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母乳低聚糖「閘門」開啟,新一輪奶粉配方大戰打響

2023-10-11 09:06

轉自:貝殼財經

隨着兩種HMO(母乳低聚糖)原料獲批國內應用,奶粉行業新一輪配方大戰已經打響。

近日,國家衞健委批准2'-巖藻糖基乳糖(2’FL)、乳糖-N-新四糖(LNnT)可作為營養強化劑應用於嬰幼兒奶粉等產品。「閘門」剛剛開啟,伊利、飛鶴、君樂寶、宜品等奶粉品牌就宣佈推出HMO兒童奶粉新品,蒙牛集團參股的虹摩生物還成為首輪唯一獲批的HMO中國生產企業。

國內應用落地之前,HMO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批准上市。在國內奶粉企業等待政策「閘門」放開的幾年里,雀巢、惠氏、美贊臣、菲仕蘭、雅培等外資巨頭已利用跨境購渠道將HMO奶粉賣到中國市場,國產奶粉企業則在等待過程中完成了技術、研發和產品儲備,並在今年陸續落地相關團體標準和行業共識。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HMO已成為劃分高端奶粉標準的新標尺,國產奶粉在這一品類上與外資奶粉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目前,內外資奶粉企業HMO技術均已成熟,不存在所謂的市場先機或競爭優勢,不會對市場格局產生實質影響。

政策落地

國家衞健委官網公佈的兩種HMO原料:2'-巖藻糖基乳糖(2’FL)、乳糖-N-新四糖(LNnT),可作為食品營養強化劑應用於兒童調製乳粉、嬰幼兒配方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其中,2'-巖藻糖基乳糖限制使用量為0.7g/L—2.4g/L(以純品計),乳糖-N-新四糖限制使用量為0.2g/L—0.6g/L(以純品計)。

消息一出,嬰幼兒奶粉行業率先行動,伊利、飛鶴、君樂寶、宜品均宣佈推出HMO兒童奶粉新品,行業新一輪奶粉配方大戰悄然打響。

資料顯示,HMO是母乳中僅次於乳糖和脂肪的第三大營養物質,具有增強自護力、促進益生菌生長、抑制有害菌黏附、維護腸道微生態平衡、調節機體免疫等多項功能。此次獲批的兩種原料僅是200多種不同結構HMO中的兩個分支。

儘管HMO作為新食品材料在國內首次獲准應用,但國產嬰幼兒奶粉企業已等待多年。

據國家衞健委公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等多方解讀,HMO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批准或上市使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歐盟委員會、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食品標準局等允許上述兩種原料用於嬰幼兒配方食品等食品類別。

另據新京報記者從行業人士處瞭解到,作為進口嬰幼兒奶粉頭部品牌,惠氏早在30多年前就依託母公司雀巢開展了一系列針對HMO的研究,目前有相關專利超過80項,並在20多個國家開展相關臨牀研究。此外,雀巢2017年於歐洲市場推出HMO奶粉,達能也已推出高劑量的2'-巖藻糖基乳糖奶粉,這使得歐洲上市的HMO奶粉數量位居全球之最。此外,美國嬰幼兒奶粉巨頭雅培也較早佈局了該品類。

此前進口HMO奶粉已通過跨境購方式進入了中國市場。2018年,雅培HMO嬰配粉進入中國香港,時任雅培營養品業務北亞區總裁對外表示,雅培第一個拿到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可,並於2016年上市HMO配方奶粉。除雅培外,達能、雀巢、惠氏、美贊臣、菲仕蘭均針對中國市場在官方跨境購平臺上架港版或海外版HMO嬰幼兒奶粉。

部分通過跨境電商進入中國市場的HMO奶粉。 電商平臺截圖

部分通過跨境電商進入中國市場的HMO奶粉。 電商平臺截圖

爭相佈局

在中國飛鶴看來,HMO應用「閘門」開啟,對國產嬰幼兒奶粉企業來説是一次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機會。各大企業都已為此提前佈局。

飛鶴於兩年前開展HMO定量探索,同時牽頭制定《嬰幼兒配方乳粉中7種母乳低聚糖含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質譜法》團體標準,聯合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開發了HMO國家標準物質和中國計量院標準物質。

飛鶴方面告訴新京報記者,HMO在嬰幼兒配方奶粉中的價值已成為行業共識,但檢測方法卻是全球性難題。飛鶴已建立1次進樣分離7種HMO的檢測方法,不僅成本低效率高,且易於普及。在此之前,美國分析化學家協會AOAC研製的檢測方法只覆蓋了其中的6種。

今年7月,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織起草,飛鶴、蒙牛、伊利、君樂寶、健合集團、雀巢中國、菲仕蘭等國內外奶粉企業共同參與的《母乳低聚糖(HMOs)的科學共識》發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邵薇當時表示,希望通過共識,為母乳低聚糖的審批提供科技支撐,推動其應用和研究,同時為消費者科學認知母乳低聚糖提供權威指導。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此次國家衞健委公佈的「三新食品」公告中已列出兩種HMO的適用範圍、限定用量以及檢驗方法。飛鶴認為,按照現有規定要求,HMO在國內產品的應用不僅落在紙面上,也可以真正實現產品落地。

伊利方面認為,HMO的獲批表明中國嬰配粉行業的母乳研究及產業創新水平的整體提升。接下來,隨着母乳營養奧祕逐步揭開,這個領域會進一步細分,科研實力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掌握的專利不斷加速技術壁壘的形成,也意味着產品的差異化更加顯著。

除在產品研發、標準制定上發力,頭部企業已將目光投向HMO供應鏈。據知情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首批獲准在國內生產銷售HMO原料的企業僅有3家,即美國國際香精香料公司IFF、帝斯曼、虹摩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其中,IFF、帝斯曼為國際巨頭,虹摩生物是唯一的中國本土企業,由蒙牛持股51%。

蒙牛方面告訴新京報記者,一直以來,HMO產業化技術牢牢抓在歐美巨頭手里,成為中國乳企研發精準營養的「卡脖子」問題。如何獲取「母乳同款」並實現產業化,是所有中國乳品企業的一致目標。虹摩生物HMO原料投產后不僅可為集團內部所用,還可為其他嬰幼兒奶粉企業提供支持。

影響有限

由於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實行配方註冊制,添加HMO新成分意味着產品需要重新遞交配方註冊申請,因此各大國產奶粉品牌率先在兒童奶粉品類發力。

一位奶粉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相較於海外市場和外資品牌而言,國內HMO奶粉起步已經落后。從行業角度看,眼下出生率下降,市場競爭激烈,眾多奶粉企業急需尋找新概念、新賣點來維持銷售增長,HMO也被視為繼OPO結構脂(結構化脂肪)之后劃定高端、超高端嬰幼兒奶粉的新成分標尺。此前,國產高端嬰幼兒奶粉主要打的是OPO、乳鐵蛋白、益生菌等成分概念。

在某跨境購平臺,目前一罐港版美贊臣HMO智睿奶粉(1段)售價約為224元,惠氏港版金裝HMO奶粉(1段)售價爲182元,皇家美素佳兒港版HMO奶粉(1段)售價爲346元,雅培港版心美力HMO(1段)奶粉售價爲297.8元。

現階段還尚未能搜索到幾大國產兒童HMO奶粉的身影。有知情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由於HMO原料應用剛剛獲批,各家進口原料尚處於等待清關階段,「產品研發已儲備完畢,一旦原料到位,會第一時間安排生產。」另一家國產奶粉企業稱,其HMO兒童奶粉新品計劃售價在200元以上。

部分國產奶粉品牌HMO兒童奶粉即將上市。 網絡截圖

部分國產奶粉品牌HMO兒童奶粉即將上市。 網絡截圖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HMO有助於提升奶粉品質,使產品進一步接近母乳,但相關應用門檻並不高。HMO的國內應用雖然剛剛獲批,但也給各大企業留有充分的準備時間,國內外企業技術都已成熟,均會按照要求進行添加,因此不存在所謂的市場先機或競爭優勢,只不過現在可以公開對這一成分概念進行宣傳,增加產品賣點,並不會導致市場競爭格局發生變化。從國內乳企此次對HMO的反應速度可以看到,國產奶粉創新和原料供應鏈建設均在加快,對跨境購HMO奶粉銷售將產生一定影響。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校對 柳寶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