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9-16 10:41
當「遙遙領先」的彈幕在直播間不間斷刷屏,市場層面瀰漫着對創新乏力的iPhone 15的失望情緒。
北京時間9月13日凌晨,蘋果舉行秋季新品發佈會,期待值早就被各種爆料拉滿的iPhone 15系列終於來了,全系「登島」告別劉海屏、全部改用Type-C接口、採用業界首款3nm(納米)製程的A17 Pro芯片……這些更新改進,早就在市場預期之內,不免讓用户生出「啊?就這!」的嘆息。
「有創新,但驚喜略顯不足;有迭代,但升級不算太大。」一位資深「果粉」的這句評價,似乎是對iPhone 15系列較為公允的點評。此外,「貴」也是市場上對其較多的點評,iPhone 15起步價5999元不變,但256GB版比iPhone 14貴了100元,512GB版貴了300元;兩個Pro版本的起步價也不變,但256GB版比上一代貴了100元,512GB版比上一代貴了300元,1TB版比上一代貴了500元。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15 Pro系列所搭載的業界首款3nm芯片的命名並非是外界之前推測的A17,而是A17 Pro。這個命名的改變,背后是否隱藏着蘋果的一些小心思?
對此,半導體行業資深產業分析師黃燁鋒表示,A17 Pro 的命名説明尖端製造工藝成本的大幅攀升,「基於 A17 Pro的命名,有理由推斷:一是N3E工藝很貴,貴到要維繫利潤不得不用binning process方案;二是可能臺積電3nm或相關平臺良率不怎麼樣。」
面對此前未發先售的華為Mate 60 Pro等新機,iPhone 15系列已失去先發優勢,當和華為強關聯的「遙遙領先」彈幕刷屏發佈會直播間,iPhone還能穩坐王座嗎?市場調研機構IDC認為,隨着安卓廠商在旗艦產品上的投入不斷加大,iPhone 15系列無疑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極有可能改變過去幾年蘋果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單價600美元以上)一騎絕塵的局面。
桌面平臺常規操作或出現於手機
首次搭配潛望式鏡頭、全面切換Type-C接口、首次採用鈦合金外殼、靜音撥片的改變……業內認為,相對iPhone 14系列而言,iPhone 15系列在外觀和硬件配置上進行了近幾年最大幅度的升級。
具體而言,在外觀層面,iPhone 15全系搭配「靈動島」設計,徹底告別「劉海屏」,並帶來全新的配色;在影像層面,iPhone 15和Plus版升級到4800萬像素攝像頭,iPhone 15 Pro Max則獨佔潛望式長焦鏡頭。顯然,這些升級使得iPhone 15系列比前一代更具吸引力。
然而,iPhone在硬件堆料上還是比安卓手機陣營差了一截。比如在攝像頭上,當前安卓旗艦手機的攝像頭像素大多已超越5000萬,而潛望鏡頭更是在四五年前就開始使用,今年甚至已下放到中端產品線。
對於這次發佈的iPhone 15系列,不論是説蘋果創新不足,還是華為「遙遙領先」,那顆業界首款3nm芯片A17 Pro都無法被忽視,連蘋果自己也看重這顆芯片,在發佈會上多次提到了「芯片」「硅」「傳感器」「CPU」「GPU」。
據瞭解,3nm的A17 Pro芯片集成了190億個晶體管,相比上一代A16芯片,A17 Pro CPU速度提升10%,GPU速度提升20%,神經網絡速度翻倍,且用上了硬件加速的光線跟蹤技術,光線跟蹤速度提升了4倍。
對於蘋果首次在A系列芯片命名上添加Pro的操作,黃燁鋒認為,桌面平臺常見的binning process可能全面出現於手機,「由於光線追蹤需要用到尖端製造工藝的芯片,導致成本很高,所以像桌面CPU就一直有binning process的傳統。」
至於binning process是什麼?黃燁鋒這樣解釋:「比如同代、同樣是面向臺式機的酷睿i9和酷睿i5處理器,兩者在出售時雖是不同型號,但在剛造出來的時候,可能是完全相同的die(裸片),產線上的製造過程也一樣。由於製造過程中存在的變量,某些die的電特性更優秀,而某些die則可能存在部分製造缺陷。那麼,在封測階段后期會進行binning process,更優質的die會被包裝成酷睿i9型號,而屏蔽核心或降低頻率后仍可正常使用的die被包裝為酷睿i5型號出售。」
黃燁鋒還指出,在需求尖端製造工藝、成本很高的芯片類型上,這種binning process屬於常規操作,不只是CPU,GPU也普遍如此。據國際商業戰略公司 (IBS)首席執行官Handel Jones估計,設計28nm芯片的平均成本為4000萬美元。相比之下,7nm芯片和5nm的芯片設計成本分別達到2.17億美元和4.16億美元;3nm就更貴了,約為5.9億美元。而這只是設計成本,從設備到製造環節會更高。根據CEST的估算,3nm工藝芯片的製造成本接近16nm工藝成本的兩倍。
「binning process就是爲了節約成本纔去做的,尤其當工藝成本非常高的時候,這是一個很有效的節約成本的方法。」黃燁鋒表示,蘋果其實在A15時已經開始了binning分組,包括屏蔽一個 GPU 核心,或降低CPU頻率用於不同設備,只不過當時還沒有細分A15 Pro和Air。
「所以,未來有概率看到A17 Ultra、A17 Air等芯片。但這不是蘋果無良,這類方案在桌面平臺存在幾十年了(不同的酷睿、GeForce就是這麼來的),手機上則是近兩年纔開始的。」黃燁鋒説。
華為進軍高端起示範作用
有點戲劇性的是,在蘋果這場發佈會上,「遙遙領先」刷屏在各大直播平臺的彈幕中。自從8月29日以來,華為連續向市場投放了3款高端手機(Mate 60 Pro、Mate 60和Mate X5),「遙遙領先」成為網絡熱梗,多和華為掛鉤。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遙遙領先」,會直接跳轉到華為Mate 60系列專區。華為這些新機雖然沒有宣佈使用5G芯片,但TechInsight在拆機分析后稱,Mate 60 Pro採用的是國產代工廠的7nm芯片麒麟9000S,且其蜂窩網絡速度與iPhone 14系列的5G設備相當。
華為Mate 60 Pro、Mate 60和Mate X5上市以來,市場上一機難求,華為商城每次預售都很快宣告售罄,一些城市的線下店也排起長隊。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在最新調查中稱,華為Mate 60 Pro自8月29日開賣后需求強勁,今年下半年出貨量將提升至約600萬部。
與此同時,據《財經》報道,多位接近華為的人士透露,華為已經啟動迴歸全球手機市場的計劃,並將國內市場作為重點。9月14日,華為終端官宣,將於9月25日14:30舉辦秋季全場景新品發佈會,眾多新品即將登場。
華為新機的低調發布,就像一個突然爆發的核彈,吸引了全球目光。而失去先機的蘋果,自身日子也不好過,營收已連續三個季度出現下滑。近日,法國還以「輻射超標」為由要求停售iPhone 12,對此蘋果則迴應符合標準,並對法方調查結果提出質疑。
在國內市場,「全面升級」的iPhone 15系列面對「遙遙領先」的華為新機,誰更能打?
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Ivan lam表示:「蘋果iPhone 15系列的備貨量目前在8000萬台左右,可能略低於8000萬台,蘋果會根據10月或11月的銷售情況來調整2024 Q1的生產計劃。華為Mate 60系列近幾周市場反應熱烈,但鋪貨主要考慮一線城市,實際銷量尚未對華為產生顯著影響。我們需要觀察周售數據以進一步評估,但初步預計表現將優於上一代。」
「我們預期華為Mate 60系列和X系列旨在測試市場反應並及時調整生產計劃,同時在iPhone 15系列發佈之前搶佔消費者心智。」Ivan lam表示。
而瑞銀證券發佈的最新報告稱,受華為新手機發售,以及iPhone 15自身競爭力不足等因素影響,經綜合評估,決定將iPhone 15系列新機的出貨量由8000萬~9000萬臺下調至7800萬台。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2019年,售價600~800美元價格段,華為市場份額達到了48%,超過了蘋果的37%。當然,在售價超過800美元區間,蘋果的市場份額依然高達74%。
Ivan Lam表示,進軍高端市場對於所有的安卓陣營都具有挑戰性,不是短期內可以實現的。「華為在這方面起到了示範作用,但我們相信華為,也希望更多的中國品牌能在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的高端區域佔有一席之地。」
「(由於華為的熱銷),在價格600~800美元的價格段,蘋果的份額可能會有所波動,但蘋果的新手機毫無疑問將在發佈后對其目標市場和受眾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搭載新攝像頭模組和新芯片的Pro Max系列,在價格高於800美元的高端市場中,蘋果仍將保持領先地位。」Ivan Lam指出,華為的市場份額在過去幾個月一直維持在10%左右,如果新產品供應穩定,Mate 60 Pro(整個生命周期)銷量至少會超過700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