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10-12 19:09
編者按:
嘉積鴨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年存欄總量卻在不斷減少。當前,嘉積鴨產業狀況與嘉積鴨所擁有的名氣嚴重不符:種源質量嚴重下降,產業化養殖程度低,烹飪、吃法單一,產品加工處於空白,嘉積鴨地理標誌商標兩度被民間搶注……面對這一系列尷尬的境地,嘉積鴨的產業化之路又如何破題?今日起,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以「嘉積鴨美味突圍」為欄題,從其產業現狀、癥結以及發展路徑等方面,窺探嘉積鴨這道海南名菜如何「飛」得更遠,敬請關注!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網 記者 蘇桂除
嘉積鴨之所以成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是有底氣的。在瓊海市發佈三個「團體標準」以及GEF項目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助推下,落户瓊海的省級嘉積鴨保種場,其飼養模式、免填型飼料的使用,讓種質資源提純復壯成果初顯,嘉積鴨養殖標準化、規模化、公司化開始發力,其產業鏈條愈發清晰。
網牀飼養模式綠色環保成活率較高
嘉積鴨因產自瓊海嘉積鎮而得名,經過上百年的傳承和創新,它已飛向全島,甚至飛出島。在海南,真正的嘉積鴨產地在瓊海,純種嘉積鴨則在塔洋鎮。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海口綜合試驗站示範基地——海南傳味番鴨養殖有限公司嘉積鴨種鴨場落户在瓊海市塔洋鎮羣良村。2023年3月該種鴨場獲評「省級嘉積鴨保種場」,成為瓊海市第一家以嘉積鴨為繁育主體的省級保種場,填補了瓊海嘉積鴨核心育種的空白。
走進種鴨場,在一片樹林中,3棟別具一格的鴨舍映入眼簾。鴨舍由鐵網搭建而成,網牀離地面約50釐米,鐵網將鴨舍分成一個個正方形的小「套間」。鐵架外圍,黃色的飼料槽整齊排放着。一根水管連通鴨舍,設備自動為鴨子們供水。傳統的嘉積鴨的養殖方式大多為林下散養。
海南傳味番鴨養殖有限公司嘉積鴨種鴨場場長黎良運説,該種鴨場年可產30多萬隻優質種鴨苗,可實現自養、自銷、自繁「一條龍」鏈條自給。使用的是網牀旱養,這一模式讓鴨疫病得到有效防控,成活率較高。同時,糞便便於回收利用,綠色環保又節約用地,一年四季循環養殖,公司也正在通過傳味文昌雞平臺同步「賣」嘉積鴨,並輻射至全島。
該公司在瓊海經營嘉積鴨種鴨和肉鴨基地場各1座,始建於2017年,種鴨設計存欄規模5000只,肉鴨存欄規模近4萬隻,年出欄商品肉鴨10余萬隻。目前,參與GEF項目合作主要是作為農民培訓示範基地,也在為嘉積鴨品種資源保留和開發利用做貢獻,與GEF項目目標一致——保留珍貴物種的遺傳資源相一致。
免填型飼料讓肉鴨飼養育肥效率提高4倍
海南農業生物多樣性參與式原生境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項目(簡稱GEF項目)是海南省在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首個全球環境基金(GEF)贈款項目,示範點在塔洋鎮,扶持嘉積鴨養殖示範戶15户。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等共同為養殖户開展嘉積鴨網牀飼養、嘉積鴨人工授精等新技術,為養殖户提供更多技術保障。
「感謝GEF項目對我們養殖户的支持。」塔洋鎮加裕村養殖户王國葉説,GEF項目給養殖户免費發放鴨苗、補貼飼料,培訓新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模式,解答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提高了嘉積鴨的品質。特別是幫助養殖户拓寬銷售渠道,堅信嘉積鴨產業一定能夠重新做大做強。
來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的研究員(博士)徐鐵山,長期致力於推動嘉積鴨「提純復壯」,並篩選出適合嘉積鴨的飼養模式——網牀飼養,也更有利於嘉積鴨產業化發展。
「網牀飼養模式更適合於海南省嘉積鴨肉鴨飼養。」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海口綜合試驗站顧麗紅説,經研究比對,嘉積鴨基因組的組裝質量,優於鵝和北京鴨的基因組,是目前雁形目動物中,基因組組裝質量最好的基因組。
徐鐵山説,網牀平養相較地面平養,可使嘉積鴨出欄體重增加4.3%、公鴨胴體重提高3.4%、母鴨胴體重提高66.6%。在保證鴨肉的優良風味的基礎上,使出欄重增加30%、人均飼養量增加了4倍。
過去,爲了讓鴨子上市時風味更好,上市前養殖户一般會採用「填肥」的方式飼養嘉積鴨,一隻鴨散養70天左右開始填肥。但這種強制育肥的方式,在效率、成本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
徐鐵山認為,一名熟練的填鴨工每天最多隻能填飼800只鴨子,而且人工填鴨會損傷鴨子的食道。爲了提高飼養效率、改善動物福利,他所帶領的團隊研發了免填型飼料。這種飼料根據嘉積鴨的飲食習慣和營養需求進行調配,只需按照肉鴨數量和每隻鴨的採食量,早晨一次性給足一天的飼料,一名普通飼養人員可飼養育肥期肉鴨3000只以上,工作效率是原來的近4倍。
把嘉積鴨打造成區域公共品牌
王海是嘉積鴨養殖的「傳人」,也是瓊海塔洋綠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一家三代均從事嘉積鴨的養殖。
「要想養出品質優良的嘉積鴨,需要至少四個月的時間。」他説,這中間需要兩次圈養,即鴨苗需圈養二個月,時間到了之后再放養,等到滿100天后,再將鴨收回圈養20天再出售。這樣才能保證鴨的品質及口感。
「下一步我們要重點打造這個品牌,大規模推廣養殖,保證每天有300只嘉積鴨供應市場。」王海説,合作社,實行的是訂單農業,合作社免費為農户發鴨苗,回購成鴨,保證農户利潤,以此來帶動更多的農户加入養殖中來。農户零星養殖出來的「可達牌嘉積鴨」銷往市區及海口的酒店,供不應求。
塔洋鎮詩書村是GEF項目農地示範所在地,村民在項目帶動下,嘉積鴨養殖規模正在不斷擴大。王海作為塔洋鎮詩書村委會的致富帶動人,在塔洋鎮政府的幫扶下,帶動了16户農户一起加入合作社養殖嘉積鴨,併成功註冊了可達牌嘉積鴨。
「每個季度,村里的16個養殖户,每户可以賣100多隻嘉積鴨。」瓊海市塔洋鎮詩書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國濤説,目前,詩書村嘉積鴨存欄量3000多隻,其價格是公鴨每斤在12元,母鴨16元。
「要想做大嘉積鴨產業,必須要靠公司進行規模化養殖。 」徐鐵山建議,要改變嘉積鴨養殖户「小而散」的狀態,就要引進公司化經營。
「接下來,我們計劃繼續擴大種鴨場飼養規模,擴大產能,並以種鴨場基地場為產業基礎,在當地以‘公司+基地+農户’模式帶動農民養殖增收。」海南傳味番鴨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益勇認為,要做強做大嘉積鴨產業,首先要重視嘉積鴨種源,持續科學保種與開發利用,其次通過各種渠道做大嘉積鴨市場渠道,並根據市場需求做大規模。同時,也要得到政府、行業及科研機構的重視與支持,以擴大消費市場。凝心聚力對產業鏈的逐步打造,形成養殖、加工、餐飲業等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
瓊海市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主任王元湘也表示,瓊海市與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海口綜合試驗站、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等正在着手對嘉積鴨生肉、熟肉做相關檢測,以科學依據揭示嘉積鴨的營養成分。同時,利用GEF項目的實施,做好提純復壯的種鴨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進一步提升養殖户的養殖積極性,真正把嘉積鴨打造成區域公共品牌。
南海網版權聲明:
以上內容由南海網原創生產,未經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內容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複製、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如需轉載,請與南海網聯繫授權,凡侵犯本公司版權等知識產權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電子郵箱:nhwglzx@163.com.
責任編輯:符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