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在夾縫中求生,金山雲難逃行業巨頭的陰影

2023-09-27 10:28

  來源:於見專欄

  數據爆炸的時代,雲計算市場在早年間就已經成為火熱的競爭賽道。包括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金山等國內外互聯網企業均有所佈局。

  不過即便是IT技術領域的行業,也逃不開價格戰的命運。金山雲在雲計算賽道上半場,曾經短暫地享受過野蠻生長帶來的紅利。只是如今行業馬太效應明顯,金山雲的日子一點也不好過。

  日前,金山雲發佈了今年第二季度的財報。在2023財年的上半年,金山雲實現營收37億元,同比下降9%;同時上半年累虧金額達到了11億元。儘管虧損規模同比有所減少,但金山雲卻依然無法輕松起來。

  近的來説,在金山雲連續五個季度營收持續下滑的狀態下,其股價也跟着跌跌不休。遠的來看,在整個雲計算市場的競爭格局里面,金山雲已經從黑馬選手變成「others」。

  不管是遠憂還是近慮,在「高手如雲」的雲計算市場,金山雲的壓力只多不少。

  1

  揹負重擔成長的金山雲,后繼乏力

  2012年1月,金山軟件拆分金山快盤業務,成立獨立子公司金山雲。獨立后,金山雲包括三個板塊的業務:金山雲儲存平臺、金山快盤和遊戲雲。

  在金山內部,金山雲也被當作二次創業的項目,相當受重視。在金山雲進行對外融資之際,金山軟件與小米科技達成一項股權出售協議,將金山雲9.87%的股份以182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小米。完成交易后,金山、小米以及金山雲管理層,分別持有金山雲72.56%、9.87%和17.57%的股份。

  2013年8月13日,金山雲宣佈完成2000萬美元A輪融資。但在發展前期的金山雲,完全是處於燒錢階段。因此A輪融資資金維持不了多久,光是2013年就虧損了6000萬。

  衆所周知,雲計算是一種重資產經營模式。2014年8月份,雷軍提出「all in」的雲服務戰略,即在三至五年里,投資10億美元,豪拼雲服務,發展金山雲。

  彼時金山軟件十分有信心,相信金山雲在雲計算市場中有一定勝算,纔會投入這一場豪賭中。只是,用10億美元托起的金山雲,最終並沒有取得預想內的成績。

  作為先入局者,金山雲也曾躋身雲市場前列,市場份額也曾闖進前三名。但隨着時間推移,行業中的玩家越來越多,金山雲的市場份額不見上漲,反而被蠶食掉了不少。從2021年開始,IDC市佔率榜單上已經沒有了金山雲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是華為雲和天翼雲的后來居上。

  儘管在成立之際,雷軍對金山雲寄予厚望,覺得站穩第一梯隊是可以實現的目標。但現實讓人清醒,雷軍隨后指出金山雲應該深耕垂直領域,從細分市場找到一席之地。因此,2020年金山雲開始重點佈局遊戲雲和視頻雲領域。

  但從經營關鍵指標來看,轉戰垂直領域的金山雲也並沒有釋放出向好的訊號。不管是遊戲雲還是視頻雲,都是算力+內容的模式。這兩個領域的算力消耗比其他領域都要來得更多,而算力消耗越多,其雲計算的成本也越高。令人擔憂的是,深耕遊戲雲和視頻雲之前,金山雲自己會先撐不住了。

  儘管從2020年至2021年期間,金山雲的營收有所上漲,但外界對於金山云何時才能實現自我造血發出了疑問。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金山雲背后最大的股東,金山軟件集團同樣深陷發展困境。2022年金山軟件實現營收僅為6.3億元,淨利潤則由盈轉虧。金山軟件在拆分金山雲之際曾經説過,未來十年,賭的就是金山雲。

  如今,十年期限已過,押注在金山雲身上的籌碼卻難以收回。

  2

  業績依賴「孃家人」,金山雲自我造血能力不足

  從近幾年金山雲的財報數據里面可以發現,金山雲走的是「大客户策略」,其收入來自極少數的客户羣體。2021年,金山雲所定義的「高級客户」,貢獻了全年98%的營收佔比。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客户羣體里面,小米系和雷系企業的身影清晰可見。

  早期,憑藉小米系和雷系企業的訂單,金山雲快速在市場站穩腳跟。一直到今天,金山雲也無法脫離關係户的身份。

  另外,金山雲長期依賴孃家人的輸血,大客户的數量恐怕十分有限。其中,字節跳動就曾經是金山雲的大客户之一,在2020年為金山雲貢獻了28%的營收。但從2021年開始,字節跳動表示已經開始把集團內部業務往自家火山雲上遷移。

  大客户的流失,必然會讓金山雲的業績遭遇重挫。這也是大客户策略的副作用,風險過於集中。

  金山雲的營收曲線轉折點,發生在2022年。金山雲實現營業收入81.80億元,同比減少9.72%,首次出現全年營收負增長。

  儘管金山雲方面解釋説營收下滑的主因來自企業戰略收縮,但在規模效應尚未成型的時候就開始收縮,結果可想而知。

  從營收結構來看,企業雲和公有云是兩大收入來源。這兩項業務在202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其中公有云是總營收下滑的「罪魁禍首」,2022年同比減少約13%。在今年上半年,這兩項業務依舊維持着雙雙下滑的態勢。

  其實金山雲的先天條件是相當不錯的,左手握着「金山辦公」,右手牽着小米生態。在一眾獨立雲廠商里面,金山雲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問題出在哪?要知道,金山雲比阿里雲早了四年進入雲計算市場,更別說最后進場的華為雲和三大國有云了。

  事實上,雲計算企業,其盈利的核心在於客户規模的大小。正是因為客户規模沒有跟上,才讓金山雲的虧損窟窿跟個無底洞一樣。金山雲在2021年虧損15.9億元,到了2022年虧損規模同比擴大68%,達到了26.8億元。

  2023上半年金山雲虧損規模收窄,來自自身的嚴控費用,各項開支均以雙位數幅度同比減少。但削減成本的效果十分有限,只降本不增效終究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另外,除了金山雲自身的經營問題,還有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大背景。隨着三大國有云和華為雲逐漸上位,阿里雲和騰訊雲的頭把交椅也無法安穩。阿里雲雖然守住了榜一的位置,其市場份額在半年內就下滑了五個百分點,而騰訊雲更是直接被擠出了行業前三的位置。

  就國內發展現狀而言,雲廠商之間互相排斥問題嚴重,行業生態迟迟無法在統一和諧的方向邁進。最后,與海外雲計算市場的競爭格局對比,國內雲計算的市場集中度還有繼續往上提升的空間。

  這也意味着,未來行業幾家頭部廠商廝殺程度只會更加激烈。那麼,金山雲的前景不僅會打上問號,甚至有可能被犧牲掉。

  3

  雲計算掀起價格戰,金山雲恐成犧牲品

  金山雲在發展前期以虧損換市場,等到市場規模擴大后再賺取盈利,這是無可厚非的策略。事實上,這個賽道上許多玩家都使用着同樣的招數。但是,金山雲的市佔率逐年走低,持續燒錢沒能換來該有的成績。

  最明顯的就是,依靠「借勢」偷跑的金山雲,卻沒能保持住領先優勢。金山雲發展最風光的時期,應該是在2017年。根據IDC統計,2017年金山雲在中國公有云IaaS中的市場份額居於第三名,僅次於阿里雲和騰訊雲。

  股價是企業經營的表象,2020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后,金山雲股價一路飆升74美元,此后股價開始持續震盪下行,不見好轉。

  在資本市場之外,金山雲也禍不單行。2021年底,金山雲苦於經營壓力,上演裁員潮。2022年,雲計算增長放緩,多家頭部雲服務商都指望通過降價促銷的策略提振業績。

  今年5月,京東雲高調宣佈參加行業降價潮,甚至用上電商平臺的玩法,承諾「買貴就賠」。京東雲顯然打算直接用低價策略衝擊現有的市場格局。

  殘忍點説,價格戰是最有效的洗牌手段。在頭部雲廠商帶頭掀起價格戰之后,首先被淘汰的就是一眾中小云廠商。儘管這個方法屬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但對於像阿里雲、天翼雲這樣的頭部玩家來説,只是另一種燒錢換市場的方式而已。

  金山雲同樣跟上了價格戰的節奏,其中CDN業務和雲數據庫Reds成為金山雲降價策略的「前鋒」,兩款產品的降價幅度超過了50%。但CDN作為金山雲的營收支柱之一,其長期保持在微薄利潤水平線上,因此增收不增利也成了金山雲后面幾年的業績主旋律。

  4

  結語

  在雲計算市場野蠻生長的時代,金山雲一度衝上了行業頭部位置,但巔峰時期只維持了短暫的幾年時光。如今,走過十一年風雨的金山雲不僅深陷虧損泥潭,還面臨着生存空間被壓榨的困境。

  目前,新一輪雲計算市場的價格戰如火如荼地進行着。接下來,金山雲要如何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以及是否還有機會能夠翻身逆襲,都將成為未來的看點。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