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王文銀,「世界銅王」虛實

2023-09-24 09:32

  文:財偵探

  來源:麗爾摩斯

  因為一紙限消令,把「世界銅王」王文銀推到了公眾視野。

  因為和中建八局一個億的判決沒執行到位,深圳正威(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正威集團」)及法定代表人王文銀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今年4月4日,棗莊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執行中建八局第一建設有限公司的申請,執行標的為1.03億元。但深圳正威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

  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發佈信息顯示,山東省棗莊市中級人民法院於8月31日對正威集團下達限制消費令,要求對正威集團及其法定代表人王文銀採取限制消費措施,不得實施高消費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費行為。

  9月4日,正威集團發佈聲明稱,旗下公司與項目工程總包方存在訴訟,因溝通問題致使深圳正威產生連帶責任。經雙方友好協商,目前事件已妥善解決,相關影響已解除。

此前,正威集團對外宣傳公司擁有銅礦總儲量3000萬噸左右,王文銀一度被稱為「世界銅王」。而且正威國際集團已經連續11年上榜世界500強,2023年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第124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4位。然而,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竟然因為1億元成被告,被強制執行才付款,這多少有些匪夷所思。

  多年來,這位號稱手握價值超10萬億銅礦,掌舵世界500強帝國的「世界銅王」不顯山不露水,提起正威國際,甚少有人知道這是與華為、騰訊同列深圳民企前三的公司。

因為未上市,正威集團的財務狀況並不透明。不過,正威集團近年來因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股權轉讓糾紛、合同糾紛,已多次成為被告,被執行金額高達11.6億元。

  王文銀「世界銅王」的名頭下,有幾份虛實,一直飽受爭議和質疑。

  1

「世界銅王」,被質疑含銅量

  王文銀被媒體稱為中國最神祕的商人,一向很低調。

  根據媒體報道,王文銀1968年出生,1992年從南京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上海高橋石油化工公司,每月固定工資400元。穩定的生活並不能滿足王文銀的「野心」,於是24歲辭去令人羨慕的鐵飯碗,南下深圳淘金。

  王文銀對財富有着極度的渴望,尤其對世界500強情有獨鍾,在深圳經過多天的尋找,最終入職恆都港資企業,當上了一名倉庫管理員,想以此作為跳板。

  彼時的恆都主營電線插頭業務,偌大的倉庫中,各種物料堆積如山,僅各式插頭、連接件和纜線等,就高達數千種。可王文銀卻不覺得枯燥,反而花了大心思,將這些物料對應的名稱與編碼一一記在腦子里,很快王文銀就成了恆都最受歡迎的基層員工,甚至引起了恆都香港總部的關注。僅一年時間,王文銀就從最底層的倉管員升任爲總經理助理,在恆都完成了職級的七連躍,后陸續做到了副總經理和總經理的位置,經過三年苦拼,王文銀完成了500萬元財富的原始積累。

  1995年,用在恆都賺取的第一桶金,王文銀創辦了攜威實業有限公司,專注電源線業務,這便是正威國際集團的前身。

  很多富豪的發家路都異曲同工,童年貧苦,年輕時不懼困難、不計得失,一門心思長本事,積累財富。但,這頂多只能成為一個「有錢人」,要成為榜單中的富豪,更多依靠的是機遇和選擇,而選擇本就有賭的成分。

讓王文銀成為「世界銅王」的轉折,就是兩次金融危機,兩次豪賭遊戲。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外貿企業受到嚴重衝擊,相繼倒閉,紛紛甩賣設備和廠房回血。此時王文銀不顧公司高管與親屬的反對,集齊了所有能動的資金,低價瘋狂收購工廠跟設備,最終經濟回暖后,大賺一筆。經此豪賭,原本只是小有名氣的香港攜威實業有限公司,一躍成為珠三角地區,最大的電線製品企業。

  如果説1997年的金融危機,是王文銀日常準備迎來的第一次機會,那麼2008年的金融危機,便是上天留給他的第二次機會。也正是這一次金融危機過后,世界銅王正式誕生。

  他的策略依然是低價收購。在東南亞經濟危機爆發時,王文銀用較低的價格收購了諸多工廠和銅礦,並正式將公司的主營業務轉到了礦業。

  這之后銅的價格就開始成倍上漲,2021年我國銅的價格就直接飆漲到了75000元/噸。而主營銅礦開採業務的正威集團市值直接上漲數倍,2021年成為製造業民營企業五百強的第3位,2022年榮登世界500強第76位。2022年,正威集團實現營業額逾6000億元,位列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第124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4位,在金屬新材料領域位列世界第一。

  據媒體報道,王文銀手中的礦山超過了20座,遍佈全球各地,儲量達到了5%,年營業額達到了6919億元,王文銀個人資產達到了1179億元。

  此時的王文銀不再低調,他曾豪言,王健林的一個小目標,只要給他一部電影的時間就能夠賺到。他如願出現了世界500強榜單上,在公司官網中赫然表示:公司在國內外擁有40余處產業園區,在全球擁有超過十平方公里的商業開發園區,一百平方公里工業開發園區,一千平方公里採礦區,一萬平方公里礦區面積,十萬平方公里探礦權面積,已探明礦產資源儲量總價值逾10萬億元。

不過,這些礦區都具體在哪里,至今是個謎。正威集團一再宣傳的龐大的銅礦資源,也引起了公眾質疑,「世界銅王」的含銅量到底有多大?知乎上,有網友表示自家在有色金屬領域至少搞了30年以上,全國幾乎所有年產量過萬噸的銅礦山都去過,但沒見過正威的。世界排名靠前的知名銅礦,也沒有一家是正威的。

  正威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正威新材董祕於2022年11月7日在互動易發佈千字長文,稱自媒體混淆了正威不同企業主體,且根據深圳正威的業務數據去分析正威集團、對標銅加工行業的其他企業,在邏輯上行不通。在回覆中,董祕火力全開,既抒情又講理,但卻始終未迴應礦產分佈的情況。或是因為這篇迴應引起了許多言論攻擊,該回復后期被刪減。

  2

許家印朋友圈里最重要的人

  儘管王文銀一向低調,很少在媒體上露臉,但他也有高調的時刻。

  比如,王文銀高調送給許家印的「兩幅字」,在恆大暴雷和許家印跌落神壇后,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據媒體報道,許家印剛把恆大總部搬到深圳一個半月,辦公椅還沒坐熱乎,就帶着夏海鈞等一眾恆大核心高管拜訪了正威集團深圳總部。此后,許家印與王文銀開始深度綁定。

  2017年,在恆大1300億戰投中,王文銀一把拿出了50億。2020年,恆大地產戰投債轉股大合照中,王文銀就站在許家印的右手邊,是許家印朋友圈里最重要的人之一;就連最近馳援恆大汽車的「中東土豪」 紐頓集團,背后也是與王文銀關係匪淺的吳楠,雙方還合資成立了正威艾康尼克(深圳)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看上去,王文銀和許家印惺惺相惜,但這絕不限於個人情感,而是王文銀在地產行業的隱祕的商業版圖。

  據清流工作室梳理,正威系在各地以產業園形式拿下大量工業用地的同時,其旗下的房地產子公司深圳市華匯置業有限公司(下稱「華匯置業」),則在各地拍下大量住宅用地。

  據清流工作室統計,華匯置業在蘭州設立了8家地產公司(蘭州天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蘭州天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蘭州天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蘭州天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蘭州天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蘭州天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蘭州天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蘭州天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這批公司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在蘭州拿下了至少19塊住宅用地。2017年底,這些地通通被倒賣給恆大地產集團蘭州置業有限公司。

  這樣的操作並不限於蘭州,也不限於恆大。在郴州、濟南、湖州、金華等多地,正威集團都有類似的土地騰挪術,倒騰土地是很確定的賺錢模式。包括保利發展中南建設、恆大和地方城投,都是王文銀的生意夥伴。只不過,恆大的體量最大,雙方的合作更加密切而已。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正威集團作為世界500強,在產業勾地過程中具有優勢。政府作為主導一方,以土地換產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產業勾地成本較「招拍掛」低了不少,土地規模較多,還會配套一些住宅用地,備受企業青睞。

只是如今,隨着房地產行業的下行,正威這套靠着產業園勾地,轉手賺錢的玩法也行不通了。加上投資恆大、威馬等公司的嚴重虧損,正威的資金鍊正在經受考驗。

  3

跨界半導體未果

  縱觀王文銀的發家史,通過兩次在周期底部抄底,一舉實現逆襲。

  但,這次的周期,從各方面看王文銀都面臨着不小的壓力。

2022年正威國際世界500強排行榜排124位,而2021年排76位。這表明公司的財富值在縮水。

  天眼查APP顯示,目前正威集團風險總量高達1.7萬余條。2023年,已5次被不同法院列為被執行人,被執行金額達到11.6億元。

  正威集團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正威新材業績也是表現平平。2020年-2022年,正威新材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71億元、14.98億元、14.42億元,逐年下滑;對應淨利潤3451.47萬元、4132.22萬元、3620.34萬元,也呈波動狀態。

  今年上半年,正威新材「增收不增利」,在實現營收同比增長32.5%的情況下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26.09%,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也由去年同期的3708.72萬元驟降至1091.98萬元,降幅70.56%。

  與此同時,正威集團的業務開展也受到影響。

  2021年7月,旗下正威新材宣佈將通過資產收購的方式跨界半導體,選中的標的是天健九方技術有限公司持有的兩家子公司中科迪高、九方迅達不低於51%的股權。

  正威新材董祕在當月的投資者電話會上介紹,正威集團正在構建一個完整的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擬併購的中科迪高從事毫米波芯片設計,正威集團控制的武漢正威硅基科技有限公司為全球唯一的微波裂片技術的SOI圓片生產,正威金控旗下海威華芯是國內六英寸砷化鎵集成電路的純晶圓代工最專業的服務製造商之一,併購標的九方迅達從事芯片SIP/AIP規模化封裝測試。

  該筆併購的交易對價並未披露。據上市公司其時介紹,若單純以完成業績承諾做支撐的話,初步框算的(標的公司)估值是大約60億元人民幣。

  但這次跨界進展最終停留在了2022年8月,后續再無消息傳出。

  直到今年8月30日,正威新材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再度就重組事項表示,相關的計劃目標能否順利實現,所及事項約定的目標能否順利達成,在很大程度上將會受到資本市場形勢的變化、相關標的資產所有權人的實際合作意願、現控股股東在相關領域的產業佈局及其實施效果、原控股股東的可能影響力、公司資金的籌措效果、意向性標的方的實際合作意願等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響。

言外之意,正威集團此次跨界半導體大概率已經泡湯。

  正威集團傳統的業務正受到質疑或者挑戰,無論是銅礦還是地產,也許用不了多少時間就能水落石出。而跨界高科技,似乎也出師不利。

  世界500強正威集團到底有多強,其資產質量含金量如何,「世界銅王」的含銅量有多高,至今仍是一個謎。正威集團能不能穿越周期,只有等時間給出答案。

  - END -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