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9-18 15:40
營收、利潤增長放緩,客户數、管理資產規模較快增長的私人銀行,成為各家銀行業績中的一抹亮色。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銀行中,已有7家銀行的私人銀行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萬億元,其中4家比上年底增長了10%以上。增長最快的平安銀行、工商銀行,分別比上年底增長了16.3%、12.9%。
在各家銀行私人銀行,超高淨值人羣已經成為被競相爭奪的對象。如平安銀行面向行內資產3000萬元以上客户推出的頂級私行,已成為其私行發展的「引擎」。同時,隨着高淨值人羣觀念改變和需求攀升,私人銀行的業務模式也逐漸從賣方向買方投顧轉型,並通過非金融服務撬動金融業務。
「當前政策條件下,商業銀行還做不了買方投顧業務,但要打造專業的主動服務。」平安銀行私行財富事業部總裁洪帥近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專業能力、「金融+生活服務」的模式,將是各家俬人銀行拉開差距的核心因素。
搶佔「頂級客户」
相對於營業收入、利潤增速,今年上半年,部分大中型銀行私人銀行的客户數、管理資產規模均實現了較快增長。
私人銀行管理規模超過1萬億元的銀行中,平安銀行增長最快,余額已逼近2萬億元。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底,該行私行管理客户總資產約1.89萬億元,比上年底增長16.3%。
工農中建四大國有行也在發力,上半年管理規模增速全部超過7%。截至6月底,工行、中行、農行的私人銀行管理規模為2.96萬億、2.69萬億、2.48萬億元,比去年底分別增長12.9%、11.1%、12.7%;建行增速雖然稍慢,但也達到了7.51%。
招商銀行增速雖然稍慢,但管理規模仍然穩居第一。上半年,該行私人銀行管理客户總資產比上年底增長5.89%,余額達到4.02萬億元左右。
相較於其他同業,平安銀行私人銀行啟動較晚,但增長速度卻頗為迅猛。
洪帥説,在戰略定位上,該行將一二線城市作為搶佔私人銀行客羣的重點,從而實現了快速追趕以至逐漸領先。「一二線城市私人銀行客户比例較高,具有優先發展的條件。」
據介紹,比如通過客羣分層經營,針對行內資產3000萬以上的私行客户推出頂級私行,圍繞客户個人、家族、企業的鏈式需求,提供家族辦公室、綜合金融和圈層經營解決方案,並與內部業務部門、平安集團旗下證券及信託等板塊聯動,將對超高淨值客户具有競爭力的業務都引入私行。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該行頂級私行綜合顧問月均產能同比提升超29%,相應的客户户均營收、户均銀保中收、户均銀管均明顯提升,成為其私人銀行的增長「引擎」。
「從私行財富業務整體來看,頂級私行在AUM(資產管理規模)方面貢獻大,佔比持續提升;而且客户資產層級越高,增速越高。」洪帥説,隨着高淨值人羣規模持續增長,中國高淨值財富市場規模及可經營空間越發可觀。
從賣方向買方轉型
在各家銀行私人銀行的業務中,財富管理目前仍然是標配,客户資產配置的均衡、健康度也開始受到重視。
「市場發生波動時,要有能力給客户提供更專業、勝率更高的建議,讓客户的資產安全、增值。」洪帥説,該行現在更關注客户財富健康度,比如賬户綜合收益率是否能達到客户訴求,而不僅限於追求某種單一資產收益率。
平安銀行一項內部數據顯示,在同一時期,其私人銀行財富健康度高的客户,組合收益率、滿意度顯著較高,流失率則顯著降低。今年上半年,該行私行客户財富健康度有明顯提升。
這一轉變的背后,是中國家庭資產配置結構、高淨值人羣財富觀念的改變,對私人銀行業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項第三方調查顯示,中國家庭的資產配置普遍處於「亞健康」狀態,城鎮居民家庭總資產的70%為房地產。隨着市場、監管環境的變化,高淨值人羣的資產配置逐漸從單一資產、國內資產向多元資產、全球資產轉變。
業內人士説,資管新規實施后,投資者真實風險偏好得以顯現,私行客户從過去的追求單一產品收益,逐漸轉向關注資產配置與投資建議,資產配置評估、風險收益和投資組合再平衡的需求進一步凸顯,從而推動國內私行從銷售導向的賣方模式向買方投顧轉型的趨勢。
「這兩年市場不那麼好,客户也在求穩,存款和保險的比例大幅上升,但我們還是堅持做資產配置,根據客户不同的資產情況和生命周期,做精細化的判斷和動態資產配置,要幫客户賺到錢。」平安銀行私行財富事業部聯席總裁蔡燦煌説,真正的資產配置是全球配置, 而不是隻在國內市場配置。
「當前的政策條件下,商業銀行還做不了買方投顧業務,但要打造專業的、長期陪伴式的主動服務。」洪帥説,目前該行已經形成了投研、投顧和產品營銷策略一體化的邏輯。
要形成專業投顧能力,大數據挖掘分析、平臺應用建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平安銀行也在此基礎上,推出了客户需求洞察項目並持續升級。
洪帥稱,結合財富健康診斷,該行在利用大數據技術精準畫像的基礎上,再由投顧進行專業分析,向私行客户提供產配置+策略組合建議。根據需求類型,目前一共形成了448個配置組合,打通了客户個人、家族、企業的賬户。
撬動非金融需求
近年來,除了財富管理,超高淨值人羣的高端醫療、教育、養老、法律諮詢等需求也快速攀升,企業資源拓展等需求也隨之而來。
在這種情況下,私人銀行通過「非金融」業務撬動金融業務的跡象越來越明顯。除了銀行,不少券商、信託機構加入競爭,切入點就是設立企業家辦公室、家族辦公室。
相對於券商、信託公司,銀行的業務、服務更為全面。如平安銀行的頂級私行,業務重點就包括家族辦公室、綜合金融方案及圈層經營三大方向。
「除了財富管理,客户還有醫療健康、子女教育、家族傳承等需要。專業能力和生活服務資源投入,將是各家俬人銀行拉開差距最核心的因素。」洪帥稱,在基礎權益之外,該行重點打造高端醫養、子女教育、慈善規劃等拳頭權益服務。
通過非金融服務帶動金融業務,也成為一些具備資本整合能力的私人銀行的共同做法。包括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在內,都在豐富線上金融和非金融服務生態。如中信銀行就從醫療體檢、子女教育、文化展覽、藝術品鑑等衣食住行資源入手,為私行客户提供非金融服務。
在平安銀行看來,其私人銀行打造上述「王牌」生活服務業務的關鍵,在於具有平安集團的生態、深入洞察客户需求兩大優勢。
「大健康是平安集團重要的發展戰略,而且已經形成了優勢,這能幫助私行的高端醫養打通外部優質醫療資源。」洪帥説,這些獨有優勢能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從就診到住院的多種稀缺資源,此外,該行私人銀行還通過提升專業能力,提供一站式慈善規劃服務,引導高淨值人羣參與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