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10-09 16:29
來源:超電實驗室
馬斯克也來踩一腳
」
每賣一輛車,就會虧掉33.8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46萬元。
如此大的虧空,來自美國新勢力——Lucid,也曾號稱「特斯拉殺手」。
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最新報告給出一個數據,今年Lucid每輛車的EBITDA(即未計利息、税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可能會虧損33.8萬美元,這比幾個月前的32.5萬美元還要多。
所以彭博認為,Lucid目前的商業模式已不可持續,在2025 年之前必須大幅擴張並吸引額外資金。換句話説,如果無法扭轉這一情況,加之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其資金和經營壓力將加劇,甚至等不到2025年。
與此同時,Lucid的股價也在不斷暴跌,最近直接跌到歷史新低。截至10月6日收盤,每股報價5.1美元,市值僅117億美元。
這個曾經和特斯拉、奔馳競爭的豪華新勢力,如今走到了十字路口。。
01
違約風險加大
雖然國內外大多數新勢力,都是在賠本賺吆喝,但Lucid的虧損確實太大了。
美國另一家造車新勢力Rivian,就是很好的比較對象,據Bloomberg Intelligence預計,Rivian 每輛車的虧損在11萬美元左右。
而賣車鉅虧,股價創下新低的同時,Lucid的倒黴還遠沒結束。
彭博信貸分析師Joel Lewington表示,Lucid拖欠貸款的風險越來越大。目前的違約風險為16%,幾乎是全球汽車製造商平均水平的四倍。他在報告中寫道:「Lucid 的近期優勢在於其 52億美元的現金余額,但到2024年,他們將消耗約70億美元的現金。」
同時分析師對 Lucid 的看漲評級所佔比例,已降至所有建議的四分之一,對於Rivian,則有超過一半的評級給予「買入」。
當然,Lucid的股價也不是一直這樣低迷。2021年7月,Lucid登陸納斯達克敲鍾,上市首日股價上漲了11%,收盤時每股報價達26.83美元,總市值超過400億美元。
上市4個月后,Lucid宣佈,旗下豪華電動汽車Lucid Air獲得超過1.7萬輛預訂單,股價隨之迎來大漲,一度以865.17億美元的市值超過福特,成為全球第八大汽車製造商。
不過好景不常在,如今Lucid的市值比起上市時已縮水70%。
Lucid股價持續下滑,和其首款量產車型——Lucid Air的需求持續低迷有很大關係。
Lucid早前公佈二季度財報顯示,當季運營虧損為16.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億美元;淨虧損為15.44億美元,比起上年同期的3億美元直接翻了5倍,而當季僅交付了1404輛新車。
第一美國信託公司(FAF)首席投資官傑里·布拉克曼 (Jerry Brackman) 認為,Lucid目前的交付量增長速度,遠低於今年生產10000 輛汽車目標的速度,「這就是他們繼續虧損的原因」。並且他表示,「Lucid的股票將繼續面臨挑戰,除非銷量出現大漲。」
銷量不足的另一面,則是急需外援,Lucid自成立以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金不足。
2013年,Lucid獲得了硅谷風投公司Venrock的B輪融資,次年1月,北汽以1億美元參投Lucid的C輪融資,持股25%成為第一大股東。同年,賈躍亭以個人名義向Lucid投了2億美元,成為繼北汽之后的第二大股東。
不過北汽希望Lucid可以來中國發展,而當時創始人謝佳鵬當時並無此意,他更想優先在美國市場發力。隨后北汽將所持全部股份都轉賣給了賈躍亭,於是賈老闆一躍成為Lucid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40%左右。
后來賈躍亭將所持的Lucid 股份賣出,2018年9月,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主導的沙特阿拉伯主權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IF),以超10億美元投資獲得了Lucid 67%的股權。
去年12月,Lucid Group又宣佈完成15億美元的股票發行計劃。其中,Lucid出售超過5620萬股普通股,總收益約為6億美元。Lucid還通過向其最大投資者沙特主權公共投資基金(PIF)的一家關聯公司,私下出售近8600萬股,籌集到了9.15億美元。
當時這輪融資,不亞於「賣身」。當時外媒Electrek認為,在沒有新的外部投資或扭轉局面的情況下,Lucid只能再生存一年左右。
02
馬斯克也來踩一腳
Lucid和Rivian曾被視為特斯拉最有力的競爭對手,但事實上,不論是Lucid還是Rivian,目前兩者都沒有和特斯拉抗衡的能力。
而説起Lucid和特斯拉的關係,更是剪不斷理還亂,Lucid的初創團隊和高管很多都來自特斯拉。
2007年,特斯拉前副總裁兼董事Bernard Tse(謝佳鵬)從特斯拉跳槽離職,和另一位從甲骨文離職的華人高管Sam Weng(温世銘),在加州創立了Atieva,當時Atieva主要做電動車三電系統的研發,這正是Lucid的前身。
2013年,曾任特斯拉Model S總工程師的Peter Rawlinson,跳槽到Atieva擔任CTO,並在2019年兼任CEO掌舵Lucid,而前特斯拉生產副總裁Peter Hochholdinger,也在2019年到Lucid擔任了製造副總裁。
2016年,Atieva更名為Lucid Motors,開始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並正式官宣了開發全電動高性能豪華車的計劃,同年12月,Lucid 首款車型Lucid Air正式發佈。
但Lucid表示,特斯拉並不是他們的競爭對手,他們將要佔據的是豪華電動車市場。
換言之是,他們認為特斯拉創新有余,但不夠豪華。
Lucid Air定位和特斯拉Model S相近,搭載100kWh的電池組,最大功率1013馬力,零百加速僅2.5秒,限量版售價高達25.5萬美元,而且這款車是當時量產電動車型中風阻係數最低的,僅有0.21cd。
雖然Lucid和特斯拉的關係複雜,但在互相瞧不上對方這一點,倒是出奇地一致。
馬斯克曾在今年5月表示,電動車汽破產潮即將到來。
馬斯克當時稱,「特斯拉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同時也是全球利潤最高的整車廠。但讓電動汽車盈利真的非常不容易,大家看一下我們的競爭對手,他們一直在糾結、在掙扎,想獲得更好的利潤。」
盈利困難的競爭對手中,顯然就有Lucid。馬斯克當時做出預測,「未來12個月宏觀環境還充滿挑戰,但可能有很多公司會在未來不久就破產。」
后來,馬斯克還在接受採訪時直接點出了可能破產的公司名字,Lucid 和 Rivian 都有破產的趨勢,「除非 Rivian 和 Lucid 做出重大改變,否則他們都會破產,他們正走向破產。」
03
沙特和中國市場能拯救嗎?
今年年初,美國一家交易網站Betaville,曾報道過一個勁爆消息:沙特主權財富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PIF),打算購買Lucid剩余的所有股份,將其徹底私有化。
一石激起千層浪,Lucid股價盤中漲幅一度接近98%,達到了17.8美元的高價,只不過雙方對這事都沒有迴應,最后也不了了之。
但縱觀Lucid的發展,每一個重要節點離不開沙特主權財富基金的支持,不論是遭遇資金困難還是供應鏈危機之時,PIF都曾出手幫助Lucid。
去年10月,Lucid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第一個展廳開門,用於展示旗下新車和技術。Lucid副總裁費薩爾透露,Lucid Air豪華版在中東地區已有數千訂單。
今年4月,Lucid今年還宣佈與沙特政府簽署協議,將在沙特建立工廠,到2025年將在沙特每年生產15萬輛電動汽車,同時沙特政府則將在10年購買多達10萬輛的Lucid電動車。
而從PIF在美股的持倉情況來看,Lucid也都是其重點持倉標的。
不過現在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彭博社的這份報告,讓Lucid的困境被擺上了檯面。所以Lucid還能撐多久,或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沙特金主會不會繼續輸血。
除了沙特土豪的支持,對於Lucid來説,近期的另一個好消息是和阿斯頓·馬丁在9月達成的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生產高性能電動汽車,由Lucid提供技術,獲得阿斯頓·馬丁約3.7%的股份。
與此同時,Lucid還打算進入中國市場,原蔚來汽車高管朱江也進入了Lucid,這也是Lucid入華的關鍵一步。
官網顯示,目前Lucid Air Pure售價爲7.7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6.51萬元,如果出口到國內,售價很可能更貴,大概率會超過60萬元。
特斯拉在中國,尚且遭遇國內新能源品牌的圍追堵截,Lucid的市場又能有多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后的30天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