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10-02 16:58
轉自:中國商報
中國商報(記者 雷珂馨 文/圖)「中秋和國慶假期來看車的人挺多的,這幾天,我們店的訂單量預計在10個左右。」10月1日,北京藍色港灣購物中心的理想汽車現場銷售人員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金九銀十」是傳統的汽車銷售旺季,恰逢十一長假,各大車企和經銷商都緊抓節點、衝刺業績。記者在走訪時發現,看車、買車成為不少市民國慶假期的消費新選擇。
汽車市場熱度較高
記者在不少商場看到,一些車企以「汽車節」「汽車集市」的名義,在商場內組團開店,讓消費者可以隨時體驗新車型的各種功能。其中,造車新勢力、豪華品牌以及部分合資汽車品牌店內的客流量較大,進店看車的消費者絡繹不絕。
「我們門店的客流量與之前相比有大幅度增長,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品頗受大家青睞。自放假以來,這幾天來店里看車的人一直都是這麼多,現在的試駕名單已經約到四五天以后了。」北京合生匯購物中心的問界汽車門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儘管店內只有兩輛展車,但記者在現場看到,不斷有消費者詢問汽車的功能細節,場面十分熱鬧。在利星行奔馳4S店內,銷售人員也告訴記者:「國慶假期第一天,剛開門就有很多客户來看車,目前店內所有的銷售人員都在接待客户。」
不少汽車品牌也選擇在國慶期間推出花樣繁多的購車優惠,記者瞭解到,比亞迪、騰勢、凱迪拉克、特斯拉、零跑等十幾家車企,通過直接降價、提供購車優惠補貼、贈送智駕全享包和0息貸等方式,刺激消費者的潛在需求,達到短期內拉動銷售的目的。
十一期間,南京、天津、沈陽、安徽、呼和浩特等地的車展也在火熱進行,各大車企積極展示最新的產品和科技,為衝刺銷量目標提供助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方面表示,各地車展的舉辦及新產品放量,疊加中秋、國慶假期的節日效應,使市民自駕出行需求旺盛,將進一步拉動汽車消費,進而增加「金九銀十」消費旺季的熱度。
新能源汽車人氣旺
「現在開燃油車成本還是比較高的,我們想油牌轉電牌,現在還在考慮合適的車型,所以趁着十一休息,帶着家人來實際體驗一下電動汽車。」正在理想汽車的駕駛室體驗功能的王先生告訴記者。
新能源汽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銷量也保持着不斷增長的態勢。10月伊始,車企們紛紛曬出9月銷量成績單,多家新能源車企創造了歷史新高,銷量躋身「萬輛俱樂部」。
10月1日,理想汽車公佈9月交付數據,共計交付新車36060輛,同比增長212.7%,創單月交付量新高,穩居造車新勢力銷量榜首;蔚來汽車9月交付15641輛,同比增長43.8%;小鵬汽車9月共計交付新車15310輛,環比增長12%,同比增長81%;零跑汽車共計交付新車15800輛,三季度累計交付44325輛,環比增長30%;哪吒汽車全系共計交付新車13211輛,同時,在泰國累計交付車輛也突破10000輛。
除了造車新勢力外,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品牌銷量表現也很亮眼。9月,極氪汽車共計交付新車12053輛,同比增長45.6%,創歷史新高;廣汽埃安銷量達51596輛,同比增長72%,突破月銷5萬輛大關;深藍汽車9月交付17370輛,環比增長84%;嵐圖汽車和阿維塔汽車也創下品牌歷史最高交付量,銷量分別為5010輛和3083輛。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方面表示,各地新一輪地方補貼與廠商三季度末衝量共發力,疊加中秋、國慶假期節日效應,車市熱度不減。
多地加碼汽車促消費政策
近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汽車促消費政策密集出爐。各地紛紛開展汽車補貼活動,助力汽車消費市場企穩回升。
9月1日,北京市房山區啟動2023年第三輪汽車消費券發放活動,發放金額共計1000萬元,單次購車最高可享6000元政府補貼。值得注意的是,按規則認定為2023年夏季暴雨水災期間受損的車主,在通用消費券的基礎上,購車時可額外享受1000元補貼。
9月14日,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於調整《上海市促進汽車消費補貼實施細則》部分內容的通知,提到將延續實施新能源汽車置換補貼,對補貼範圍和標準、「舊車」和「新車」認定條件以及新車註冊截止日期等進行了調整。
9月15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深圳市關於促進消費的若干措施》,支持老舊汽車更新消費、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支持二手車交易和出口、加快建設「超充之城」、支持開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試點、加快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改造升級。
除了地方政府優惠補貼不斷外,國家層面的利好政策也在不斷為汽車市場注入「強心劑」。9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等七部門聯合發佈《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明確要在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穩定燃油汽車消費、推動汽車出口提質增效、促進老舊汽車報廢、更新和二手車消費、提升產品供給質量水平、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等方面加大政策力度。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方面預計,隨着各項政策效果的不斷顯現,加之汽車行業「金九銀十」銷售旺季的到來,以及各大車企不斷推出新產品,有助於市場需求進一步釋放,實現汽車行業經濟發展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