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不被看好,到成為「空中女王」,波音747是怎麼辦到的?

2023-10-30 10:18

「空中女王」波音747的製造故事堪稱傳奇,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它其實是這麼開始的——

「如果你願意建造它,我就買它。」

「如果你買它,我就造它。」

1965年12月,泛美航空總裁胡安·特里普 (Juan Trippe)和波音公司總裁威廉·艾倫 (William Allen)在釣魚時的這個非正式對話,直接促成了波音747的第一筆訂單。 

泛美航空購買的波音747 | Aldo Bidini 

建造一架比當時其他任何商用飛機都要大的飛機,對波音公司來説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時間緊張,任務艱鉅,開發成本極高, 負債累累的波音公司差點破產,建造波音747成了一場賭博。 

1969年2月9日,看着波音747成功試飛,波音總裁的臉上洋溢着笑容——賭贏了! 

通過波音747獲得巨大回報的不只有波音公司,還有其他航空公司和無數的普通人。波音747讓更多的貨物得以以更低的成本進行運送,而乘客們也能開啟更實惠、更舒適的航空旅行。 

甚至可以説,波音747把我們的世界縮小了。 

波音747改變了航空旅行 | giphy 

01 大飛機需要大工廠

「我們做出的決定之一就是既要成為一架優秀的貨機,也要成為一架優秀的客機,」波747首席設計師、已故的喬·薩特 (Joe Sutter) 説道。 

這可能是我們做出的最重要的決定之一,因為它影響了機身(尺寸)。寬體的概念就此誕生。」 

 寬體飛機 | Lawrence M. Nagin Collection 

作為世界上第一架寬體客機,波音747長達70.6米,機艙內部寬度約為6.1米。它也很高,飛行員坐的駕駛艙距離地面有三層樓高,機尾高度大約有六層樓那麼高。 

喬·薩特的團隊面臨着許多挑戰,例如要研發合適的發動機,要想辦法降低飛機的重量,甚至在開始建造747之前還要解決一個關鍵問題——波音公司沒有足夠大的工廠來完成這項工作。為此,波音公司在西雅圖北部購買了一塊很大的地,建造了一個新工廠來生產和組裝747。據稱,工廠的建造就耗資2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十幾億美元。 

波音埃弗里特工廠(Boeing Everett Plant) | Domas Mituzas 

工廠內部相當於一座小城市,每天有大約3萬名工人在現場工作。工廠還擁有自己的消防部門、安保系統、銀行、兒童託管中心、設備齊全的醫療診所、水處理廠和近20個自助餐廳。工廠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當温暖潮濕的空氣逐漸積累,建築的天花板下方甚至都有云。為此,波音公司安裝了先進的空氣循環系統,來保持空氣流通。 

波音工廠內部 | Meutia Chaerani 

直到現在,波音埃弗里特工廠仍是世界上體積最大的建築

02 標誌性的「駝峰」

泛美航空總裁胡安·特里普一直希望能建造雙層飛機,因此波音747最初的設計是全長雙層機身,但是出於乘客安全疏散和貨物承載能力受限的擔憂,這個想法后來被放棄了。 波音747轉而採用了更寬的單甲板設計 ,即只配備了一層主甲板。 

波音747有一個明顯的「駝峰」 | Braniff International Annual Report

那時候,許多人都相信航空旅行的未來屬於超音速噴氣式飛機 。特里普其實也有類似的看法。於是,他就想着 萬一自己冒險訂購的25架波音747是朝着錯誤方向前進,那到時候就把它們改造成貨機 。 寬敞的單 甲板提供了一個靈活的客艙,既可以放 置座椅,也可以並排放置兩個貨物集裝箱。 

飛機機頭被設計成可以抬起 ,方便裝載大型貨物。於是,駕駛艙被放在了上層甲板。駕駛艙外殼最初的設計是半球形凸起,但這產生了太大的阻力,因此波音公司延長了凸起的后部,改成淚珠狀,從而形成了極具辨識度的駝峰。 

可以抬起的機頭方便了大型貨物的運輸 | Aleksandr Markin

03 更多人可以長途飛行

問世的時候,波音747被譽為最先進的飛機,其載客量是波音當時第二大飛機(波音707)的兩倍多,可以容納490名乘客。 此外,它的燃油效率也更高,降低了每個座位的成本。 

雖然當時全球航空旅行的需求不斷增長,但只有最富有的人才能任意飛行。波音747的出現立刻開啟了商業航空的新時代,讓更多人買得起長途飛行的機票。到1975 年,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壯大的747機隊已運載了超過1億名乘客。 

駕駛艙后面還有一些空間,通常被當作頭等艙 | Transportation Library Menu Collection

波音747不僅打破了它將被超音速客機取代的預測,還在過去五十多年里的大部分時間里都統治着這片天空。它的歷史甚至比現在很多運營它的航空公司還要長。自問世以來,該機型一共生產了1574 架。 

但隨着更高效的雙引擎噴氣式飛機的到來,「空中女王」的統治地位被撼動了。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波音公司及其競爭對手空中客車公司都已經轉向更省油、利潤更高的飛機——配備兩個發動機的寬體飛機,而不是像747這樣的四個發動機。 

2023年1月31日,最后一架波音747作為貨機被交付出去 ,航空業的一個輝煌時代結束了。它機身的右前側,貼着「747之父」、已故的總工程師喬·薩特的照片,以紀念他當初開啟了傳奇的波音747項目。 

波音747的原型機|Bill Abbott 

世界上第一架波音747退役后並沒有前往飛機墳場,而是飛往了美國西雅圖的飛行博物館(Museum of Flight)。

參考資料:

[1] Seet, C. (2023). What Happened To The First Boeing 747 Ever Built? Simple Flying. Retrieved from https://simpleflying.com/first-boeing-747-what-happened 

[2] A 747 story: the history of the jumbo je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net.com/pictures/a-747-story-the-history-of-the-jumbo-jet/32 

[3] Boeing 747: Queen of the Skies for 50 year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net.com/tech/tech-industry/boeing-747-queen-of-the-skies-for-50-years 

[4] Vanhoenacker, M. (2020). As the 747 Begins Its Final Approach, a Pilot Takes a Flight Down Memory Lane. N.Y. Tim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17/10/10/travel/747-airplane-jet-pilot.html 

[5] The 747 Takes Off. Retrieved from https://sites.northwestern.edu/747anniversary 

[6] Spaeth, A. (2023). Jumbo jet era ends as Boeing delivers last 747 plane. Dw.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w.com/en/jumbo-jet-era-ends-as-boeing-delivers-last-747-plane/a-64554844 

[7] Chappell, B. (2023). Boeing delivers its final 747 jet today, ending a run of more than 50 years. NP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pr.org/2022/12/08/1141578966/boeing-747-last-jet 

[8] McGreal, C. (2023). ‘Queen of the skies’: How the Boeing 747 shaped an era of air travel. the Guardia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2023/feb/11/boeing-747-queen-of-the-skies 

[9] Delaney, B., & Earl, C. (2020). Secrets of the Boeing 747: on board the last Qantas jumbo jet. the Guardia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guardian.com/business/2020/jul/22/secrets-of-the-boeing-747-on-board-the-last-qantas-jumbo-jet 

[10] Cummins, N. (2020). Why Does The Boeing 747 Have A Hump? Simple Flying. Retrieved from https://simpleflying.com/boeing-747-hump 

[11] Sweetman, B. (2013). How the 747 Got Its Hump. Smithsonian Magazin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air-space-magazine/how-the-747-got-its-hump-4578877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ID:steamforkids),作者:萬物雜誌,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