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芒格的這句話,讓我醍醐灌頂|以諾書房「書途同歸」私享會大咖分享實錄

2023-09-14 18:02

芒格曾言:「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閲讀的。沃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正因如此,芒格成爲了一名博學的智者,他的普世智慧影響着許多人。

今年6月,《芒格之道:查理•芒格股東會講話1987-2022》公開發行,得以讓我們更全面地領略芒格先生的投資之道和普世智慧。8月26日,以諾書房聯合中信出版集團、中信書院和芒格書院,共同舉辦了該書的線下分享會。

完美世界董事張雲帆先生結合自身創業實例,闡述了「創業者必須是投資家、哲學家、詩人和慈善家。」此外,他還認為,創業者是社會貢獻者——他們讓美好的事情發生,讓美好的產品誕生。以下為分享實錄

NO.01

能力-慾望=幸福

在座諸位,包括我自己,我們來思考: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問題是什麼?第一個問題是怎麼變有錢、變成功?第二個問題是怎麼變幸福?這麼多年過去,我有了一點錢,勉強算成功。別人問我是怎麼做到的,我就説多讀書。對方就很生氣,説我騙他。

讀書就能有錢嗎?我只能説,人多讀書,就會比較容易變得有錢。

關於幸福,芒格曾言:「把自己的預期降低,爲了自己小小的願望而努力,你會過得更幸福。」在很多年前,我也總結了一個類似的方法論:能力減去慾望,如果是正數,你就是幸福的。也就是説,能力超過慾望,你就會幸福。我有個朋友,他掙了一百萬,立刻買了保時捷卡宴,然后他就沒錢了。我問:「你幸福嗎?」他説:「不幸福。」我問:「為什麼?」他説:「我想買法拉利。」剛好那時我們倆都掙了100萬,我也買了車。因為我當時沒車,我就買了一輛奔馳C系,他問我幸福嗎?那時,我覺得我很幸福。因為,在網易的時候,我的老闆開標緻307,我當時的夢想是開標緻307,所以掙了錢能買奔馳,我就已經很幸福了。如果你的慾望很大,你的能力又不夠,你會每天都活在痛苦中。

后來,雷軍和我講了一個one dozen(十二分之一)的法則,即你永遠不要買超過自己資產價值約1/12的東西。比如:你有100萬,那隻能買10萬的東西;你有1000萬,就只能買100萬的東西。我嚴格遵循這個規則。到現在為止,我從來沒有買過超過自己財富值1/10的東西,所以我一直都很開心。

我也曾反反覆覆考慮:人有很多種選擇,有些人選擇不斷努力,追求更高、更強。另外一些人認為只能睡兩米的牀,吃得再好但也吃不了很多,最終誰都面臨生老病死,人生不過一日三餐。

對於躺平,首先我認為,「用不用」和「有沒有」不是一回事兒。我可以躺平,一日三餐都點外賣,但是我也可以去米其林餐廳,這件事情我稱之為「自由」。自由有兩種,一種是say no(説不)的自由,就是我不想做,就不能強迫我,這個時候需要有實力纔可以。還有一種自由就是我能擁有我想要的東西。

所以,我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構建,考慮我最終到底想要什麼。我又把幸福進行了拆解,有一個極大的模塊就是自由。我從未見過,一個不自由的人是幸福的。監獄里的犯人不自由,幸福嗎?不幸福!一個人被自己身邊蠅營狗苟的事情所困,很難獲得幸福。我認為自由是快樂和幸福的源泉。

中國人有一句老話叫「忍人所不能忍,能人所不能。」這個「忍」就是你的底線,我能接受一個月食宿500塊錢的生活,那我每月掙600塊就可以了。當有了這個底氣后,我就可以躺平,這就是忍人所不能忍。那能人所不能呢?2015年,完美世界在中國上市。我們必須要實現收入200%的增長,作為總裁,我完成了任務。這個就是能人所不能,我也會拿到相應的回報。能力越大,忍受力越強,自由度就越大。

無論選擇躺平,還是選擇追求美好的生活,都可以!只要明白你的人生幸福在「忍人所不能忍」和「能人所不能」間,你掌握了這個原則,你就擁有了自由,擁有了幸福。

NO.02

覆盤失敗比覆盤成功更重要

在《窮查理寶典》里,有個關於農夫和預言家的故事。此前,有人問預言家明天彩票中獎號碼是什麼,有人問預言家去哪里能找到財寶。農夫説,我只問一個問題,我會在哪里死掉?我就不要去那里。

芒格説:「人們喜歡研究成功,我喜歡研究失敗。」這句話像閃電一樣擊中我。因為我創業的時候想方設法成功,所以每天都在研究別人的成功案例,基本上把當時美國和中國所有成功的創業公司都研究了一遍。后來我發現自己可能錯了,因為成功很有可能是綜合因素的結果,它很難復現。我投資的公司但凡跟我講「隔壁老王就是做這個的,我覺得很靠譜」。基本上,這些公司的結局都不太好。

而后,我掌握了一個方法論,失敗往往是可以總結的,而成功不一定總結得出清晰的邏輯。大部分的成功背后,都是倖存者偏差,或者叫成功者對謬,即我成功了,所以我走過的路就是成功的路。這其實是沒有邏輯的。舉一個例子,后來有人問我YY(一個包含音樂、户外、體育、遊戲等內容的國內娛樂直播平臺)為什麼當時要做實時語音?是不是對六度模型進行了深度思考?我説不是的,是因為那個時候我要玩魔獸世界。這個遊戲需要一個人指揮40個人,所以我需要一個實時語音軟件。我並不知道后面的直播生態如何,那時候的帶寬支持不了直播,是之后補充進來的商業模型。

正因失敗可以總結,所以我也越來越喜歡研究別人是如何失敗的。創業者失敗時,我就問他為什麼失敗了?給我講講。即使創業者失敗后很痛苦,但他也一定要覆盤。覆盤失敗比覆盤成功重要得多,因為此時此刻的成功到了五年后就沒有任何借鑑意義,但是失敗的經驗纔會讓我們成長。

NO.03

當你做了1000個思維模型后,

你才容易找到對的公司,這就是複利

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什麼是時間的複利。舉一個例子:能力的複利。只拍一個抖音視頻是沒什麼人看的,但是你堅持拍上百個視頻,就會有複利。短視頻的爆發一般都是積累很多后,慢慢掌握了用户的需求。突然某一個點爆了,后面就會有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的瀏覽,這是一種複利。

我有自創的思維體操,也希望分享給大家。我自己僅創辦過四五家企業,卻投資了幾十家企業,但我思考過完整商業邏輯的公司可能有一千家。當我接觸一家企業時,我就會思考他們的商業邏輯,包括資源、勝負點等。如果他們成功了,我會思考他們怎麼做的;如果跟我想的一樣,我的思路就沒有問題;如果跟我想的不一樣,那就需要思考是哪里出現了問題。當你做了1000個思維模型后,你就能夠比較容易找到對的公司,這就是時間和思維的複利。巴菲特説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為什麼沒有富?因為大家不想慢慢變富。大部分人就想,現在能不能教我拍一個10萬+的視頻,能不能教我明天買到一個漲停板,但世界上沒有這種方法。時間纔有複利,年輕人不是不懂這個道理,實際上他沒有真正弄懂這個道理。

但凡一個人投了很多項目,那大概率會失敗,只是有些人不提失敗。我早期的投資原則是雷軍教我的——不熟不投。我不僅相信而且還實踐了,其實「熟」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所以,我原來投熟人、投熟事,但「熟」是必要條件。其實有的熟人,他們管理能力和財務能力都很差。所以,我投的這幾十家企業里,死掉得不多,但是活得不咋樣的有一小半,真正特別好的也就四家,所以沒有那麼多成功的案例。

實際上,我還需要考慮:熟悉的人是否有能力和認知。后來,我學習了個新的原則,叫「不投獨狼」,因為現在是合作的時代。雷總一直有合夥人,做小米的時候,他已經很有錢了。他下面有8個合夥人,都在福布斯榜上。狼羣要有頭,但是獨狼和狼羣是有區別的。

芒格認為,不要投認知圈以外的東西。投影視的老闆,很多都失敗了,為什麼?他們以為只要能看懂電視劇就能投電視劇。我看了幾千部電影,但是我一分錢都沒有投過影視,因為這不是我能力圈之內的。能力圈之外的投資死亡率不説100%,肯定是99%,所以千萬別不懂裝懂,這是對知識的誠實。

NO.04

我的創業、投資與人生哲學

我認為,創業和投資其實就是一種慈善。我原來以為慈善是路邊有一個流浪漢,我給他一點錢。但是我后來發現,其實創業就是慈善,中國70%的就業都是民營企業解決的。如果整個社會都不創業了,像北歐國家,大家吃福利就好了。這個社會就沒有太多新增的財富,所以創業本身就是一種慈善,給人們帶來很多工作機會。創業還有一個好處是讓美好的事情發生,讓美好的產品誕生。比如滴滴,比如美團,隨時打車,隨時點餐。今天的美好社會得益於這些創業者和創新者,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種慈善,因為慈善就是讓別人過得幸福,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哲學很重要,哲學和創業是一回事。創業就是找方法論,找到了這條路,那就能創業。哲學就是尋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芒格還講過一句話「待在自己的能力圈里」。這又是人人都能做到,但沒有人做的事。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啥都能干,我不是這樣的,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我喜歡的,也是我擅長的。最早,我做博客部落,因為我很喜歡寫、喜歡看。然后做YY,因為我自己很喜歡玩遊戲。YY底層完全是一個遊戲平臺,所有功能都是為玩家服務的。后來,我又做網絡文學,天天看小説。中國所有的一線網絡作家和我關係都非常近,我和他們説:「你把大綱發給我,我們一起聊一聊。」他説:「大哥,你不是要賺錢嗎?你還管我寫什麼?」我説:「我做這個事情是因為我喜歡看,不僅僅是爲了賺錢。」

所以,我一直堅信:待在能力圈里才快樂,纔有可能成功。做那些不擅長的事兒,憑什麼別人研究了十年,你研究一天就贏了,這不科學,也不符合邏輯。

還有一點,因為我五六年前就退休了,所以每天都看書和運動,反而覺得自己成長更快了。最近回國,又發現很多互聯網、傳統行業的企業家都很郁悶,總覺得自己很忙,沒有時間看書,沒有時間思考,忙忙碌碌的。但芒格説過,「你必須停下來思考,每天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沒有時間思考,最后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的。」最后他們問我:「你為什麼快樂,你為什麼好像沒怎麼做功課,但投的公司都成長挺快?」我説:「我每年給自己一個任務,學一個新的東西。比如:我明天一早會飛到大連參加asa103的帆船執照考試。」他説:「你不就玩嘛?」我説:「不不不,你想想看,你面對幾千個員工,整天給他們講方案,是沒有時間思考的。」舉一個例子,你現在要去滑雪了,你滑完后,回到你的小木屋,外面萬籟俱寂,沒有網絡,然后你掏出一本芒格的書,你看一會兒,思考一下,這就不一樣了。我真的有《窮查理寶典》的無數個版本,有全新增訂版、典藏版……我行李箱里有一個小格子,一般都會放這本書,隨時翻兩頁。《窮查理寶典》這本經典書值得隨時翻閲。

改變自己的生活,選擇一項運動,就可以活得更久一點。活到90歲,纔有時間花賺的錢,運動肯定是有助於壽命的。比如,我父親70歲時,開始跟我學滑雪。然后他現在74歲了,每天遊兩公里,回到北京后,我帶他去做全身檢查,參數比我還強。當時我就「崩潰」了,我問醫生:「你是否看錯了片子?」他説:「不可能看錯的。」我尋思,不可能膽固醇比我還好,怎麼可能呢,沒道理。醫生安慰我:「你也不差,但是你爸爸太強了。只要他不遭遇到一些外力的傷害,20年內他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所以我説,一是鍛鍊,二是你要慢下來、停下來。無論做企業還是做別的事,如果你有時間思考,那你就會成長,也會很幸福。

最終,無論人是追求財富還是追求健康,是爲了「幸福」這兩個字。有時間可以多和父母吃吃飯,多和自己的小孩吃吃飯。徐新老師説:「親密關係是中國人幸福的源泉。」

NO.05

如果你想成功,上策就是讀書

圈層這件事情,我知道大部分都是出生決定的,這是真實的。比如:我小孩想讀Lakeside(湖濱中學),因為那是比爾蓋茨的母校。我查了一下,發現里面哈佛如牛毛,耶魯滿地走,為什麼?因為old money的小孩都在那里讀。

其實,我比較喜歡用「圈子」這個詞,而非「圈層」,因為在我看來「層」就分高低貴賤。其實對高低貴賤的認知,我認為可能用錢來劃分比較容易,但事實上人生是多維的。比如滑雪,能滑黑道的人肯定認為和滑綠道的人不在同一個層次。所以這種情況下你覺得這是圈層嗎?好像也是。

我講講我的經驗。如果你想成功,除了圈層,還有什麼方法?上策就是讀書。

之前投資一家食品公司,我們聊以往的經歷,那個 CEO説自己是白手起家做房地產,我説你怎麼白手?他説我爸爸給了我3000萬白手起家,后來他的外號就叫「3000萬白手起家」。

人生充滿因緣際會,徐新總投資了丁磊。丁磊之前遇到那麼大的困境,員工走得差不多了,就剩200多員工了,其中就有我。我是剛加入網易的員工,雖然之前我創業過一些小項目,但在網易看來,這什麼也不是。因為無聊,所以我喜歡看亂七八糟的書。后來每天在網易的4樓有一個panel(組會),主講一般都是我,從歷史到文學,從文學到社會學,再從社會學到天文學。直到有一天幾個高管討論,博客怎麼做?做還是不做?第一版本已經失敗的情況下,他們便來找我。他們覺得我天天在那兒吹牛,要不叫我過來講一講,問我有什麼想法?反正死馬當做活馬醫。兩個小時他們都沒走出辦公室,我跟他們講了整個商業模型和邏輯。因為我無聊,所以天天思考,我已經想過了,我心中有答案。如果要問我人生白手起家靠什麼,就靠這種講故事的本領。講完后,他們説:「我覺得你想得很清楚。」他們就立刻給丁總寫了一個報告,這就是第一個項目。

后來,董榮傑成爲了虎牙的CEO,再到后來的唐巖——陌陌的CEO,方三文和梁建創辦了雪球財經,我和李學凌創辦了YY,這些人都是當時那個團隊的成員。

我想説,在沒有3000萬的情況下,我如何獲得第一個機會?是因為我多讀了書,勤思考。沒人願意接的活,我上去了,以此獲得了第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就是我人生的起點。直到今天,我仍然非常感謝,那時的我愛吹牛。有一個大哥説:「你要不過來聊聊,你對這個有什麼想法?」我坦白説,就是閲讀改變了我。而且他説你每天這麼思考,今天這個哥們不問你,明天也會遇到那個人問你,總之只要有power(能力)的人問到你,他就會給你這個機會。就算今年不認識我,明年也會認識我。我還是會給你錢讓你創業的,他説因為你思考了。

我有一點點小心得。對於我來説,看書是肌肉記憶。從7歲開始,我每天看一本書,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我的方法論在於,知識是一個巨大的拼圖。舉個例子,比如:看俄羅斯1700年的歷史,你會覺得很困難。但是,如果你看了維京人的歷史,那你就能拼湊起來。所以我不解決看的深和理解得深的問題,我只解決看得多和看得快的問題。每個事情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幫助年輕人培養讀書的習慣,可以功利地滿足他們當下的需求。我給一個從大公司跳槽去中型上市公司做COO的朋友送了一本關於決策的書《波斯公主選駙馬》。之前,這位朋友從來不看書,但他在我的説服下,決定當晚就看。為什麼?如果開個書單,講浩如煙海的世界名著,那他很難去看這本書。但是你告訴他,這本書能解決你現在的問題,那結果就顯而易見了。

我表妹剛入職場,她也不愛看書。我送她一本《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並和她説:「你把它學會了,記住了,你在職場上第一年就沒問題。」確實,老闆覺得她有想法,前面就升得很快,她就覺得這本書收益高。說白了,人就是趨利的,給人們一個功利的目的去讀書。

還有一個小弟搞公司,覺得管理很困難,看不進複雜的書,然后我給他推薦了傑克·韋爾奇的《贏》,這本書和小説一樣好看,他從里面學幾點就夠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