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11-07 20:16
2023年,是公認的中產階層消費降級的一年。在此背景下,作為低價消費標杆的拼多多業績繼續高歌猛進,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63%。都説背靠大樹好乘涼,但極兔卻顯得有些小透明。
10月27日,極兔速遞正式登陸港股市場,至今已一周多時間。但不管是股價表現,還是市場消息面似乎都相當平淡,以至於不少投資者甚至都不知道極兔上市了。到底是極兔已經無人無津了?還是上市本就是不值一提的「小插曲」呢?
狂飆三年,極兔港股上市
雖然年輕,但極兔的江湖地位絕對不算低。
極兔創立於2015年,短短5年成長為東南亞快遞市場老大,如今快遞網絡已經覆蓋全球13個國家。在國內起網后,僅三年多就躋身一線陣營併成功敲鍾上市,可謂一路狂飆。
從市值來看,極兔速遞市值超1000億港元已來到行業第三的高位,僅次於順豐和中通。從市佔率來看,2022年極兔速遞在中國市場的市佔率達到10.9%,已坐上全國第六把交椅。
野蠻生長背后,離不開三大法寶:價格戰、行業併購和區域代理模式。
從2020年殺進中國市場開始,極兔燒錢補貼的模式備受詬病,一度被貼上「價格屠夫」的標籤。但燒錢策略確實行而有效,憑着低價策略和靈活的區域代理模式,極兔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躍遷式發展背后,大手筆併購也是關鍵。2021年極兔斥資68億收購百世快遞,將網點鋪到了全國各地;今年5月極兔又斥資11.8億元把豐網收入囊中,躋身國內快遞業第一梯隊。
但低價搶佔市場、大舉併購所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鉅額虧損。極兔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經調整淨利潤虧損分別達到4.76億美元、11.78億美元、14.88億美元、2.64億美元。僅三年半時間里,極兔累計虧損金額超34億美元。
即便如此極兔還能走到上市,得益於外部資本的持續「輸血」。據悉,在2017年至2023年5月期間,極兔已經完成了7輪融資,融資總額約為56億美元。
因此在市場的固有印象里,極兔的發展史就是一輪又一輪輸血換規模的重複。而從極兔的上市和招股書計劃來看,發力全球市場、持續擴張規模是眼下的核心目標。市場擔憂的是,上市只是新一輪輸血換規模的開始,而盈利仍遙遙無期。
國內盈利遙遙無期?
外部輸血終究是治標不治本,想要長期發展,極兔實現「造血」盈利纔是正途。問題是,極兔要實現徹底盈利難嗎?至少不容易。
一方面,行業價格戰依然在持續。最新經營數據顯示,各家快遞公司今年9月均實現了單量同比雙位數的增長,其中申通和順豐的增速表現尤為突出。雖然9月份以價換量的趨勢有所緩解,但是前三季度快遞行業的價格戰依然勢頭強勁。
在此背景下,9月份各家快遞公司的單票價格有所企穩回升,但是從前三季度的情況來看,年內單票價格不僅有波動下滑趨勢,且普遍低於去年同期水平。
另一方面,行業競爭不斷加劇,但卻缺乏足夠的競爭壁壘。
衆所周知,快遞物流本是重資產、重投入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競爭壁壘依靠的是足夠密度的倉庫資源、轉運樞紐、干線路由、車輛設備以及業務員資源。當全網產能提升后,通過做大業務規模來分攤掉成本。
現在的主流快遞企業中,直營的順豐和京東已經通過前期的高資本支出鑄就了較強的競爭壁壘,因此在高附加值的時效件中優勢突出,而以採用加盟模式的「三通一達」和依靠區域代理模式的極兔均未形成真正的壁壘。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長期低價導致的虧損或利潤微薄,也限制了極兔加盟商們升級服務,服務水平和時效就很難得到保障。因此想要在國內繼續擴張,低價或許已是當前極兔能拿出的最優策略,但這就陷入了低價-虧損-服務質量低的惡性循環。
其實在燒錢搶市場策略並不少見,但最后大都需要通過行業出清,掌握定價權來實現盈利目標。反觀現在的快遞行業,雖然主流玩家不算多,但絕對並不算少,以極兔的競爭力還遠沒到可以優先提價的程度。
因此結論顯而易見,在價格戰延續的大背景下,極兔國內業務的虧損大概率還將延續。
海外仍是星辰大海?
回顧近幾年快遞行業發展,隨着電商平臺增速放緩、紅利逐漸弱化,同質化競爭、薄利低價成為快遞業揮之不去的標籤,包裹量增速有所下降,頭部快遞企業步入存量競爭階段。
與此同時,順豐、京東、菜鳥,圍繞着快遞配送時效,開啟了一場又一場的行業爭奪戰。但由於區域代理模式,快遞服務質量和配送時效,一直是極兔速遞的短板,想要在這波巨頭之爭中脫穎而出,極兔的壓力絕對不小。
回首望去,相比內卷的國內,國際快遞市場似乎仍是星辰大海。但近幾年,無論是老牌巨頭順豐、京東,還是行業新勢力菜鳥,都在通過跨境物流和海外業務佈局快遞出海。
雖然極兔被業內稱作「出海第一股」,也是妥妥的東南亞快遞市場老大。但隨着快遞業出海潮的興起,極兔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
首先是虎視眈眈的菜鳥。得益於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儘管菜鳥的實體業務起步較晚,但發展相當迅速。截至2023年6月底,菜鳥擁有約300萬平方米跨境電商倉庫,全球第一;2023財年,公司國際物流包裹量超過15萬件,全球第一。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物流服務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消息顯示,繼國內業務2年前賣給極兔后,百世海外業務也轉給了阿里和菜鳥。
而百世集團國際業務的核心區域正是極兔發家的東南亞,業內專家指出,對菜鳥來説,百世集團的上述業務若能併入菜鳥,菜鳥的快運和國際業務板塊將得到進一步有效補充。
另一邊,國內快遞行業龍頭順豐也在持續發力國際市場。2019年,順豐控股收購國際物流巨頭DHL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地區的供應鏈業務;兩年之后,又收購主營貨運代理和供應鏈業務的嘉里物流。在供應鏈服務和海外市場這兩點上率先突破。
而在二次赴港上市的的招股書中,順豐提及計劃進一步增強全球及跨境能力,將深化在東南亞等現有國際市場的覆蓋,並加強順豐在高增長潛質市場的影響力。
總體來看,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極兔面臨的壓力都不小。如今既然站到了聚光燈下,極兔總該拿出點新東西來,積極求變纔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