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雪佛龍斥530億美元收購赫斯,油氣行業或將迎來併購潮

2023-10-24 12:09

美國當地時間10月23日,美國油氣領域巨頭雪佛龍(Chevron,NYSE:CVX)在官網發佈消息稱,已與美國石油生產商赫斯公司(Hess,NYSE:HES)達成最終協議,將以53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3878億元)收購赫斯所有已發行股票

本月,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NYSE:XOM)、雪佛龍相繼官宣超500億美元的大型併購案,行業頭部競爭愈發激烈,油氣領域併購或將迎來新一輪的井噴。

雪佛龍看中赫斯圭亞那Stabroek美國巴肯地區相關資產

雪佛龍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能源公司之一,與埃克森美孚、殼牌、BP、道達爾並稱「五大國際石油巨頭」,其2022年總營收達2463億美元。而此次併購赫斯案,是該公司90年代以來金額最高的併購案,也是今年僅次於埃克森美孚併購先鋒公司案的全球第二大併購案。

根據雪佛龍發佈的公告顯示,此次收購全股票交易價值為530億美元,按照雪佛龍在當地時間10月20日的收盤價計算,約合每股171美元。根據協議條款,赫斯股東每股赫斯股票將獲得1.0250股雪佛龍股票,包括債務在內的企業總價值為600億美元。

雪佛龍方面表示,收購赫斯能夠鞏固、升級雪佛龍在油氣領域的傳統優勢地位,並使其產品更加多元化。

據瞭解,雪佛龍最為看重的是赫斯兩大核心資產,一是位於南美洲圭亞那近海區域的 Stabroek油田。併購后,雪佛龍將接手赫斯在該區域享有的30%開採權,而根據預測,該區域目前可採資源量約為110億桶油當量。

另一項核心資產則是美國巴肯(Bakken)地區的油氣資源,該地區是美國當前第一大天然氣產地、第二大石油產地,在油氣領域的地位舉足輕重。完成併購后,雪佛龍在巴肯地區的開採面積將擴大至46.5萬英畝。

雪佛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邁克·沃斯(Mike Wirth)稱,此次合併有利於提升雪佛龍的長期業績,並通過納入世界一流資產進一步增強公司的優勢投資組合。雪佛龍首席財務官皮埃爾·佈雷伯(Pierre Breber)表示,赫斯的加入將進一步擴大雪佛龍自由現金流的增長,雪佛龍也計劃通過更高的每股股息增長和更多的股票回購回饋股東。

據悉,這筆大型併購案預計將於2024年上半年完成,而如果交易因赫斯方面的原因失敗,赫斯將支付17.2億美元的「分手費」。此外,雪佛龍方面表示,預計將於明年1月份建議將第一季度的股息提高8%,並在交易交割后再進行25億美元的股票回購。

截止當日美股收盤,雪佛龍股票下跌3.70%,赫斯股票下跌1.04%。近期,雪佛龍股價受其澳大利亞LNG設施工人罷工、巴以衝突導致附近區域油田關閉等事件影響,產生較大波動,此次併購案進一步加劇了其震盪幅度。

油氣巨頭爭相亮出「大手筆」行業或開啟新一輪併購「大時代」

就在雪佛龍併購案的兩周前,美國當地時間10月11日,埃克森美孚宣佈以59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4343億元)的金額,收購先鋒自然資源公司(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NYSE: PXD)。該併購不僅是埃克森美孚21世紀以來最大併購案,也是油氣行業近20年來最大併購案,而在全球所有於今年發起的併購案,其金額也位居首位

與雪佛龍此次併購案一樣,埃克森美孚併購案也預計將於2024年上半年完成。交易完成后,埃克森美孚在美國二疊紀盆地的石油產量將翻倍,其總計約能控制該區域近160億桶石油當量資源。一位能源諮詢機構分析師稱,經過這次「超級併購」后,埃克森美孚將在美國頁岩油氣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而一直希望衝擊領先地位的雪佛龍,近年來也在不斷發起併購、整合。

2019年,雪佛龍曾斥330億美元欲收購阿納達科石油公司(Anadarko),但無奈被出價更高的西方石油公司「截胡」。新冠疫情的衝擊漸弱后,雪佛龍「重整旗鼓」,頻繁出手併購Noble Energy、PDC Energy等相對小型的油氣開發商。而此次豪擲530億美元收購赫斯的「大手筆」無疑是該公司併購策略的重要「落子」,也將加劇石油巨頭之間的競爭態勢,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油氣行業可能由此開啟新一輪的併購「大時代」

能源研究機構Pickering Energy Partners的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Dan Pickering 表示,近年來,經由疫情、俄烏衝突等推高的化石能源價格為油氣巨頭們帶來了不菲的收益,推動了這些大型併購案的發生。而在頭部競爭中,每個「大動作」都會迫使競爭對手思考自己是否會錯失機會,近期集中出現的案例,很可能促成新一輪的油氣行業併購重整大潮。

油氣行業不斷發生的大事件,也引發了輿論對能源巨頭們清潔轉型進度、態度的關注。雖然國際能源署(IEA)在報告中明確表達了化石能源需求即將見頂,化石燃料的時代「正逐漸走向終結」的觀點,但國際油氣巨頭們顯然持有不同意見,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的CEO均在公開場合反駁過相關結論,並表示化石燃料需要更多的投資,否則不僅能源供應、能源安全將受影響,清潔能源轉型也無從談起。

對於能源轉型的走向,能源諮詢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發文分析稱,10月以來的大型併購案顯示出歐洲與美國在能源轉型方面的分歧進一步擴大,歐洲主要國家更偏向採取積極投資新能源的方式推動能源清潔轉型,而美國油氣巨頭們則仍熱衷於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的投資,同時積極開發CCUS、生物燃料和氫氣等油氣生產領域的降碳減排前沿技術。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胡珈萌,編輯|劉洋雪

更多宏觀研究乾貨,請關注鈦媒體國際智庫公眾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