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火鍋下沉,吃出個上市公司

2023-10-10 20:07

過去幾年,鍋圈踩中「宅家經濟」和預製菜的風口,憑藉加盟模式急速擴張,目前在全國已擁有9978家門店,距離萬店僅有一步之遙。

這家公司前身為2015年成立的專門從事火鍋食材配送的供應鏈企業「河南鍋圈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並於2017年在河南鄭州開出*家零售店,切入C端市場。成立至今,鍋圈共完成7輪融資,股東既包含IDG資本、天圖投資、招銀資本等投資機構,也包括三全食品、多點Dmall、茅臺建信等企業。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2年按在家吃飯餐食產品的零售額計,鍋圈在中國所有零售商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3.0%。

在2022年扭虧為盈后,鍋圈開始奔赴自己的上市夢。並於近日通過港交所聆訊,即將掛牌上市。

從*家店開門到擁有「萬店」規模,蜜雪冰城用了近13年,而鍋圈只花了6年,究竟是什麼推動了鍋圈的快速發展?

01 定位平價超市

和君諮詢合夥人、連鎖產業專家文志宏認為,鍋圈的騰飛,除了有消費方式變化的時代背景之外,還源於鍋圈的精準定位:做專業的居家火鍋用餐全產品,並且具有高性價比。

但是鍋圈創業之初並不順利,創始人楊明超出生於周口鹿邑縣,后來考上了鄭州大學中文系。

1994年畢業后,楊明超獲得了一份人人羨慕的「鐵飯碗」工作,可是並不「安分」的楊明超只干了幾年就選擇辭職下海經商。彼時他干過啤酒代理商,也開過飯店、麪館。最成功的經商經歷出現在2005年,他在鄭州開了一家名叫"黑老婆"的露天夜市,風靡全城,最高一年做到過億元規模。不過因為當地整治露天燒烤,楊明超的這次創業最終以失敗告終。

轉換思路后,楊明超開始嘗試在火鍋領域創業,並打造出「在酒吧里吃火鍋」的理念,推出了小板凳吧式火鍋。獨特想法讓楊明超的火鍋生意一發而不可收拾,僅一年時間就發展出80多家門店。

在終端門店生意穩定后,楊明超果斷向上遊發展,開始進軍火鍋食材領域。

2015年楊明超成立河南鍋圈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切入餐飲B2B生意,為中小型餐飲企業提供食材。此后又增加了凍品食材批發生意,逐漸形成了以「火鍋」為特色的供應鏈體系。

2017年1月,鍋圈的*家零售門店落地河南鄭州,開始為C端消費者提供食材,並打出了「讓消費者人均花不到50元便可吃上一頓地道的火鍋」的口號。該口號大獲成功,並且隨着加盟商數量的增加,鍋圈規模迅速擴張,幾年間便成長為一家全國性的連鎖品牌。

從窄門餐眼數據可以看出,鍋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人均消費金額超過70元,而在鄭州、石家莊、武漢等地的人均消費仍在50元左右。

圖源:窄門餐眼

圖源:窄門餐眼

對於鍋圈的成功,楊明超認為,鍋圈食匯做的是用平價方式去滿足巨大的下沉市場,滿足老百姓對吃的消費升級訴求。

事實上,除了符合消費者訴求外,鍋圈還切中了時代的脈搏。

據公司招股書援引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我國在家吃飯餐食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1149億元大幅增長至2021年的2903億元,CAGR約為26.1%,並預計2026年將達到8000億元。

而且該行業中市場格局高度分散,並未出現*的龍頭企業。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在我國在家吃飯餐食解決方案零售商中,按2022年的零售額計前五大零售商的市場份額合計僅為11.1%,市場呈現高度分散的格局;其中,鍋圈市場份額位居*。

02 「農村包圍城市」

除了定價策略上的特點,楊明超還把鍋圈的成功歸功於用户定位。

楊明超表示,「鍋圈走的路是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先從縣城做起,再逐漸佈局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慶等一二線城市。」

圖源:窄門餐眼

圖源:窄門餐眼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根據門店的地區劃分,鍋圈在一線城市的門店佔比只有5.9%,而在二三四線這樣的下沉市場,門店佔比已經達到了65.46%。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有超9億人口生活在下沉市場,隨着城鎮化的提高和消費者收入的增加,下沉市場展現出了巨大的消費潛力。對於餐飲品牌來説,這是機會也是挑戰,如何精準定位到下沉市場,滿足下沉市場餐飲消費需求並率先搶佔市場,是值得所有品牌持續思考的問題。

圖源:鍋圈官網

圖源:鍋圈官網

鍋圈之所以能帶着火鍋快速走向下沉市場,還得益於獨特的加盟模式。

截至2023年4月30日,鍋圈實際自營門店只有6家,而這6家店的目的更像是一個給加盟商準備的「展示店」,至於這6家店之外99.9%的門店則都是加盟店。

這種業務模式有點類似當前大熱的連鎖企業蜜雪冰城,后者採取加盟店方式在全國已擁有約2.5萬家門店。兩家不同的是,蜜雪冰城需要收取7000元-11000元/年的加盟費,而鍋圈不收取加盟費。

雖説鍋圈主打「無加盟費」,但是在實際經營中加盟商仍需面臨多方面的成本投入。位於北京遠郊的一位鍋圈加盟商告訴我們,自己臨街50㎡店鋪一年的租金就要20多萬,再加上每年的管理服務費、水電費、工資等,全年固定成本約40萬左右。

「今夏幾個月銷量明顯下降,毛利率也達不到公司給的30%紅線。夏天燒烤產品的接受度不太高,銷售額勉強能夠開出工資,希望天氣轉涼后火鍋產品的銷量能夠起來,不然的話這一年基本上等於沒賺到錢。」上述加盟商透露。

鍋圈加盟店單店投入

鍋圈加盟店單店投入

而且爲了能與數量龐大的加盟商合作好,鍋圈並沒有採用市場上流行的快招模式,而是通過加盟商、團隊、消費者「三重裂變」得以實現,后又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加盟管理體系。

簡單來説,這套體系包括開店指導、運營管理、技術輔助支持和巡店反饋等板塊。以運營環節為例,鍋圈自2020年7月起,運營系統從1人對接30個門店變為1人對接5個門店,能夠更及時瞭解渠道痛點並做出反饋。在管理層面,以河南為例,鍋圈把當地市場分為五大戰區,形成了「戰區-城市區-組長-運營指導-門店」的管理體系。除此之外,鍋圈還提供一套「工具包」,可提供260個門店運營工具包,將門店運營痛點從0到1工具化。

做好了這些「后勤服務」后,2020年至2022年,鍋圈關閉的加盟門店數目分別為28家、194家及279家,關店率分別為0.7%、2.8%及3.0%。

有業內人士指出,鍋圈接近「萬店」規模,並且還是在2020-2022年這樣的特殊年份,能做到3%以下的關店率,已經是非常優秀的數據。對比其他很多連鎖餐飲品牌,2020年以來的實際關店率已經超過30%。

03 「圈住」年輕人

火鍋天然具備較強的社交屬性,火鍋的就餐目的多為朋友或家人聚會,且就餐人數相對較多,很少單獨就餐。

網友還曾總結出世界上最孤獨的十件事,其中「獨自吃火鍋」名列前茅。這就讓圍着火鍋聚會成為最常見一個消費場景,大部分年輕人也熱衷於此。

圖源:觀研天下

圖源:觀研天下

從火鍋消費者性別結構看,愛好火鍋的女性消費者較男性多一些,但相差並不大。有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愛好火鍋的女性消費者佔到55.4%,而男性消費者佔比也有44.6%。

從年齡結構看,18-30歲的消費者是火鍋消費的主力人羣,佔比超六成。其中26歲-30歲消費者佔比*,為32.2%;其次為18歲-25歲,佔比為29.2%。而40歲以上的人羣受到長期以來的飲食習慣的影響,對火鍋的消費熱情較少,佔比僅為1.4%。

爲了抓住這些年輕消費者,鍋圈一直在努力跟上年輕人步伐。2020年,鍋圈請來了相聲演員岳雲鵬為自己代言,並將「在家火鍋燒烤,就找鍋圈」的廣告語通過電梯廣告帶到大江南北。

2021年,鍋圈成為CCTV體育頻道的美食合作伙伴,2022年更合作《加油!小店》和《暖暖的火鍋》兩檔熱門綜藝,以此建立年輕大眾化溝通陣地,持續強化在年輕消費者羣體中的認知。

在線上,除鍋圈APP、小程序之外,公司還合作美團、餓了麼等平臺,數據顯示美團餓了麼等平臺穩定貢獻營收超20%。在美團、餓了麼等第三方平臺,只需下單30分鍾就可以配送。

招股書中還透露,截至2023年4月30日,鍋圈有超過8000家門店正在利用抖音平臺進行產品銷售。

在線下,鍋圈聯合贊助了2022年底的西湖音樂節,在整個場區掛滿品牌標語。作為嚴格的防疫措施下的*大型户外音樂節,該場音樂節吸引了全國各地近萬名樂迷到場觀看。

通過一系列動作,鍋圈已經在年輕消費羣體中取得一定知名度。而且爲了迎合年輕「懶宅人羣」的習慣,鍋圈還推出了「一人食」和「即烹餐包」等產品來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圖源:招股書

圖源:招股書

不過,鍋圈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比較明顯,即研發投入較低。

2020年,鍋圈銷售收入29.65億元,研發費用約23.5萬元,研發費用率僅為0.0079%。雖然鍋圈2022年的研發費用來到了998.1萬元,但是研發費用率仍然不到千分之一。換就話説,鍋圈用數百萬的研發費用支撐起2022年71.74億元的銷售收入,這可以視為公司的巨大商業成就,但其中也暗藏巨大的風險。

業內人士指出,由於當下的消費者的需求日益豐富,且火鍋品類產品較為趨同,因此品牌需要不斷在研發方面投入,推陳出新,打造迎合消費者口味的新產品來滿足日益「挑剔」的消費者。而鍋圈較低的研發投入,表明公司短期內很難打造出*影響力的現象級大單品。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價值星球Planet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