛起的關鍵。當發現某個有潛力的項目時,朴炫柱會即刻趕赴項目現場做出決策。KTB資產運營公司總經理張仁煥説,「當其他公司還在辦公室分析資料的時候,Mirae Asset已經在當地成立辦公室和法人,招募職工了。」

一個經典案例是,現在韓國最大門户網站之一Daum communications 1999年增資擴股,總經理四處遊說,但被三星、SK等公司以「前景不明朗」而拒絕。當他找到Mirae Asset時,朴炫柱只調查了兩天就決定投資24億韓元。半年后,全球網絡潮湧,Daum股價暴漲,朴炫柱笑納1000億韓元的鉅額利潤,這筆盈利成爲了Mirae Asset的「種子基金」。

勤勉與運氣

隨后,朴炫柱提出了「金融出口」的思路,將視野放之海外,尤其是中國、印度、越南等新興市場。據稱,他一年中有一半時間是在海外度過的,因此Mirae Asset能夠比其他韓國公司提前半年甚至是1年推出有關上述市場的投資品種。2003年朴炫柱率先開發了中國基金、印度基金等,在韓國掀起了海外基金熱潮。如今,除了在韓國本土外,Mirae Asset在中國香港、新加坡、印度及英國均設有辦事處。朴炫柱從一開始就擯棄了單單依靠交易佣金的傳統盈利模式,把業務重點放在客户的資產管理上。Mirae Asset從不向客户「推薦股票」,只是勸導客户分散、長期投資於中國基金、印度基金、亞洲基金等多個領域。

英雄造時勢,時勢也造英雄。就在朴炫柱推出系列大型股票型基金后不久,中印股市先后迎來輝煌牛市。Independence基金和Discovery基金5年投資收益率超過了300%~500%、中國基金1年收益率為60%~100%。讓國際老牌金融公司郁悶的是,2003年進軍香港市場的Mirae Asset 3年后即登頂股票型投資基金排行首位,在亞洲金融中心「與跨國金融集團展開競爭,還有勝算」的朴炫柱,自然受到具有強烈民族自尊心的韓國民眾熱烈追捧。據報道,2007年韓國銷售的基金中有35%(15萬億韓元)資金涌進了Mirae Asset。

朴炫柱承認「運氣」的存在,「過去的10年我們是做出了努力,但如果沒有遇上牛市使基金市場得以壯大的時運,不會有今天的Mirae Asset。」但運氣不是成功的全部。Mirae Asset基金經理們都嚴格遵守着一個內部規矩——工作日內絕不喝酒,晚上也不參加應酬,要麼加班,要麼回家。資產運營總經理具載相説:「要將客户的錢萬無一失地進行管理,必須時刻精神抖擻,這是公司的方針。」

韓國基金評估公司總經理於在龍慨嘆:「Mirae Asset的飛快發展與優秀人才加一點運氣是密不可分的。」

朴炫柱海外投資的成功使韓國人開始意識到,「金融出口」也是可以創造國家財富的。

自己的眼光

朴炫柱是從韓國傳統制造業的成功中得到啓發的:「我們過去把金融產業只看作基礎產業,現在應看作提高競爭力而增長的產業。現在已進入了靠金融和資本出口掙錢的時代……我們的製造業企業是如何成長為全球企業的?是因為走出去,是因為出口。金融也一樣。」

剛開始進軍海外時,很多人勸朴炫柱採取使用別人品牌的OEM方式。而朴炫柱認為,韓國製造業採用OEM方式的幾乎沒有成功的先例,因此從始至終,Mirae Asset都在用自己的品牌開拓市場。在朴炫柱看來,Mirae Asset的成功祕訣在於「有了自己的眼光」。

所謂「自己的眼光」,對朴炫柱而言,就是不要像其他韓國投資者一樣「用歐美的眼光看世界動向」。當其他人還把眼光盯在歐美市場時,他認為「應該走向中國」並提出了「集中攻佔中國市場」的戰略。Mirae Asset每年提供3000名學生到國外進修的機會,其中2000名兒童會被派往上海觀光4天。

「實際上,我們對亞太市場比歐美人更瞭解,文化也更接近嘛!今后也將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對亞洲新興市場先行投資,然后歐美資金跟隨而來提高股價,結果韓國得益。這就是靠自己的眼光投資。」 2007年,在「中國戰略」上大獲成功的朴炫柱驕傲地表示——「最近歐美人也承認他們的投資觀點有問題」。

2007年四季度,Mirae Asset推出了「Insight」這樣可以直接購買中國等外國企業股票的基金,不到半個月就賣出了4億韓元。

積極投資中國

未來資產金融集團的廣告語這樣説:「上升的中國與印度——不要錯失任何一個。不必煩惱究竟該投資哪個市場,把這些留給中印投資專家吧。」一年的一半光景,朴炫柱是在中國、印度、俄羅斯等新興經濟大國度過。2003年,未來資產金融集團發售的中國基金、印度基金等,在韓國掀起了海外基金熱潮。作為改變韓國投資文化的風雲人物,朴炫柱更曾在韓國掀起一場中國市場投資熱。朴炫柱曾經自豪地説,「我們説應該走向中國時,發達國家的許多投資專家認為,應該走向歐美。因為歐美的投資家們沒有看到中國的潛力。如此,我們和歐美之間有着眼光的差異。」

海外市場尤其是在香港市場上,對中資股的成功投資使朴炫柱的聲望達到了頂峰。卻也如同中國古語所説的「福禍相依」,成為滑鐵盧的開始。投資人的熱捧使得朴炫柱有充裕的資金加大對中資股的投資,如「未來資產Insight基金混合型投資信託1號Class-A」,重倉持有中國企業股票比例一度達到近60%。

據2008年一項粗略統計,在未來資產(香港)投資的18只個股中,有9只是於2007年10~12月建倉或增倉的。如2007年10月22日以19.068港元/股買入664.8萬股中海油服(Mirae Asset一路以18.924~12.674港元價格區間增持,至2008年4月10日持股比例達17.03%,成為第一大機構股東)、11月9日以19.083港元/股買進22.1萬股招金礦業、11月12日以11.142港元/股的價格增持1226.8萬股中國國航、次日又以5.597港元/股持了2490.8萬股「奧運概念股」香港中旅……從股價來看,上述個股幾近買頂。

而隨着中國市場的大幅回落,至2008年3、4月份,港交所披露的公開信息顯示,Mirae Asset先后以6.674港元/股、5.173港元/股分別減持中國國航612.8萬股、2806.4萬股;5月29日,以最低為3.037港元/股的價格將香港中旅的持股份額減至了5%以下;而當2008年6、7月間,借中海油服海外收購威的利好出貨時,價格僅分別為13.599港元/股、12.15港元/股;7月底8月初,當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等大型外資機構大幅減持中資股時,朴炫柱也未能承受壓力,減持了969.2萬股鞍鋼H股……

朴炫柱以「割肉」承認個股投資的失誤,卻不承認投資中國是失策的。相反,爲了更好地瞭解中國企業,他往香港分公司增派韓國的企業分析師,同時繼續在香港招兵買馬。

在2007年中國收益率高企時,曾有記者問及朴炫柱如何看待奧運會后中國股市下跌的危險,他答道:

「應該以更長遠、更有歷史性的眼光來看待。中國除了在鴉片戰爭之后的百余年期間外,無時無刻不是世界強國。唐、宋、明朝時期,佔據了世界經濟的30%。不能把現在中國的崛起視為曇花一現。奧運會對中國來説不算什麼,把奧運會看作時代的分界,未免太小看中國了。」

朴炫柱語錄

「謹守宗旨「這個重要的投資理念,引領我們創立了今天的未來資產。多年來,我們憑藉這個理念,躋身為亞洲重要的金融集團,為亞洲資本市場締造新的景象。

我們堅持把顧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堅守符合高水平的服務理念。因為我們的成功源於顧客的成功,我們時刻謹記這項投資準則,評估每項投資的價值和長遠利潤。

我們堅守團隊精神,任用最優秀、最生氣勃勃的新一代員工,開闊亞洲視野,邁向國際化。在努力創建更好的企業的同時,未來資產於積極回饋社會方面亦不遺余力。

Mirae在韓語中的意思是「未來」, Mirae Asset的寓意則是「守護未來的資產」。朴炫柱的交易風格,能夠為自己贏得未來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