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下一個Space X?香港航天科技獲50億訂單大利好,中美頂級資管已提前入局

2023-10-17 11:27

華盛資訊10月17日訊,港股首家商業衞星上市企業香港航天科技(01725.HK)突然發佈重磅公告稱,公司與一家巴西航天企業簽下6.75億美元合作訂單,帶動公司股價今日高開高走,早盤一度漲超20%,截至發稿,該股大漲18.16%,成交額5815萬港元。

下一個Space X?香港航天科技獲近50億元衞星大訂單

據公告,香港航天科技同意為南美洲通訊及遙感衞星星鏈(Alya-1系統)提供星鏈總體設計、衞星製造、衞星發射協調及設施以建設Alya-1系統,當中包括製造108顆通訊與遙感一體化衞星、承建衞星管理中心、衞星數據處理中心以及兩個地面站、承建衞星數據處理中心及衞星控制及操作培訓。合約總價為6.75億美元,Alya需在生效日期起120日內支付預付款500萬美元作為首付款。

香港航天科技2022年度的營收6.35億元,也就是説,此次訂單規模將是其去年營收近8倍。可想而知這一份合同的價值分量對於該公司的衝擊力會有多大。如此訂單順利履行,將是香港航天科技的商業化道路上一個產生巨大質變的里程碑。

值得注意的是,同行業馬斯克旗下的Space X,此前也是由於拿到了由NASA提供的16億美元合同,一舉扭轉資金資源已經枯竭的局面,並正式開啟了其舉世矚目的商業航天之路。如今Space X已經成功發射了數百枚火箭,累計已發射星鏈衞星超過5千顆,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商業衞星運營商,樂觀估值已經達到了1500億美元。

上半年業績虧損擴大,此前被調出港股通名單

事實上,在昨日新簽訂的巴西訂單外,香港航天科技的海外佈局一直在擴張,公司近兩年已與墨西哥、阿聯酋等全球多個國際企業簽訂衞星發射服務及衞星發射設施等領域的合作協議,並在建立香港衞星製造中心及香港衞星運行控制及應用中心,預計明年初就會製造出首顆衞星。

由於擴張和生產基地建設,香港航天科技(01725)今年來業績出現虧損擴大,公司此前公佈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中期業績,公司實現收益同比減少約27.1%至2.36億元,股東應占虧損同比增87%至8729.3萬元。因虧損擴大市值回落,9月5日,據上交所、深交所公告,香港航天科技(01725)自2023年9月5日起被調出港股通名單,失去了南下資金的支持。

中美頂級資管提前入局,機構怎麼看商業衞星市場?

由於衞星產業不僅屬於技術密集型產業,也是資本密集型產業。根據香港航天科技於7月11日發佈的公告,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擬入股集團子公司ASPACE,並計劃持股高達49%。橡樹資本創立於1995年,是美國八大私募巨頭之一,目前管理逾1,700億美元的資產。

此外,公司上周再發公告,國內嘉實基金擬用1600萬美元擬收購旗下子公司ASPACE33%股權,嘉實基金為國內頂級的資產管理集團之一,目前所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45萬億元,在中國資管公司中排名第4位。

東莞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2022年全球衞星產業收入2810億美元,其中衞星製造業收入158億美元,在衞星產業總收入中佔比為5.6%,同比增長15.5%。全球各國都高度關注衞星互聯網的發展,先來者將具備先發優勢,成熟的發射體系以及配套服務將會帶來更高的商業價值。近年來低軌衞星互聯網產業景氣度不斷提升,隨着商業應用的不斷普及,后續市場空間廣闊,同時帶動衞星製造以及運營服務等領域快速發展。

而如今,全球商業衞星競賽加速發展的大趨勢下,這個市場蛋糕還將持續會以可觀的速度向上增長。可以預計,在商業衞星業務發展方面已經具備諸多優勢條件的香港航天科技,離商業化落地暨更多業績兑現,將越來越近。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