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對話波音高管:20年內,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民航市場

2023-09-21 15:40

來源:出行一客

美國人年均乘機次數超過2.6次,中國是0.5次,還有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基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波音對於民航未來發展預期樂觀

文 | 王靜儀 李宣琪

編輯 | 施智梁

「我們一再強調,中國會發展成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場,而且是具有高增長性的市場。」

面對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波音民用航空市場營銷副總裁霍達仁(Darren Hulst)多次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堅定看好。

波音的樂觀源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霍達仁援引多項指標表示,無論是未來20年GDP的年均增速,還是中等收入人羣規模的增加,或是龐大的人口基數,都顯著優於國際平均水平,支持中國的民航業繼續穩健發展。

疫情前,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場是美國,中國位居第二。美國擁有發達的航空運輸產業,機場超過兩萬座,美國航空公司是全球機隊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疫情發生前,美國人年均乘機次數超過2.6次,亞特蘭大機場旅客吞吐量連續22年排名全球第一。

相較之下,中國的人年均乘機次數是0.5次,還有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民航潛力大有可挖。在2019年前,中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從2005年開始,已經連續10多年位於世界第二。

中國民航市場將成全球第一,這不僅是波音的預測,也是業內的共識。空客此前的預測也提出,未來20年中國航空客貨運輸量的年均增長率將達到5.3%,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飛機市場。

攝/李宣琪

更大的市場意味着更多的飛機,波音提出,中國在未來20年將需要8560架新飛機,相當於每年428架,每天都至少需要一架新飛機,佔同期全球交付量的五分之一。

爲了服務這個不斷增長的市場,中國需要新增43.3萬名航空專業人員,包括13.4萬名飛行員、13.8萬名機務和16.1萬名乘務。

中國市場潛力無限,但就波音自身而言,受737 MAX事件以及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已經很久沒有獲得中方的大筆採購訂單。

此次霍達仁表示,在華新訂單的進展目前還沒有可以透露的信息。在交付方面,預計幾年才能重回正常。

波音怎麼看未來中國航空市場的發展?波音在其中會扮演什麼角色?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與波音民用航空市場營銷副總裁霍達仁(Darren Hulst)的對話給出答案。

01

中國將成全球第一大民航市場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波音很看好未來20年中國市場的發展,考慮到當前經濟、地緣政治等多方面複雜因素,為什麼波音有這麼樂觀的預期?

霍達仁:我們不認為,那些風險或者可能性會影響到對遠期的預測。過去幾十年全球民航業的發展經歷了非常多的挑戰,包括局部的衝突、全球性的經濟衰退、疫情等等。其中民航業體現出了非常大的韌性。

我們一再強調,中國會發展成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場,而且是具有高增長性的市場。各項指標顯示,無論是未來20年GDP的年均增速,還是中等收入人羣規模的增加,或是龐大的人口基數,這些基本面都顯著優於國際平均水平,支持中國的民航業繼續穩健發展,這也意味着,中國民航業相比全球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攝/李宣琪

疫情的衝擊,並沒有動搖支持民航業未來長期持續發展的基本面。最重要的原因是,民航業的本質是連接全球、連接人和連接貿易,對經濟有非常大的促進意義。

民航業的發展歷史一再證明,這是一個增長型的行業,而且具有非常強大的內在韌性。如果我們把當前民航的旅客運輸規模,與上世紀50年代、也就是民航運輸業剛剛進入到噴氣機時代相比,已經增長了40倍左右。

增長背后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航空器的技術革新,使得市場上有更高效、能力更強的飛機。與最早期的噴氣運輸機相比,當前的飛機產品在油耗上和碳排放上已經有接近80%的改進,噪音足跡上降低了90%。產品技術的革新使得乘客能夠飛得更遠,能夠以更低的票價飛行,這樣的革新也會刺激和帶動更多的對民航業的需求。

儘管未來不同的因素可能給市場帶來起起伏伏,我們仍相信中國會成為最大的單一國內市場。以長遠的眼光看,我們堅信民航業的意義,以及我們高效的產品給這個行業帶來的價值,這是對未來充滿自信和樂觀的根本原因。

攝/李宣琪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未來20年中國新增8560架飛機,這意味着什麼?

霍達仁:之前中國對新飛機的需求,更多集中在新發展、新運力增長方面,隨着中國機隊規模擴大、機齡增長,對替換部分有更大比例的需求。如果用更新的、更高效的飛機,來替換現有老舊飛機,能夠對整個航空業在碳減排以及實現更高可持續性方面,能帶來重要的意義。

從機型的分佈來看,中國的比例和全球類似,其中75%左右的新飛機是單通道飛機,另外20%左右是寬體機。

8500多架新飛機是什麼概念?意味着未來20年當中,平均每年中國需要的新飛機將達到400多架,其中有一部分是用來替換現有的老舊機型,另外一部分是滿足新增運力的需求。

從在役機隊規模角度來看,我們預測未來20年內,中國在役機隊規模將會增長到現有規模的2.4倍左右。其中寬體機在役機隊的規模,將在20年后發展爲當前規模的三倍,而單通道飛機將會增長一倍左右。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怎麼看未來中國航空貨運市場的發展前景?

霍達仁:中國已經是亞洲最大的航空貨運市場。過去15年間,中國(包括香港、臺灣地區在內)的航空貨運市場佔據了整個亞洲50%以上的份額,取得了非常可觀的增長。在過去三到四年的時間,中國電商貨機機隊相比2019年,就增長了接近40%。

中國電商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規模,但還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們預測,中國的航空貨運市場未來20年將會需要接近650架貨機,其中既有大型貨機以服務遠程直飛,也包括小一點的貨機,以滿足國內的電商快遞市場。

目前波音的貨運產品在全球航空貨運運力中,佔到9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過去兩三年當中,我們交付了相當數量的737-800客改貨機型。這不僅僅是波音推出的一款客機改成貨機的產品,機型改裝也是波音跟中國民航業合作的典範。

攝/李宣琪

02

波音在華交付預計幾年才能重回正常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這次來中國,有沒有洽談新的訂單?

霍達仁:關於新訂單,我們沒有任何信息可以分享。可以分享的是,我這次來國內,確實跟多家航空公司用户以及民航局等政府機構,有充分的交流機會,主要是針對未來市場發展的機遇,以及波音民機產品如何更好服務中國市場的需求,做一些深入的交流。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波音怎麼看待自己在中國的發展前景?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霍達仁:我們相信,無論從民航運輸量還是從需求來講,中國是最大的市場。同時,我們也相信,波音為全球最大的市場,有最合適的、能夠提供最大價值的產品解決方案。

中國市場中最大的部分是國內以及周邊市場,服務這樣的細分市場,最好的就是單通道飛機,我們相信737家族能夠給行業提供最大的靈活多樣性和最高的效率。

在寬體機方面,中國市場對於寬體機有巨大的需求,目前已經有100多架787在服務中國市場。

展望未來,隨着中國國際市場進一步開放和發展,我們相信對於遠程寬體機運力會有更大的需求,而且中國也會有非常可觀的在役寬體機的替換需求,我們相信787能夠非常好的滿足這兩列需求,777X在大型寬體客機替換方面也是優秀的方案。

所以我們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能夠生產更多的高效飛機產品,從而更好地滿足中國民航市場的需求。

攝/李宣琪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疫情之后,波音公司在中國的飛機交付情況如何?大概需要有多長的時間才能夠恢復到正常的交付水平?

霍達仁:這有幾個步驟:首先,所有的在中國的已經交付的737 MAX都要能夠返回到運營當中;其次,我們重新開始向中國航空公司用户交付737 MAX;后面一個階段纔是,把向中國交付的速度恢復到正常情況水平。這可能需要數年的時間。

以前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所有的交付中,大概有20%的飛機都是交付給中國用户。我們一直在保持着跟中國航空公司用户緊密的合作,瞭解他們的需求。目前市場對於飛機產品有着非常強的需求,這點我們是充滿信心的。

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最近俄羅斯宣佈從CR929項目里面撤出,這個中俄聯合研發的遠程寬體客機項目改名叫C929,迴歸中國主導。C929未來會不會成為波音潛在的競爭對手?

霍達仁:這是非常好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對任何一款民航飛機來説,從設計到開發到製造,其實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寬體客機尤為如此。

從市場需求來看,推向市場的寬體客機產品,需要具有非常高的效率和非常強的運行能力。我們歡迎來自其他廠家的寬體機產品的競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