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10-11 09:46
據最新消息,華為目標在2024年出貨6000萬-7000萬部智能手機。相關消息人士表示,華為已經向供應鏈追加了足夠數量的訂單,確保2024年全年能夠達到這一出貨數字。國泰君安此前表示,華為Mate 60 Pro新機發布,技術不斷突破塑造極強產品力,華為相關產業鏈直接受益,有望率先走出行業周期底部,實現業績增長。相關標的:瑞聲科技(02018)、中國軟件國際(00354)、丘鈦科技(01478)、中芯國際(00981)。
值得注意的是,9月28日,華為終端宣佈華為Mate60 RS非凡大師、華為MatePad Pro 13.2英寸、華為WATCH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師、華為智慧屏V5 Pro等多款新品開售,剛開售不久Mate60 RS就已處於缺貨狀態。此外,Mate60全線火爆,工廠正在加班加點趕工期。
9月25日,在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佈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余承東曾表示:「我們正在加班加點、緊急生產先鋒計劃的產品,(希望)讓更多人能買到、用到我們的產品。」據悉,華為「先鋒計劃」包括Mate 60 Pro、Mate60 Pro+以及摺疊屏Mate X5。
此前據供應鏈消息,華為Mate 60 Pro與Mate 60 Pro+的出貨量已經上調至2000萬台,相比首批備貨量追加了近1700萬台。據BCI的數據,自華為手機8月29號上線以來,份額佔比從W35的12.7%增長至W38的18.1%,單周銷量為92.2萬部。就周銷量佔比而言,為21年至今最高數值,由此可驗證華為手機的高產品力。除mate系列高端機外,預計后續還將有更多款中低端手機發布,實現華為手機的高中低全面迴歸。
9月14日,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發佈報告指出,華為Mate 60 Pro因需求優於預期,故2H23出貨預估已調升20%至約600萬部。展望2024年,華為將推新款高階P系列與Mate系列,預估零組件採購量為3000–4000萬部。
9月中旬,IDC發佈報告表示,在受到多年外部因素限制的情況下,華為依然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上高居第二。隨着華為迴歸,預計其將首先在高端市場向蘋果發起衝擊,等到新的芯片解決方案陸續在中低端產品線上使用,纔會對其它國內安卓廠商造成更大影響。
招商證券發佈研報表示,基於供應鏈跟蹤,2023年Mate 60系列核心零部件備貨預期已上修超800萬,該行判斷華為Mate 60系列2023年內終端出貨預期有望達600萬,整體華為手機銷量有望達4000萬(含Nova等多系列)。基於市場需求趨勢以及供應鏈產能,該行判斷2024年Mate/P系列出貨有望接近2000萬,整體華為手機2024年銷量有望達5000-6000萬。
民生證券、五礦證券等機構認為,隨着華為Mate 60 Pro先鋒計劃的歸來,華為作為全球消費電子頭部廠商,Mate系列及全場景新產品的發佈有望刺激消費者購買需求,市場份額有望提升,並帶動智能機重回增長。
產業鏈方面,中信證券在相關研報中表示,華為Mate 60系列正式上線,華為供應鏈或迎來基本面大幅改善。預計此次Mate 60 Pro及其后續新機型發佈表明華為安卓系高端手機將穩步迴歸,以及公司自研芯片的順利突破,供應鏈或將迎來需求改善。
相關概念股:
瑞聲科技(02018):瑞聲擁有25個銷售中心,5大製造基地(中國深圳,常州,沭陽,蘇州,越南),以及分別在中國,美國,芬蘭,丹麥,韓國,日本和新加坡設立的14個研發中心,2016年營收155億人民幣。瑞聲科技為華為手機提供聲學元件包括揚聲器和聽筒等產品。
中國軟件國際(00354):公司深度參與華為消費者終端、鴻蒙、AI大模型、MetaERP等核心業務,通過多年合作,華為業務已經成為公司營收的「半壁江山」。中軟國際深度參與鴻蒙研發落地和更新迭代,對鴻蒙系統有着代碼級理解,亦是HDC鴻蒙生態合作中唯一的簽約IT服務公司,可以説是鴻蒙生態中最根正苗紅的軟件服務商。根據市場上活躍度較高的100萬個APP應用來測算,單是鴻蒙生態遷移就有望讓中軟國際觸達高達200億的增量市場空間。
丘鈦科技(01478):華為最新旗艦機型 Mate 30,P40pro,Vivo雙模5G旗艦手機X30的部分攝像頭模組由丘鈦科技生產。
中芯國際(00981):華為新推出的Mate 60 Pro智能手機採用了中國中芯國際生產的先進芯片。有猜測稱麒麟9000S芯片是利用中芯國際和芯動科技自主研發的FinFET N+1技術完成了芯片的設計。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唯一能夠量產14納米FinFET工藝的公司,它的N+1和N+2工藝均源於14納米FinFET技術的進一步優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