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10-23 19:3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野馬財經
贏了官司要賬難?
民間有句老話,叫「蝨多不癢,債多不愁」。昔日「四川地產一哥」藍光發展正體驗着「債多」兩字。6月6日黯然退市后,藍光發展還有425.56億元的債務逾期。
且這一數字在退市數月后只增不減,8月30日,在股轉系統掛牌的藍光3(400165.NQ)公告稱,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又新增了一筆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本息38.06億元。累計到期未能償還的債務本息金額合計463.62億元(包括銀行貸款、信託貸款、債務融資工具等債務形式)。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公司缺錢之際,又有不少昔日的合作方一紙訴狀將藍光發展告上法庭,要求「還錢」。
10月13日,藍光發展發佈了一份關於涉及重大訴訟的公告,公告顯示,今年5月至今,公司新增訴訟案件26項,涉案金額高達34.43億元。
面對不斷累加的債務和訴訟,不知道藍光發展及其背后「95后」董事長楊武正愁不愁,不少債主早已焦頭爛額。
26項新增訴訟
翻看藍光發展的新增訴訟,可謂各式各樣,包括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裝飾裝修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借貸糾紛、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信託合同糾紛、票據追索權糾紛、公司債券交易糾紛九項。
其中,涉及最多的是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共11起,涉及金額7.26億元。這里面,原告大都是建築工程公司,要求藍光發展支付欠付工程款、未付工程款資金利息、因停工導致多增加的工程費用等等。還有不少原告要求對其合作的項目工程折價、拍賣所得價款享有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
除了欠施工方的錢,本次新增訴訟中還有三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
具體來看,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市分公司要求藍光發展償還債務本金,支付重組寬限補償金以及違約金等;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行要求藍光發展償還借款本金、利息、罰息(含複利)等;中國金谷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要求藍光發展給付債券本金及利息,以及逾期違約金等。
而在這些「要賬」要求之外,上述機構也均對藍光發展具體項目的拍賣等在訴訟請求金額範圍內享有優先受償權。如中國金谷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要求對藍光雍錦半島項目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及在建工程、位於成都市金堂縣的住宅用地土地使用權和商業用房地產、位於成都市高新區的科研樓、車位及配套用房均享有抵押權,等等。
其他訴訟糾紛的情況也類似,原告方除了要求還錢外,有不少公司或機構還盯上了藍光發展具體項目,要求對這些項目的處理享有優先受償權。
是什麼原因,讓「債主」們在訴訟要賬時,這麼事無鉅細的盤點藍光發展可能抵債的項目?
判決執行難?
事實上,不少「債主」都擔心,即便是贏了官司,也依然拿不到錢。且這在藍光發展身上已經有了前車之鑑。
如廣州市三灣田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與藍光發展子公司們的訴訟中,法院在執行中扣劃被執行人廣州市藍光和駿置業有限公司名下賬户內合計7.9萬元、佛山市煬玖商貿有限公司名下賬户內合計9.1萬元。合計還不到20萬。
於是法院又向金融、車輛、不動產、有價證券等財產登記部門調查被執行人的財產狀況,但未發現被執行人有其他可供執行財產。申請執行人亦無法提供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或財產線索。
最終結案方式為,被執行人藍光發展子公司暫無財產可供執行,申請執行人也對終結執行程序無異議。
來源:裁判文書網
再如常州市德勝塑料機械有限公司與藍光發展和其子公司等的訴訟中,雖然贏了官司,但在執行過程中,法院向被執行人送達了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傳票等執行文書,責令被執行人限期履行義務,但被執行人未實際履行;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財產申報表等法律文書,並傳喚其到法院接受調查詢問,責令被執行人申報財產並立即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被執行人依然未予履行。
后法院發現,被執行人銀行賬户及互聯網銀行賬户存款較少,部分賬户已經凍結,均為輪候凍結。通過江蘇省執行網絡查控系統查詢了被執行人的户籍、税務、公積金、支付寶收貨地址、出入境信息及其名下財產狀況,未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財產。法院還委託被執行人住所地法院調查,未發現被執行人有其他可供執行財產。
該案件共計執行標的額為21.46萬元及后續利息,執行程序已執行到位0元。20多萬都拿不出來。
最終法院決定終結執行程序,並表示申請執行人享有要求被執行人繼續履行債務的權利,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財產的,可向法院申請恢復執行。
愛企查顯示,藍光發展的被執行人信息有372條,由於還不上錢,失信被執行人信息有272條,限制高消費910條。另外還有立案信息999+,開庭公告999+,涉訴關係999+,裁判文書999+。
來源:愛企查
曾積極自救
「95后」董事長能帶藍光迴天嗎?
事實上,面對鉅額債務,藍光發展也曾積極自救。
藍光發展成立於1993年,創始人為四川人楊鏗。
楊鏗在創立藍光發展前,主要在汽車零配件領域摸爬,房地產發展初期,楊鏗看好行業,於是果斷下海創業。
在房地產高速發展的年代,楊鏗不負眾望,帶領藍光一步步成長為「四川地產一哥」。但楊鏗抱負不止於此,恆大碧桂園珠玉在前,他覺得藍光也能更進一步。於是不斷加高槓杆,加快節奏,幾乎一月一開盤,並在2008年開始走出四川,向全國佈局。
「高負債、高槓杆、高周轉」的發展模式下,2012年公司銷售規模首破百億,2015年借殼上市,2019年銷售突破千億,並又在港交所上市了其物業服務公司藍光嘉寶。
這一年,楊鏗首次登上《胡潤全球富豪榜》,排名第1347位。
然而盛極必衰,隨着政策的收緊和疫情的來襲,高速發展的藍光開始麻煩不斷。先是在2020年因為未在約定的還款日期進行還款,被平安納入了「合作黑名單」。這一事件使得藍光發展在金融圈「風評下降」,多家金融機構對其做出了資金收緊動作。2021年,公司終又因不能如期償還24.84億元債務官宣違約,百瑞信託、交銀國際信託等隨后申請法院執行。
在這期間,藍光發展曾積極自救,先是將旗下生物醫藥板塊的核心資產,迪康藥業的全部股權,作價9億元轉讓,又將藍光嘉寶服務65.04%的股份作價49.64億元賣給碧桂園服務。兩次「賣資產」回籠了近60億元的資金。此外,藍光發展對其在全國各地項目也是能賣則賣。
但「窟窿」太大,楊鏗未能帶公司走出泥潭,藍光發展還常常出現破產傳聞。這期間,公司不少老將相繼辭職,如在公司干了14年的前藍光發展副董事長兼總裁張巧龍、干了12年的常務副總裁余馳,還有藍光發展副總裁王萬峰、高級副總裁呂正剛等等。
不過也有説法老將離職是為新主鋪路。就在藍光發展生死存亡之際,2021年6月,楊鏗的二兒子楊武正從父親手中接下了藍光發展的「教鞭」。楊鏗還將自己手中股權轉讓給藍光集團。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楊鏗自己退居幕后是爲了減少日常經營事務對自己精力的分散,能夠更專注解決債務壓力。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也表示,楊鏗將股權轉讓給藍光集團,並讓出董事長的位置給其兒子,可能是爲了緩解公司的財務壓力和經營困境。楊鏗作為藍光發展的實際控制人,可能認為將股權轉讓給藍光集團可以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並可為其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同時,將董事長位置讓給楊武正,可為公司帶來新的領導力量,為公司重整創造更好的氛圍。
楊武正出生於1995年,接任藍光發展大權時剛留學歸來,只有26歲。當時的他還創造了一項新紀錄——中國最年輕的地產董事長。
然而接手公司兩年,藍光發展依然在泥潭中掙扎,並最終走向了退市的結局。由於接手至今就一直在處理藍光發展的「爛攤子」,楊武正還被外界戲稱為「最慘房二代」。
柏文喜認為,藍光發展確實面臨很大的挑戰,但是並不意味着只能擺爛。首先,藍光應積極採取措施解決當前的債務問題,包括與債權人進行協商、尋求新的資金來源、出售資產等。同時,對於新增的重大訴訟,公司應該認真對待,積極應訴,儘可能減少損失。當然,這些都需要時間和努力,但是隻有積極應對,纔有可能化解危機。希望藍光發展能夠儘快走出困境,重新煥發生機。
剛一上任,楊武正就向高管們推薦了一本余華的小説——《活着》,2022年,他又在新年致辭中寫了一封給員工的家書,其中提到:心中有光,不懼路長。
責任編輯:楊紅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