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10-28 15:10
財聯社10月28日訊(編輯 平方)採用「激光雷達+視覺感知」融合方案的問界新M7爆單,國內年內將有20+款新車型搭載激光雷達上市,速騰聚創、圖達通、鐳神智能、一徑科技等企業去年均獲得融資。
然而,國內激光雷達第一股禾賽科技今年納斯達克上市之后股價遭遇「斷崖式下跌」,一定程度上印證了當下投資者對激光雷達行業真實投資價值的看法和謹慎態度。此外,多個海外玩家遭破產、合併,巨頭博世也放棄激光雷達研發。值得注意的是,有分析認為,現在中國激光雷達產業最大的敵人未必是海外同行,而有可能是特斯拉。
▌國內激光雷達迎來「量產交付」小高峰 禾賽科技份額躍居全球第一 車聯網+機器人或將釋放出更多增量市場
國慶期間車市火爆,這當中最出風頭的當屬華為問界M7,最高單日訂單達到7000台,創出歷史記錄。據介紹,問界新M7採用「激光雷達+視覺感知」融合的方案,將多個傳感器之間「取長補短」。能做到不受惡劣天氣及光線影響,全天候都能感知信號,讓車輛在道路中能「看得更遠、更廣」。
除了問界,蔚小理也是國內激光雷達上車的積極推動者,陸續落地多款車型,如蔚來ET5、ET7、ES7、ES8、ES6;理想L9、L8和小鵬P5、G9、G6等。據佐思汽研統計,2023年內國內將有20+款新車型搭載激光雷達上市。2024年后,寶馬、奔馳、沃爾沃等外資品牌也將加入到激光雷達上車潮中。
經過市場多輪洗牌,如今國內激光雷達供應商已然崛起,代表企業有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圖達通、大疆覽沃、華為、北醒、萬集科技等。其中,禾賽科技和速騰聚創位列2022年全球激光雷達公司Top15。激光雷達產業鏈方面,華泰證券余熠4月8日研報指出,發射端激光芯片主要有長光華芯、源傑科技、仕佳光子等;發射模組主要有炬光科技、光庫科技等;光學元器件主要有:天孚通信、水晶光電、藍特光學、炬光科技、鳳凰光學等;代工則有立訊精密、均勝電子、中際旭創等。但市場分析指出,目前國內A股已上市的激光雷達公司主要集中在光學、激光器等領域,真正意義上以激光雷達為主體的A股上市公司也許過兩年纔會有。
天風證券分析師孔蓉、吳立6月11日研報指出,截至2022年7月,在全球範圍內官宣的ADAS前裝定點數量累計約55個,中國廠商份額合計約50%,較2019年的26%實現快速提升;禾賽科技份額達27%,超越法雷奧排名全球第一,速騰聚創、華為、圖達通、覽沃科技等國產廠商份額分別為16%、5%、5%、2%;以禾賽科技為首的中國供應商的強勁突圍極大地改變了全球激光雷達行業的發展局面。據沙利文,全球ADAS領域使用激光雷達產業規模預計2022年為2.8億美元,2025年為62億美元,2030年達到649億美元。預計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ADAS領域激光雷達市場。
除自動駕駛之外,其他應用場景如車聯網+機器人等,也將釋放出更多增量市場。隨着智能城市、智能交通項目的落地,未來車聯網市場對激光雷達的需求將呈現穩定增長態勢。服務型機器人主要應用範圍包括無人配送、無人清掃、無人倉儲、無人巡檢等。根據沙利文報告,至2030年,全球機器人設備數量預計將達1110萬台,配備激光雷達將達3340萬台。
▌與勁敵特斯拉技術路線之爭愈演愈烈 激光雷達成本相對高企 龍頭公司業績虧損、股價高位一度重挫近八成
雖然市場前景廣闊,但是激光雷達目前正處於關鍵時刻,一邊是生存與盈利,一邊是降本與規模化。不管是主機廠還是供應商都在經歷着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在激光雷達企業中,無論是出貨量還是收入均穩居第一名的廠家是禾賽科技。業績方面,禾賽科技2023年第二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長108.3%,交付量同比增長946.5%,但淨虧損從上年同期的6970萬元變為7440萬元,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46.8%下滑至29.8%。而其股價方面也是難言樂觀,從上市之初高點迄今累計最大跌幅75.8%。
A股公司方面,萬集科技7月份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車載激光雷達產品已經在頭部商用車獲得應用,128線車規級激光雷達正在和車企開展聯合測試,加速產品迭代升級。萬集科技周四晚間披露三季報,第三季度營收2.19億元,淨虧損6946萬元,前三季度淨虧損1.97億元。二級市場方面,萬集科技2020年1月高點迄今股價累計最大跌幅高達76%。
市場流傳激光雷達有兩個市場,一個是中國市場,一個是世界其他市場。與中國市場激光雷達上車量大幅提升相比,已有多個海外玩家在成本、技術、量產商業化等壓力之下,破產、合併、放棄研發。去年10月,創立24年、給奧迪A8做配套的Ibeo啟動破產程序。去年11月,Fast Radius申請破產。全球首家激光雷達上市公司Velodyne與Ouster宣佈合併。而在2023年9月,全球第一大汽車供應鏈大廠博世也宣佈放棄開發自動駕駛激光雷達。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中國激光雷達產業最大的敵人也未必是海外同行,而有可能是特斯拉。有市場分析人士直接挑明,激光雷達最大的敵人就是特斯拉。在智能輔助駕駛領域,純視覺和激光雷達代表着兩種不同派系,其中特斯拉為純視覺擁躉者。小鵬、蔚來、理想等品牌的大多車型則採用配備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攝像頭在內的多融合感知方案。
據媒體報道,前不久,華為余承東向馬斯克喊話,「特斯拉的FSD方案很不錯」,但是「華為的方案更優更安全。我們配備了3顆激光雷達,和特斯拉相比華為ADS遙遙領先,有無高精地圖都能用。」
事實上,特斯拉已於2021年開始嘗試取消銷售車型上的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僅配備8個攝像頭,總成本僅約200美元。對比之下,激光雷達的成本就要高得多。近幾年隨着技術不斷發展,乘用車激光雷達成本已經降至1000-1500美元左右,仍十分昂貴。所以現在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大多是旗艦車型。如蔚來ET7、理想L9、阿維塔11等。分析認為,純視覺與激光雷達各有優缺點,二者技術路線之爭或許將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