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騰訊大漲超1000億

2023-09-22 19:2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中國基金報 

  據Wind,恆生指數收漲2.28%報18057.45點;恆生科技指數漲3.69%報3991.33點;恆生國企指數漲2.68%報6262.61點。大市成交額1018.47億港元,南向資金淨賣出42.28億港元。

  恆生行業指數全線上漲,科技、醫療、消費、地產漲幅居前,碧桂園服務漲近7%領漲藍籌,網易漲超6%,華潤啤酒、藥明生物漲近5%。其中,融創服務大漲37%,公司披露境外債務重組進展。而港股通成分馬可數字科技逆市暴跌82%。

  騰訊大漲逾千億港元

  今日港股反彈,港股「股王」騰訊大漲3.5%,市值增加1012.936億港元。

  9月22日,騰訊控股發佈公告稱,於今日回購131萬股,每股作價300.2-313.6港元,共耗資約4.03億港元。

  騰訊股價走勢,來源:Wind。

  弱市下,不少港股公司積極開展回購。截至9月21日,今年以來港股市場已有148家公司累計回購股票770.09億港元,同比增長39%。其中騰訊控股年內82次回購,累計回購金額超297億港元,成港股回購王。今年隨着港股市場下跌,股票回購頻次、金額、家數大量增加。

  部分機構認為若上市公司集體進行回購,一定程度上或也可以看做一種底部信號。例如,2022年,港股市場先抑后揚,恆指年度跌超15%,而港股公司股票回購金額增至1049億港元,同比增長175%。

  小鵬汽車-W漲5.52%

  9月22日,小鵬汽車-W5.52%。其它造車新勢力方面,蔚來-SW跌1.93%, 理想汽車-W漲4.05%。比亞迪股份則漲3.24%。

  消息面上,據乘聯會官網9月21日晚間發佈消息,8月終端優惠持續擴大,在818購車節及政府補貼的合力拉動下,前期壓抑的購車需求進一步釋放,市場熱度持續走高。8月乘聯會狹義乘用車零售完成191.9萬輛,同比2.5%,早於此前預期進入同比增長區間,環比8.6%,超出常規季節性表現。新能源71.6萬輛,同比增長34.5%,環比增長11.8%,漲幅穩定。

  乘聯會表示,「金九銀十」為傳統車市旺季,各地新一輪地方補貼與廠商三季度末衝量共發力,疊加中秋、國慶超長假期節日效應,9月車市熱度不減,但無可忽視隨着終端優惠持續加碼,對價格敏感度較高的消費者再度產生觀望情緒,出現延迟購車傾向。

  融創服務大漲37%

  融創服務22日午后大幅拉昇,收盤時漲37%,融創中國收漲4.28%。

  融創中國昨日晚間發佈境外債務重組進展,根據對強制可轉換債券及現有融創服務股份的選擇結果,債權人最終選擇強制可轉換債券總額近40億美元,融創服務股份總額約13.4億美元,兩者均分別高於27.5億美元及約7.75億美元限額,債權人將根據選擇金額按比例獲得分配。

  9月22日,港股內房股午后拉昇。截至收盤,碧桂園服務上漲6.72%,寶龍地產漲2%、世茂服務漲7.91%,佳兆業集團漲1.96%。

  機構期待更多風險緩釋工具進入南向債券通

  景順董事總經理、亞太區固定收益主管黃嘉誠談到債券通南向通時表示,相較於日本和新加坡等地區,中國香港市場有着更大的優勢,為南向通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從地理位置和金融基礎設施等角度來看,香港依然是中資企業在境外發債的首選之地。香港和南向通核心的競爭力在於其與北向通、互聯通、港幣人民幣雙櫃檯、滬港通、深港通等共同構建的完整閉環。這種包括陸港債市、股市、匯率市場在內的南北往來互聯互通是其他金融市場不具備的。

  2021年9月24日,債券通「南向通」正式上線,截至目前開通近兩年。

  黃嘉誠表示,南向通市場需要更多的風險緩釋工具來提供更廣泛的選擇,例如南向互換通,也需要加強監管和風險管理措施,以避免新的風險帶來的潛在問題。此外,加強國際合作也非常重要,以共同推動風險緩釋工具的發展和監管標準的制定,應對跨境風險的挑戰。通過綜合考慮市場需求和風險管理,政府和監管機構可以推動南向通市場風險緩釋工具的發展,確保市場的穩定和投資者的利益。在通過「南向通」進行跨境投資時,對風險對衝策略的需求相對較大,建議將配套的風險對衝策略納入債券期貨和回購協議可跨境交易範圍內。

  香港財庫局局長許正宇:虛擬資產投資者教育十分重要

  香港虛擬資產交易平臺JPEX案受到廣泛關注。正在出訪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他剛從卡塔爾到埃及,準備出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年會。他表示,一直十分關注虛擬資產交易平臺JPEX事件的發展,並與局內同事和監管機構緊密溝通,從資訊發放、投資者教育、情報收集等各方面,強化和提升工作。他續指,虛擬資產是相對較新的投資發展,因此投資者教育十分重要,金融服務界在向投資者推介任何產品時,要將風險知會投資者以助他們作出正確投資決定。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