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10-09 17:49
10月9日,花旗宣佈,將其中國內地的個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包括個人客户持有的賬户、存款和相關理財產品出售給匯豐中國。匯豐銀行亦表示,計劃向花旗中國服務於個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範圍內員工發出要約,加入匯豐的內地團隊。
多位受訪的銀行業內分析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匯豐此次收購花旗相關個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有助於匯豐銀行進一步拓展其在中國內地的業務規模。
「今年以來,多家外資金融機構加碼了對中國財富管理業務的投入和佈局,主要源於這些外資機構看好在華展業發展前景。」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外資積極進入國內資管市場,是我國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體現和進展。這將有助於增加優質金融服務供給,更好滿足居民多元化理財投資需求。
匯豐持續加碼中國內地投入看好內地財富管理市場
此次收購將覆蓋花旗中國在全國11個主要城市的個人財富管理客户的投資理財資產及個人存款,約為36億美元。但不涉及花旗中國的信用卡、個人房貸及其他貸款等其余零售業務。據介紹,該交易將於2024年上半年完成。
「中國內地的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前景廣闊,已經成為匯豐在亞太地區提升財富管理業務能級的發力點之一。」匯豐中國行長兼行政總裁王雲峰表示,中國是匯豐集團重要的戰略性市場,匯豐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抱有信心。本次收購將為匯豐提升財富管理業務規模、進一步增長提供新的動能。
匯豐今年正在繼續加碼對中國內地的投入。今年4月份,匯豐集團曾宣佈,在中國內地市場正式啟動大財富管理矩陣策略,加速投入把握中國財富市場機遇。
金融監管資深專家周毅欽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儘管36億美元的個人財富管理業務從規模上並不多,但匯豐收購花旗相關業務或主要是看中了花旗的客户資源。兩家外資行的客户畫像均主要聚焦於服務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有全球資產配置需求的境內中高端客羣。同時,在業務領域的總體風格頗為相近,預計在收購后,相關業務過渡、融入會比較順利。
花旗出售內地個人銀行業務並非完全退出中國市場
相比匯豐的持續加碼,花旗此舉則意味着繼續削減了其在中國內地財富管理業務。但此次出售相關業務市場並不意外。
在2021年4月宣佈一項全球戰略調整,退出包括中國內地在內的十余個市場的個人銀行業務。2022年12月,花旗銀行進一步發佈公告,決定逐步關閉中國大陸的個人銀行業務,涵蓋銀行卡、房貸、個人貸款、存款、投資、保險和外匯。
在個人銀行領域,花旗目前已宣佈將退出個人銀行業務的跨亞洲、歐洲、中東和墨西哥的全球14個市場中,花旗已完成了在澳大利亞、巴林、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臺灣、泰國和越南8個市場的個人銀行業務出售。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此次收購是一種市場化的行為,反映出了不同的銀行戰略定位、對中國市場的定位和佈局的不同。對於花旗而言,個人銀行業務的調整或多源於其自身經營訴求,退出相關業務有助於其自身壓降經營成本,聚焦重要業務。這是國際銀行也正常的戰略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花旗在華的業務調整,並不涉及花旗中國的企業機構客户業務。董希淼表示,花旗出售內地個人銀行業務,不意味着其退出了中國市場。從花旗業務調整來看,該機構將更加專注於對公等強項業務。
多家外資機構加碼投入看好中國財富管理發展時機
據貝殼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恆生銀行、華僑永亨銀行等多家外資機構均宣佈將進一步加碼國內財富管理業務,並看好中國財富管理未來發展機遇。
周茂華認為,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居民財富積累,投資者對理財需求不斷上升,其中跨境資產配置需求亦快速增長,巨大資產市場潛力有望逐步釋放。同時,近年來金融業在加快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國內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也吸引着外資金融機構積極進入國內資管市場。
據中金公司統計,自2014年以來,頭部財富管理機構的零售資產管理規模(AUM)和市場份額不斷提升,行業集中度日益明顯。麥肯錫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底,中國居民個人金融資產已接近250萬億元,躋身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
在周毅欽看來,外資機構選擇今年進入中國市場,亦是看中了我國未來一段時間經濟復甦潛在增長力。今年,「資管新規」已經實施五周年,我國加大了對違法違規理財機構的打擊力度,如今資管行業發展更加合規,規模亦已逐漸恢復增長,對於外資機構而言,中國內地將是其未來財富管理業務的重要增長點。
此外,周毅欽還指出,外資金融機構相較於中資金融機構而言,又是在於其全球資產的配置能力。他預計,加速佈局中國內地財富管理的外資金融機構或仍會將業務重點放在服務私人銀行客户方面,並與中資銀行形成差異化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