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兩大行業龍頭日漲幅均超70%,大麻股Tilray卻走出獨立行情:被質疑財務舞弊,市值兩天蒸發9億

2023-09-22 18:31

來源:市值風雲

大麻股重回高光時刻?

作者 | 扶蘇

編輯 | 小白

傳言放寬大麻管制,大麻股集體「先漲為敬」

近日,美股市場上沉寂已久的大麻股,再度騷動起來。

美東時間9月11日當天,醫用大麻龍頭Aurora Cannabis(ACB.O)收漲72%,工業大麻龍頭Canopy Growth Corp(CGC.O)收漲82%。

(來源:Google Finance)
(來源:Google Finance) (來源:Google Finance)

其他關注度較高的大麻股,如Tilray Brands Inc(TLRY.O,「Tilray」、「公司」)、Cronos Group Inc(CRON.O)、SNDL Inc(SNDL.O)等,也普遍收漲。

重新點燃這輪大麻股熱度的,是近期關於拜登政府有意放寬對大麻管制的各種「小道消息」。

據媒體報道,美國衞生與公眾服務部向美國緝毒局建議,將大麻從目前的「附表一」藥物,重新歸類為「附表三」藥物。

根據《受控物質法案》,「附表一」藥物受管控程度最高,包括大麻、海洛因、搖頭丸等;而「附表三」藥物,如氯胺酮,被認為危險性較小,可以通過醫生處方獲得。

同時,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提出議案,要求允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為大麻企業提供貸款。據報道,該議案有望通過。

儘管上述消息離最終落實,仍然「八字未有一撇」,但絲毫不影響二級市場的熱情和想象力。

大麻股的看多者,寄希望於拜登政府后續進一步推動「大麻全面合法化」,正如鄰國加拿大2018年以來的做法。

未來,美國人或許可以像目前的加拿大人一樣,在公開渠道購買大麻蛋糕、大麻巧克力、大麻糖果……

風雲君發現,在運用想象力炒股這一方面,美股投資者跟咱大A散户是如出一轍!

話說回來,在大麻股同行「漲勢洶洶」之際,Tilray卻突然迎來了美國做空機構Kerrisdale Capital(「做空機構」)的當頭重擊。

美東時間9月18日公開發布的一篇做空報告,令公司股價接連數日大跌。公司最新市值15億美元,較被做空前的24億美元,跌去近四成。

(來源:Google Finance) (來源:Google Finance)

這是咋回事呢?一起來看看。

加拿大大麻龍頭

大麻股的上一輪行情,啟動於2018年。

2018年12月,加拿大宣佈允許將大麻用於娛樂用途,從此銷售公開合法化。

這導致了對大麻股的追捧。當時,不少人認為,大麻是一個有着大量潛在需求、並預計接下來10年內蓬勃發展的行業。

然而,短短2年內,大麻股的看多者就被現實打了臉。

據統計數據,從2018年合法化到2020年末,加拿大的大麻授權生產商(Licensed Producers,「LP」)累計只賣掉了不到20%的產量。

原因是加拿大高額的消費税和高成本的監管負擔,給大麻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營虧損。

尤其是疫情期間,許多大麻企業宣佈裁員和停產,甚至連維持資金流動性和保證償付能力都相當困難。

同時,這些大麻企業還面臨來自「黑市」的激烈競爭。據統計,加拿大年約110億美元的大麻零售市場中,「黑市」大麻佔到了40%的份額。

由於Tilray進軍國際大麻市場的時間,遠迟於Aurora和Canopy,因此全球知名度不如兩大龍頭。

但在加拿大大麻市場,公司一直佔據着頭把交椅。

據披露,2021年,公司在加拿大大麻零售市場的份額,約為12%,遙遙領先於其他大麻授權生產商。

(來源:Kerrisdale Capital) (來源:Kerrisdale Capital)

公司「一騎絕塵」的局面,預計短期內不會改變。

2023年4月,公司以2.29億美元全資收購競爭對手Hexo Corp,該收購為全股票交易,不涉及現金支付。

不過,公司也受困於大麻行業的大環境,營收連年下滑。

2023財年(注:公司財年截至當年5月31日),公司營收6.2億美元,其中大麻業務營收2.2億美元;而2021財年總營收和大麻業務營收分別為6.9億美元和3.1億美元。

(來源:Kerrisdale Capital) (來源:Kerrisdale Capital)

但令人驚訝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沒有受到侵蝕,尤其體現在持續為正的經調整EBITDA指標上。

經調整EBITDA是在未計利息、税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的基礎上,加回當期發生的非現金費用,往往被視為反映企業真實盈利能力的指標。

2023財年,公司經調整EBITDA約61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800萬美元增28%,符合6000萬-6600萬美元的指引。

(來源:公司FY2023年報) (來源:公司FY2023年報)

對於后續盈利,公司也給出了相當樂觀的指引。

公司預計,2024財年,經調整EBITDA為6800萬-7800萬美元,同比增11% -27%。公司預計,得益於盈利持續改善,將在2024財年實現正的自由現金流。

(來源:公司FY2023年報) (來源:公司FY2023年報)

通過股票支付掩蓋真實成本

短短兩日內,公司跌去四成市值的原因,正是在於被做空機構質疑其盈利能力的真實性。

簡單來説,公司的經調整EBITDA指標極具誤導性,其通過股票支付而非現金支付的方式,使盈利能力呈現出「穩健」的假象。

目前,公司主要向持股51%的合資企業Double Diamond採購大麻原材料,后者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內經營着面積高達150萬平方英尺的大麻農場。

從2021財年起,公司向Double Diamond支付的金額迅速增長,且越來越頻繁地使用股票支付。

公司在2021財年向Double Diamond支付了2400萬美元的全現金,2022財年增至3600萬美元的現金和股票組合,2023財年則激增至6000萬美元的全股票。

(來源:Kerrisdale Capital) (來源:Kerrisdale Capital)

而對於股票支付的金額,公司並不計入生產成本,而是披露為「與非控股股東結算未償票據的金額」,體現為財報的「非經常性損益」。

(來源:Kerrisdale Capital) (來源:Kerrisdale Capital)

最終,在計算經調整EBITDA時,公司則加回了與股票支付相關的非經常性損失。

2023財年,公司非經常性損失為6691萬美元,經調整EBIITDA為6148萬美元。這意味着,如果公司沒有「玩弄」財技的話,其經調整EBITDA接近0。

最后,問題來了:在過去兩年大麻股行情低迷的環境下,Double Diamond為啥不要真金白銀,而是願意接受公司的股票支付呢?

做空機構認為,公司和Double Diamond是「同謀」,目的是在「粉飾」財報的同時,共同操縱股東表決權,通過不斷增發股票的方式「割散户韭菜」。

由於近年來大麻行業經營困難,美股大麻上市企業通過發行新股籌資,以維持流動性,成為普遍現象。

不斷增發以稀釋散户權益為代價,這點也是不少大麻股被「詬病」的原因。

近期,在拜登政府有望放寬大麻管制的「風聲」傳出后,龍頭Aurora隨即表示將回購本金約900萬美元的可轉換股票,以向散户表示「誠意」。

自2022年初至今,公司因增發而導致流通股數量的增幅超過50%。

在公司增發的約2.5億股流通股中,通過股票支付而向Double Diamond發行的數量,累計不到2400萬股。

也就是説,公司這些年的新股,大部分賣給了散户。

(來源:Kerrisdale Capital) (來源:Kerrisdale Capital)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要求,上市企業在增發股票前,需獲得一定比例的股東同意。由於公司擁有大量散户股東,想要通過投票表決並不容易。

然而,公司在向Double Diamond發行的股票中,部分為擁有「1000:1」超級投票權的優先股。

比如,在最近一次股票支付中,公司向Double Diamond發行了12萬股優先股,對應1.2億股表決權。

在少數股東Double Diamond持有大量表決權的最新股權結構下,接下來,散户通過表決反對公司增發的能力,將被大大削弱。

免責聲明:本報告(文章)是基於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雲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雲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后的30天內進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