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港美早一周 | 美國三季度經濟「爆表」!港股市況平淡,建議關注復星醫藥

2023-10-28 13:30

上周市況

美國三季度GDP超預期強韌!財報周美股受創

美國公佈年內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季增長4.9%,遠勝預期4.3%及上季度2.1%。期內個人消費開支亦按季度升4%,遠高過第二季度升0.8%。數據反映經濟增長持續強勁。9月份耐用品訂單按月升4.7%,遠高過預期升1.7%及上月負0.1%。

10月份Markit 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報50,好過預期49.5及上月49.8。同月份服務業PMI報50.9,同勝預期49.8及上月50.1。製造業活動沒有出現收縮,加上服務優預期,帶動綜合PMI報51,同好過預期50及9月份50.2,並創近3個月高位。
 

美國公佈9月份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按年升3.4%,符合預期及跟上月持平。按月升0.4%,略高過預期0.3%,唯同跟上月持平。同月份核心PCE按年升3.7%,同符合預期,稍低上月3.8%,但已創自2021年5月以來新低。按月升0.3%,再符合預期,更高於上月0.1%,為近4個月最大月升幅。數據反映通脹輕微降温。

美國近期公佈多項經濟數據皆見好轉,足以支持美股可以繼續向上抽升。有近8成企業在公佈業績后,同樣可以交出勝預期及亮麗的成績。但大部份股價都未見可以造好,齊回落倒跌。大型企業,連同中小型企業皆見一樣。似乎是拖累美股近期弱勢的主要原因。經過2022年內的利率在短時間內大幅上升后,如大型企業之股價回落,跌幅估計會比前更大。加上聯儲局已表明利率需要維持在高位一段長時間。連日標普及納指的下滑足以反映所有。 

中央匯金再出手;重要信號!增發1萬億元國債

周內中央匯金公佈,繼早前在A股市場購買四大內銀股后,日前再度在A股市場買入交易所指數基金ETF。同時亦表示未來仍會繼續增持。雖然近期外資持續拋售A股,但投資者感覺A股估值在近期已屬於偏低,加上人民銀行在市場上投放大量流動性,以避免過緊,皆足以支持A股市場已近見底。

國內有25個省市在月內發行地方債券,總規模超越1.39萬億元人民幣。形成近年尾的時候,市場上的流動性極度緊張。而近期展開中期借貸便利MLF余額的規模更處於紀錄以來最高位置。因此相信人民銀行需要在春節前后,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釋放更大的流動性,也避免在發行債券后,將流動性拉得更緊。

國內中央政府落實在年內第4季度發行萬億元人民幣債券。主要是用於防洪工程、水利設施,及災后重建等相關項目。財政部亦估計,因此會將預算的財政赤字會由3%增加至3.8%,為近23年以來,首次在年內的財政預算內增加赤字。唯消息刺激周內的富時中國A50指數曾大幅抽升近兩個百分點。市場相信資金可以帶動經濟靠穩,同時亦可刺激相關的建築股和水泥等板塊的股份造好。

香港5大舉措促股市流動性:下調印花税等;投資者留意避免高追港股

在今年8月由政府成立的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的小組,至今仍未交出具體的方案。期間國內A股市場已率先將股票印花税減半,再有不同監管機構聯手推出多項不同種類的優化政策或措施。同時有中央匯金的買入,和上市公司的回購計劃等。外資的拋售,形成投資者的欠缺信心。再加上銀行定存利率已接近5釐。在銀行做定期已經是最好的投資。

周內港府發表施政報告,將股票印花税下調至0.1%、檢視數據服務收費、研究買賣差價及實施創業板改革。繼續要求證監會及港交所落實颱風期間,股票市場繼續運作。暫見僅減印花税可在11月底完成立法而實行。其他都要到明年始進行諮詢再討論。首先是這些都是已經提出,尚未定出實行日期,未見有驚喜。其次是所有都要等待年多的時間,始有結果再定推出時間。似乎是遠水不能救近火!

恆指周二(24日)夜期的大幅抽升而帶動港股造好,主要是內地落實發行萬億元人民幣債券,以助水利設施及災后重建等項目。其次是美國債券市場稍見回穩,和企業公佈業績勝預期等。同時也相信曾創出年內低位后,投資者有趁低吸納的情況出現。始終未見有一個特別好消息出臺而能帶動港股造好。因此要小心留意,也避免高追。估計關口是可以得而復失。

本周焦點: 復星醫藥

集團主要業務為從事研發、製造及銷售藥品。同時專業醫療器械、醫學診斷、醫療服務及醫藥銷售等。並通過參股(1099)國藥控股將銷售網絡覆蓋到醫藥商業領域。公司同時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總部設於上海。是一家創新的全球化醫藥健康產業集團。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之半度業績為營業額213.16億元人民幣,輕微增長0.2%。股東應占盈利17.84億元人民幣,上升15.7%。期內整體毛利率上升4.2個百分點至49.8%。集團通過自主研發、合作開發,及深度孵化的方式,持續創新產品管線。提升新葯的研究和臨牀開發能力,加快創新技術和產品的轉化落地。改善仿創結合藥品研發、推進小分子創新葯、高價仿製藥、生物藥及細胞治療藥。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打造高效的藥物平臺。在國內、美國及印度等國家成立國際化的研發團隊,成為全球互動的研發平臺。藥物可用於消化系統、抗腫瘤、抗感染、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及血液系統等。集團在開發創新葯,和仿製藥中合共有超過260個項目。在製藥板塊專利申請達到249項,包括美國專利申請16項、PCT申請17項及獲得發明專利授權48項。

集團目前擁有研發人員超過3,500人,其中正有近1,800人是擁有碩士或以上的學歷。未來會繼續在全球BD團隊持續加強產品和IP的雙向許可及通過合作開發。在美國、非洲、歐洲及印度的藥品臨牀和註冊團隊強化海外藥品註冊申報能力,以拓展國際市場。再優化營銷體系的建設和整合。在現有及準備上市的產品相配套的專業化、品牌化、數字化及合規化。在醫學戰略聯盟、品牌,和市場推廣等構建全方位的支持體系。可於現價17.94港元附近吸納,中長線可見25.30港元,跌穿15.90港元止蝕。

后市展望

美債風暴持續!華爾街警告:經濟未擺脫衰退陰霾

美國財政部在當地星期一(23日)拍賣750億美元的13周國庫債券,和680億美元的26周國庫債券。隨后續在星期二拍賣510億美元兩年期、星期三拍賣520億美元5年期,及星期四380億美元的7年期國庫債券。全星期累計拍賣2,840億美元的國庫債券。為近期在債券市場上息率持續創新高的原因之一。

美國債券息率周內曾再創新高。10年期國債息率曾超越近16年的高位5釐至高見5.021釐。而2年期國債息率則繼續在5.148釐,近高位附近橫行。

美國按揭銀行家協會MBA公佈上星期30年定息按揭利率再升至7.9釐。連升7個星期,並創自2000年以來的新高。但申請按揭宗數減少1個百分點。新置業按揭申請同減少兩個百分點,遠低於1年前的22%。

有投資銀行、基金經理及投資者皆表示,如按揭貸款利息持續創新高,定會影響消費者改變現時消費模式。而近期息率維持在高位附近,足以影響股市極度受壓,從而影響經濟衰退也會逐步浮現。當地汽車工人的大型罷工潮仍未解決,多家汽車製造商已要求工人放無薪假 。最新的財政預算臨時撥款法案將在下月17日開始,以目前議會內的混亂場面,又要準備出現停擺的可能性。

國家數據局正式揭牌!三季度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較理想

內地國務院推出的數據局正式成立,顯示出政府高度重視數據基礎制度的建立、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共享等。而未來將會進一步強化數字中國、數字社會和數字經濟。反映出將來的數字經濟和國內數據領域將會呈現出重大改革。

國內政府高度重視北斗星導航系統的產業發展和規模應用。目前已充份驗證確認是世界極具標準的衞星導航系統,更具有全球服務能力。在2022年內,相關產業規模已超越1,400億元人民幣,並廣泛應用於通信、氣象、交通、電力,及農業等。未來繼續規模化發展,將數字化智能轉型,並構成深度應用。以深化學研創新,增加產品、提高質量、創造品牌,及突破自主知識產權。

國內A股市場周內連升4日。公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盈利的數據頗見理想,也是造就在第4日升勢仍見強勁的原因。兩市成交總額更增加至超過9,643億元人民幣。投資者相信A股市場應見低位,加上有多家上市公司持續回購股份或增持。連同近日美元仍在強勢的情況下,人民幣仍見靠穩,未有出現大幅貶值的情景。北上資金亦見迴轉淨買入A股,更連續兩日淨流入。多個利好的因素皆支持A股可以連升多日仍見強勢。

港股仍未有好消息出臺,市場欠缺方向,唯有跟隨外圍的升跌而上落

香港恆指公司跟國際指數公司Wilshire Index聯手合作推出數據分析工具平臺,為亞洲區內券商或投資者提供數據、產品和服務。雙方將會利用自家對市場的認識,和數據分析能力等。並將之擴展到不同種類的資產,及不同地區的產品。給予用家可以利用不同的數據,以分析旗下的資產管理業務,和恆生指數可以如何協助其營運的模式。同時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個人化,或資產上更優化的功能。並將產品開拓到不同地區,甚至全球市場。以協助客户在不同的產品和服務,在不同市場尋找不同的投資機會。

恆指周內日升日跌,曾創出年內低位16879。而日平均成交額皆在900億元附近。周五(27日)曾擴大升幅至升超過453點,並創出周內高位17497,更是本星期內升勢最凌厲的一天。但成交額未見增加,仍維持在千億港元以下,僅914億元。是日主要是受惠A股市場大幅造好所致。以全星期累計,恆指仍錄得226點升幅。由於高低波幅僅在618點內,形成市況頗見平淡。主要仍是受惠國內的好消息支持,而出現一個短暫的升幅。期間更有大型券商減持。也反映出投資者實欠缺信心。近期的港股仍未有好消息出臺,因而欠缺方向,也唯有跟隨外圍的升跌而上落。


作者簡介:

Louis:華盛資本證券資深股票、期貨及資產管理持牌人,證監會註冊負責人員;從事證券、期貨及資產管理行業超過38年,於香港經濟通撰文18年;曾為多家企業設立管理基金和退休基金,投資回報率約12%。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