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10-31 11:13
轉自: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0月31日訊 10月17日至24日,由河南省臺辦主辦的「最美河南」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成功舉辦。來自海峽兩岸的21家媒體及台青自媒體的32名記者與自媒體人圍繞「強信心·最美河南」這一主題,以宣傳河南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為主要內容,聚焦「兩個確保」「十大戰略」,以河南之「最」為媒介,深入鄭州、漯河、周口、商丘、開封等地,探尋源遠流長的文化根脈,感受生機盎然、振興騰飛的「最美河南」。
這是一次別開生面的中原文化之約。一路上,兩岸媒體人跟隨講解員,邊看邊拍,邊記邊想。走進黃河博物館,深入感悟悠久燦爛的黃河文化;來到太昊陵,探尋「人文始祖」伏羲氏先天八卦派生萬物的本源;參觀太清宮、老君台,聆聽中國哲學經典《道德經》的奧義;行走在清明上河園、開封府和龍亭公園,身着漢服行於汴水虹橋之上,感受「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迴千年」的時光倒流之感;來到大河書局緯五路一小閲讀中心,體會書香河南的文化意藴。這一幅幅撲面而來的文化畫卷,一件件古老珍貴的文物古董,給兩岸記者們帶來同根同源、血濃於水的心靈震撼。
臺灣自媒體人陳晉卿説:「像神農氏、伏羲氏,在臺灣民間其實也都還有這樣的信仰。親身來看、親身體悟之后,纔可以真正感受到,以前在書上讀的、學的那些東西,原來離我們很近很近。所以還是要兩岸多多來往,然后多多交流。」
來到開封,恰逢第41屆菊花文化節。菊花競放、遊人如潮,陣陣清幽花香,烘托出濃濃古都意藴。寬袍大袖穿上身,許多臺灣記者第一次親身感受傳統服裝,趕忙擺造型拍照留念。
「您是來自臺灣的朋友,哇,好棒,來叫我誇誇來自寶島臺灣的女婿!」「老丈人,我這廂有禮了!」在開封府,臺灣電報記者江文賓成了最大的「顯眼包」,經過層層選拔被「王員外」家招為女婿。生動的沉浸式體驗,讓他對河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説,「以往都是在我們的教科書上才知道。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們可以再多花點時間來了解更多的歷史文化。」
臺灣商報社長黃義雄説:「來到這里,就好像坐了時光隧道,在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兩岸就是同根同源,密不可分!」
臺灣自媒體人陳晉卿説:「我們要把河南的故事講好,要把兩岸的故事講好,一定不能忘了我們文化的根。」
這是一場兩岸同胞味蕾的奇妙盛宴。從三全食品、衞龍食品、雙匯集團、民權葡萄酒的生產車間再到中原食品實驗室,採訪團品嚐了最美味的河南,探訪河南從「中原糧倉」「國人廚房」到「世界餐桌」的華麗轉型。
在鄭州,三全食品家喻户曉,中國第一粒速凍湯圓,第一顆速凍粽子都出自三全。三全食品於2008年上市,是中國速凍食品上市的第一家企業。截止目前在全球的銷量將近80億元,覆蓋了除了南極洲之外的其他三大洲,整個銷售規模在速凍米麪行業國內第一。台青自媒體人王裕慶參觀完水餃生產線后感慨道:「這里的設備非常先進,每一道工序都藴含着科技的力量,連蔬菜都是超聲波清洗!」
提起漯河,必然會想到雙匯,這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全球知名肉類品牌,早已成為漯河一張發光的名片。當來到雙匯總部大樓參觀時,臺灣和和融媒總經理張先鵬表示:「感到非常的驚訝,沒想到這個地方的食品能夠做到全國,甚至全世界。這也是臺灣需要借鑑的地方。」
除了雙匯,漯河的衞龍公司在辣味休閒食品行業深耕20余年,從發明第一根辣條,到帶動全國幾萬家辣條企業的興起和發展,再到一年賣出100億包的強勢業績,終於在去年年底赴港上市,衞龍IPO大獲成功。
臺灣聯合報記者傅繼嫻挑選了幾樣自己沒有嘗試過的辣條食品,熟練地撕開包裝,邊吃邊與同行們交流「口感」,還大方地在鏡頭前擺出「滿足」的表情。她説,「兩岸年輕人的口味其實是很相近,大陸零食的流行因素會影響到臺灣。」
來到中原食品實驗室,記者們瞭解到,實驗室於2022年9月22日正式揭牌運行,是河南省啟動建設的十大省實驗室之一。據介紹,實驗室聚焦食品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重大科技需求,匯聚河南省內外優勢資源,圍繞傳統產業提質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和未來產業前瞻佈局,打造國內產業高端人才聚集高地和食品科技創新高地,推動河南省從「中國糧倉」「國人廚房」到「世界餐桌」的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這是一次展現河南經濟騰飛的見證之旅。在全國首個「米」字形高鐵樞紐鄭州東站,設施齊全、便捷智能的服務讓記者們驚歎不已。在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片區見證「中國製造」通過四條「絲路」通達天下。在宇通公司,科技感滿滿的純電動無人駕駛公交車「小宇」,讓大家看到了河南製造的實力。
來到鄭州東站,記者們近距離感受這座「1小時覆蓋河南全省,2小時連通周邊省會,4小時暢達長三角」的「中原第一站」。記者們參觀了候車大廳、重點旅客候車區、「心馨」服務檯、醫療救助站等場所,現場感受了自助檢票、旅客零換乘、空鐵聯運等服務內容。
在河南自貿區鄭州片區,兩岸記者們探尋自貿區如何打造「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現代物流體系,並建成服務於「一帶一路」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據介紹,中歐班列(中豫號)累計開行超7500列,已經形成「8個出入境口岸、21個境外直達站點」的國際物流網絡,覆蓋40多個國家和地區、140多個城市,境內外合作伙伴超過6000家。
在宇通客車試驗場,大客車在彎道上飛馳,彷彿賽車漂移,引發兩岸媒體陣陣驚呼。即將銷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客車,正在進行出廠檢測。今年上半年,宇通累計出口各類客車90000多輛,全球市佔率超10%,80%的市場分佈在「一帶一路」沿線。
「時隔十年再訪河南,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科技的、開放的內陸大省。」臺灣商報社長黃義雄受訪時表示,無人駕駛技術等科技領域是他此行關注的重點。坐在無人駕駛巴士里,燈光等自動調節的智能化、遇阻自動剎車的安全性等,讓他覺得新奇,「希望充滿科技感的宇通客車也能開進臺灣,讓臺灣民眾感受大陸日新月異的蓬勃發展」。
臺灣和和融媒總經理張先鵬説:「中國製造是非常棒的,這次看到很多的產業全部都是自動化的生產,不僅可以節省人力,也可以降低成本,我覺得中國製造這樣是非常好的,而且非常非常地有前景。」
這是一次河南各地產業發展的探祕之行。到黃河岸邊,參觀富景生態園,感受臺商「老連」對農業、對母親河的熱愛和初心,努力與堅守;到「畫虎村」,探尋虎虎生威的鄉村致富之路;到商丘睢縣,看「中國鞋都」如何成長壯大。
連萬生是黃河富景生態世界董事長、全國臺企聯常務理事。20年前,他來到了黃河岸邊,遇到了這片土地。當時的這里只是一片雜草叢生、荒涼的沙坑,但他仍然對這片土地一見鍾情。二十年如一日,從一腔孤勇到堅守打拼,連萬生從一個身家過億的大商,變身為一個現代愚公,帶領團隊在這邊荒涼沙坑,安營紮寨,開疆拓土。如今的黃河富景生態世界,已經建設成國家AAAA級景區,成為黃河之畔的一座大型生態園區。
荷鋤亦可弄丹青,紙上生金有虎雄。商丘市民權縣王公莊村,有着畫虎村之稱,村民在荷鋤之余,拿起畫筆,變身丹青妙手,繪圖虎雄,紙上生金,走出了一條虎虎生威的鄉村振興之路。
「我16歲開始正式學畫,后來愈發對畫虎藝術產生興趣」,被譽為王公莊村「四大虎王」之一的農民畫家王建民對記者説。他介紹,自己的「老虎畫」從剛開始賣幾塊錢,到后來賣到數千元甚至數萬元。生意越做越大、生活越來越好。在他的帶動下,王公莊村的許多村民開始拜師學藝。隨着更多年輕人加入「畫虎」行業,又趟出了一條新的致富路。
如今,王公莊全村約1400人,900多人以畫虎為業。這不但靠精湛的畫技,更靠敏鋭的市場嗅覺,為適應消費羣體的年輕化,兇猛的「猛」虎,也可以變成呆萌的「萌」虎。
臺灣媒體尤其關注,在互聯網直播越來越繁榮的當下,「畫虎村」是怎麼借力升級的。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劉依晴説,「剛剛老師有特別幫我們直播了一下,其實最主要就是説他一邊在畫的時候,一邊可以跟他的客户或是跟他的粉絲去講解他的畫風有多細緻,畫作代表的意思。如果説客户真的很喜歡想了解,可以透過直播的方式跟老師做一個互動。」
來到商丘睢縣,鞋業博覽會正在召開。睢縣擁有製鞋以及鞋材配套企業近600家,年產值超過150億元。
在臺資企業嘉鴻鞋業,兩岸媒體採訪團走進現代化標準化的廠房,聽取企業負責人介紹生產經營情況,作為睢縣第一家制鞋投產企業和實現智能設備轉型的企業,嘉鴻企業在睢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壯大,目前年可生產運動鞋1000萬雙,產值10億元人民幣。當了解到嘉鴻鞋業把臺灣製鞋經驗帶到大陸,並不斷發展傳承時,不覺地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
8天的行程,收穫滿滿。作為河南女婿,臺灣自媒體人王裕慶此行感受最深,他説,不管回來多少次河南,每一次總有新發現。河南不只是農業大省,也是經濟大省、文化大省,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有連接全國和世界的「鄭中心」。他説,臺灣年輕人必須跳出對河南的傳統認知,往內走,向深看,實地體驗河南之美、河南之興,才能更真切感受到大陸的創新創造能力。
近年來,為講好「河南故事」和「豫台融合發展故事」,提升中原文化在兩岸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從2006年開始,河南省臺辦聚焦中華傳統文化、國家重大戰略、河南發展成就等主題主線,以舉辦媒體交流活動為牽引,積極打造「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這一對臺宣傳品牌。通過經常性的交流互動,促進了兩岸媒體交流融合,講好豫臺兩地融合發展故事,傳播好河南聲音,擴大河南影響力。(中國臺灣網、河南省臺辦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