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日系車巨頭退出中國,敗走東南亞

2023-10-28 09:09

來源:同花順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三菱汽車公司24日在董事會上宣佈,將結束在中國的車輛生產。產銷純電動汽車(EV)的中國本土企業迅速崛起,而主打汽油車的三菱汽車銷售低迷,不僅放棄重啟3月起停產的在華工廠,還將在庫存耗盡后結束銷售。

日系車在中國遭遇滑鐵盧

  在中國汽車市場,風頭正勁的是本土巨頭比亞迪和美國純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據調查公司MarkLines統計,2022年乘用車銷售市場份額(以工廠出貨數量爲準)方面,中國車企約佔51%,比上年提高5.2個百分點;日本車企僅佔約18%,下降2.8個百分點。

  日本的本田汽車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已經連續兩年處於下滑狀態。豐田汽車去年的交貨量也出現了下滑,這是近十年來的第一次。彭博社認為,日系車的市場份額不斷流失到特斯拉、比亞迪等新的競爭對手那里,2022年電動車在中國汽車銷量中的佔比已經達到1/4。

  按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日系車累計下滑了17.1%,是除法系車之外下滑幅度最大的車系。從銷量排名來看,今年前8個月,車商批發銷量排行榜中,僅有廣汽豐田一家日系品牌擠進榜單,位居第十名。

三菱在中國曾經風頭無兩

  在燃油車時代,三菱汽車也曾是一方霸主。

  自三菱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借商用卡車打入中國之后,其發展勁頭一度風光無兩。到了20世紀80年代,合資造車模式興起,三菱與中國企業合作,最早開始生產輕卡等商用車型。

  上世紀90年代,三菱在中國市場建立了沈陽航天三菱和東安三菱兩個發動機工廠,向中國車企提供發動機,當時中國很多車企因為發動機技術落后,吉利、長城、東風、華晨、北汽、比亞迪等車企都向三菱買過發動機,很多車企都將三菱發動機作為核心賣點。

  進入21世紀后,合資車企開啓發展黃金年代,三菱參與其中。2006年,三菱投資了東南汽車,但只佔25%的股權,靠着三菱的先進技術,東南汽車推出的藍瑟、戈藍等多款車型銷售十分火爆。在2003年高光時刻,三菱汽車更是在華銷量達 15 萬輛,力壓「兩田」,摘獲日系銷冠。

  三菱汽車在華合資公司「廣汽三菱汽車」成立於2012年,廣汽集團持股50%,三菱商事持股40.65%。三菱汽車持股9.35%。廣汽三菱成立之后,備受市場矚目,當時很多消費者很認可三菱品牌,廣汽三菱的車型銷量非常不錯,比如廣汽三菱生產的第三代歐藍德(OUTLANDER)就很受市場歡迎。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三年間,廣汽三菱年銷量分別為11.73萬輛、14.4萬輛、13.3萬輛。然而,從2018年開始,廣汽三菱銷量開始出現下跌,2020年之后的銷量更是急轉直下。

  據三菱汽車公佈數據,2020年至2022年,廣汽三菱銷量分別為7.5萬輛、6.6萬輛、3.36萬輛,同比分別下滑43.62%、11.99%和49.13%。

  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的廣汽三菱工廠,之前主要生產汽油車,今年3月進入臨時停產狀態。

長沙工廠或被廣汽埃安接手,用於電動汽車生產

  三菱汽車將出售合資公司股份並解除合作,其他在華合資公司的發動機生產將繼續。而長沙工廠此前是三菱汽車在中國的唯一新車工廠,主打產品是越野車(SUV)。

  日經新聞説,三菱撤出后,廣汽可能會將三菱汽車在湖南的工廠改造成為一個電動車生產基地。早在今年5月,就有市場傳聞稱,埃安的項目組已經正式進駐廣汽三菱,工廠超1100名員工將與廣汽埃安簽署合同,內部代號為「ACS項目」的廣汽埃安第三工廠已經正式啟動。

  業內人士指出,埃安計劃到2025年實現百萬輛產銷量規模,如果接盤廣汽三菱成為其第三工廠,這樣做不僅消化廣汽集團過剩的燃油車產能,還能在快速增加產能的基礎上,增強研發能力。

  三菱汽車2022年在中國的銷量年減6成,僅3萬8550輛。爲了刺激銷售,三菱汽車去年12月投放了主力SUV歐藍德的新款混合動力車(HV),但銷量不及預期。今年1至8月在華銷量較去年同期幾乎減半,下降47.6%至12497輛。

  今年早些時候,三菱汽車就表示要無限期終止其中國業務,準備開始裁員。三菱汽車首席執行官三加藤隆雄(Takao Kato)在今年5月表示,很明顯,公司需要對其中國戰略進行重新評估。

  數據顯示,今年6月,廣汽三菱銷量僅326輛,上半年累計銷量1.20萬輛。同時4月起,廣汽集團連續三個月的產銷快報中未單獨披露廣汽三菱相關數據,后者與日野、合創等合資品牌共同歸入「其他」類目。

  7月12日,三菱汽車在中國社媒體上公佈的一份文件説,汽車市場正在快速向電動車方向轉移,公司銷售下滑的幅度超出了預期。

敗走東南亞

  三菱汽車今后將把經營資源集中到重要的東南亞市場。在中國市場,三菱汽車以外的日本車企也在純電動汽車方面落后,劣勢明顯。

  同天三菱汽車還宣佈,將針對法國雷諾汽車(Renault)新成立的純電動車公司投資2億歐元,尋求在歐洲及其他市場站穩腳步。

  伴隨退出中國產生的24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億元)特別損失將計入2023財年(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合併財報。

  客觀説,三菱對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做了不小貢獻,三菱也賺得盆滿缽滿。這或許是風光多年后三菱汽車備受中國用户關注的一次,但這次也宣告廣汽三菱即將正式退出歷史舞臺。關於三菱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敗走,你覺得最真實的原因是什麼?歡迎留言與我們探討。

End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