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聯儲傳聲筒」最新警告:美債收益率飆升威脅美聯儲軟着陸目標

2023-10-04 17:50

北京時間周三,有着「美聯儲傳聲筒」之稱的知名宏觀記者尼克·蒂米勞斯(Nick Timiraos)撰文稱,美國長期債券收益率突然飆升至16年高點,正威脅着經濟軟着陸的希望,尤其是因為這一情況的具體觸發因素尚不清楚。

這一年半以來,美聯儲一直在提高基準利率。而加息旨在推高長期債券收益率,通過放緩經濟來對抗通脹。但最近這波飆升值得人們小心。與此同時,通貨膨脹有所緩解,美聯儲已暗示其加息工作已接近尾聲。

周二10年期美債收益率自2007年8月以來首次突破4.8%,周三30年期美債收益率漲至5.0%,為2007年8月以來最高水平。

蒂米勞斯指出,如果最近借貸成本的攀升,以及隨之而來的美股暴跌和美元走強持續下去,那麼明年美國和全球經濟可能會明顯放緩。

近期收益率的快速上漲也增加了金融市場崩潰的風險。近期美股持續回落,道指已抹去2023年以來的漲幅,自8月初以來,標普500指數下跌了近8%。

對於美債收益率突然飆升的原因,似乎仍然處於混沌之中。去年長期美債收益率的上升,是由於市場預期,隨着美聯儲收緊政策,短期利率將上升,以及投資者擔心通脹上升,要求持有較長期資產獲得額外補償。

蒂米勞斯認為,但這兩個因素目前似乎都沒有推動收益率上升,因此人們開始關注其他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外國人、美國銀行和國內投資組合經理對美債的需求減少,這些人傳統上購買美債是爲了對衝股市和其他風險資產的下跌。

原因分析

前紐約聯儲高級官員Daleep Singh表示,美債收益率上升令人困惑,目前的解釋無法令人信服。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周二聲稱,目前尚不清楚美債收益率是否會長期穩定在較高水平,本屆政府也非常關心這個問題。

美債收益率最近的上漲缺乏明顯的「罪魁禍首」,這表明所謂的期限溢價,即投資人持有長期資產所要求的額外收益(term premium),正在上升。更高的期限溢價意味着,即使通脹得到控制,借款人也將不得不支付比以前更高的利率。

此外,美債收益率持續上升將令美國政府付出高昂代價,因為美國政府正在發行大量債券,這將面臨更高的借貸成本。美國的公共債務在過去八年里翻了一番,達到26萬億美元左右。

借貸成本上升可能打壓股市和其他資產價格,也會導致投資、招聘和經濟活動減弱。高盛經濟學家估計,如果金融環境緊縮持續下去,未來一年的經濟產出可能會減少1個百分點。

這種情況下,美聯儲加息的理由也將被削弱。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周二告訴記者:「更高的利率將對經濟產生衝擊,我們在制定貨幣政策時必須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對此密切關注。」

蒂米勞斯認為,當前美債收益率的上漲勢頭是在7月底獲得的,當時在強於預期的消費者支出中,經濟開始顯示出重新加速的跡象。自那以來,投資者和美聯儲官員已經放棄了他們對美國經濟將放緩的預測。

因此,蒂米勞斯表示,經濟增長前景更加光明的預期是美債收益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在這種背景下,導致美聯儲明年將利率維持在當前水平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投資者不急於入場

投資者感到困惑的是,儘管美聯儲大幅加息,消費為何依然如此強勁。如果是因為中性利率更高,美聯儲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利率在較高水平,從而證明近期收益率上升是合理的。如果是因為傳統的貨幣政策滯后效應還沒有發揮作用,那麼經濟放緩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隨着美聯儲加息以抑制通脹,債券和股票價格雙雙下跌,這與投資者可以通過購買美債來對衝股票和其他風險資產下滑的傳統模式背道而馳。許多投資者曾預計,隨着美聯儲加息接近尾聲,股票和債券之間的傳統負相關性將回歸。

但這種情況迟迟沒有發生,部分原因是美聯儲可能不會像投資者預期的那樣迅速地降息。債券市場的跌跌不休嚇壞了投資者,在對利率見頂更有信心之前,他們似乎對此時入場猶豫不決。

Interactive Brokers首席策略師Steve Sosnick表示:「如果你所處的是一個債券收益率每天都在上升的環境,情況就有點討厭了。我現在並沒有看到人們集中買入債券,這不僅是因為現在的債券有點像一把正在下落的飛刀。債券正在大甩賣,價格的下降應該會催生需求,但我們並沒有看到這種情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