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TCL中環計提12億 提前佈局BC電池技術路線

2023-09-18 07:32

《投資者網》周曉芳

近日,硅片兩龍頭企業在發佈半年報時宣佈擬進行大幅計提減值。

TCL中環宣佈擬計提減值合計11.97億元,其中存貨減值14.63億元。同爲硅片企業龍頭的隆基綠能亦表示,今年上半年計提減值準備20.36億元。具體而言,擬計提資產減值損失19.94億元,其中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7.54億元。

減值的背后,是第二季度硅料和硅片價格的大幅波動,硅片企業承壓。

在應對硅料價格的大幅波動,這兩個同樣預判並佈局單晶硅而成為硅片龍頭企業做出了不一樣的決策。一個選擇了硅片差異化道路,一個則選擇向上下游滲透成為一體化企業。

TCL中環在工業 4.0 柔性製造的背景下,憑藉大尺寸、薄片化和N型等產品牢牢佔據了硅片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位置。

而對於近日熱議的未來技術主流——BC電池技術路線,TCL中環早在10年前便以與擁有BC多項專利技術的全球太陽能公司Maxeon前身SunPower公司合作涉足該領域,同時於2020年入股分立的Maxeon公司,共享Maxeon 公司擁有的 IBC 電池-組件、疊瓦組件的知識產權和技術創新等優勢。

兩家硅片企業的不同決策

市場普遍認為,TCL中環和隆基綠能產生較大減值的原因,是2023年二季度行業上游硅料價格出現巨幅下跌,由180元/公斤下跌至60元/公斤。同時,硅片端價格也在快速下降下行,但硅片端的下降速度快於硅料。

受硅料和硅片價格波動影響對硅片企業來説並不鮮見。2022年,由於行業硅料及硅片價格大幅調整,TCL中環也出現大幅計提減值,2022年TCL中環計提減值合計17.48億元,其中存貨減值14.63億元。

在應對原料的巨幅波動,作為產業鏈條中端的兩家硅片企業對此卻做出不同的決策。

TCL中環總經理沈浩平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便表示,秉持長期主義並堅持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是公司應對上游硅料價格巨大波動的唯一方法。 

不過,大多數光伏企業以一體化發展來平抑成本風險,比如同樣預判並佈局單晶硅的隆基綠能。

相較於隆基股份提出的一體化發展,TCL中環更強調差異化的發展策略。TCL中環主要產品還是以光伏上游硅片有主,差異化組件產品為輔,而隆基主要產品終端組件為主,組件產品價值較大。據TCL中環半年報披露,光伏硅片269.65億元,佔營收77.27%,同比增長10.22%。

工業4.0下的「大尺寸、薄片化、N 型」

TCL堅持自己的差異化道路,硅片市場繼續達到佔有率全球第一。

「伴隨大尺寸、N 型、薄片化產品需求進一步提升,工業 4.0 柔性製造優勢將持續凸顯。」TCL中環通過半年報中這樣宣稱。

據CPIA數據,大尺寸硅片可以攤薄電池和組件的單位生產成本,可以提高光電轉換效率,降低度電成本及優化產品BOS成本。182mm和210mm大尺寸硅片佔比由2021年的45%迅速增長至2023年的約93%,已成為市場主流其中210mm大硅片2023年市場佔有率有望超過25%。

據TCL中環披露,G12(尺寸210mm)光伏硅片應用於分佈式項目比例快速提升。

2023 年上半年,TCL中環產銷規模同比提升56%。截至6月30日,晶體產能達165GW,硅片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隨着技術能力進一步提升,TCL中環預計2023年末公司晶體產能將達到180GW。」

隨着寧夏中環六期項目50GW(G12)太陽能級單晶硅材料智慧工廠產能投放,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單晶總產能提升至 165GW,2023 年末預計產能進一步提升至 180GW。

在晶片環節,TCL中環在天津和宜興年產 25GW 高效太陽能超薄硅單晶片智慧工廠項目和年產 30GW 高純太陽能超薄硅單晶材料智慧工廠項目相繼達產,將進一步提升G12光伏硅片產能供應能力。

上述提到的N型是指在單晶硅生產過程中摻入五價元素,如磷,使之取代硅原子,從而形成N 型單晶硅。晶硅電池技術是以硅片為襯底,根據硅片的差異區分為P型電池和N型電池。業內多數人達成共識,N型電池正在取代P型成為下一代電池技術。據CPIA數據,N型硅片市場佔有率將由2022年的10%以下上升至2023年的25%左右。

「目前G12光伏硅片和N 型戰略產品供給佔比提升,成本優勢顯著。」TCL中環認為,在2023 年上半年,光伏行業產業鏈價格快速下行,產業鏈競爭劇烈等情況下,始終堅持技術創新和工業4.0 製造方式轉型,持續提升柔性製造能力,深化產品技術和成本優勢,增強內生競爭力。

這里的工業4.0指第四次工業革命,其特點是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智能機器和智能工廠的使用,數據洞察有助於在整個價值鏈中更高效地生產商品。柔性製造指以消費者為導向的,以需定產的生產方式。

據TCL中環半年報披露,光伏硅片毛利率24.88%,比上年同期增長6.44%。

提前佈局BC路線

近段時間,同爲硅片龍頭企業的隆基綠能宣佈接下來的5到6年時間,BC電池將會是晶硅電池的絕對主流引起業界熱議。對此,TCL中環稱早已通過與全球太陽能公司Maxeon的合作介入BC電池領域。

在隆基綠能的半年度業績説明會上,公司董事長鍾寶申正式對外宣佈,接下來公司的大量產品都會走向BC電池(背接觸電池)技術路線。在接下來的5到6年時間里,BC電池(包括雙面和單面電池)會是晶硅電池的絕對主流,。

據TCL中環官網披露,TCL中環與全球太陽能公司Maxeon前身SunPower公司自2012年便開始合作,並於2020年入股分立的Maxeon公司。

資料顯示,Maxeon公司擁有采用高效背接觸(IBC)技術的Maxeon系列產品,一直是全球商業化生產的同行業產品中光電轉換效率最高的組件產品。

通過半年報,TCL中環宣稱,基於 Maxeon 公司擁有的 IBC 電池-組件、疊瓦組件的知識產權和技術創新優勢,將進一步提升了公司整體全球化的商業競爭優勢。

同時,Maxeon完善的海外產業佈局和全球供應鏈體系、成熟的海外客户服務經驗及系統化產品體系等將助力TCL中環未來海外業務的加速發展。

另外,差異化的高效疊瓦組件技術,具有高發電量、高轉化效率、高可靠性等特點,疊加G12大尺寸硅片,實現雙平臺差異化技術&產品路線優勢,將推動終端BOS成本進一步降低。廣州25GWN型TOPCon高效太陽能電池工業4.0智慧工廠項目,可將已有210mm大尺寸單晶硅片技術與疊瓦組件技術相結合,提升全產業鏈盈利能力。

在技術角度,未來TOPCon技術還可以與IBC等技術結合,發展疊層電池,提升在弱光條件下的光電轉換效率。(思維財經出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