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香港創業板指數即將歸「0」 這是發生了什麼?

2023-09-14 15:21

一隻指數從歷史高點1824點跌震盪下跌,如今只剩25點,不少吃瓜羣眾表示此指數「即將清零」。

這隻指數就是標普香港創業板指數。9月13日,標普香港創業板指數收報25.60點,年內跌幅達近30%;距離2007年標普香港創業板指數1823.74點的歷史高位,更是幾乎「抹零」。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香港創業板交投冷淡,近期更有淪為「仙股」「莊股」基地傾向。不過,港股主要還是看主板。

香港創業板已近3年無新股上市

被遺忘的香港創業板,除了指數下跌至幾乎「抹零」外,更是已有32個月沒有任何新股上市。

最近一次有新股在創業板上市還是2021年1月,新股名為裕程物流。

這隻創業板「最后的新股」,今日和此前多數日子一樣,成交額為0,拉出月K線來看,股價自上市后第二個月觸及歷史高位1.43港元,之后一路下泄,如今只剩0.224港元,對應市值6720萬港元。

和這隻「最后的新股」類似,股價低於1元的仙股,已經成為香港創業板的主力,創業板因此「仙氣飄飄」。

截至9月13日收盤,香港創業板超310只股票股價低於1港元,佔比超過94%;112只股票股價低於0.1港元,佔比超過三分之一;最便宜的個股只有0.01港元。同時,19只股票股價高於1港元,7只股票股價高於2港元,其中股價最高的為訊智海,9月13日收盤價為4.09港元。

成交額來看,創業板的日均成交額更是「悽悽慘慘慼戚」。據港交所2023年8月數據,334只創業板個股中,只有7只月成交總額超億元,分別是惠陶集團、維亮控股、納尼亞集團、耀星科技、大唐潼金、傳承教育和中國有贊。而整個8月,有不少創業板個股的成交額上赫然印着「0」。

image

香港創業板的前世今生

雖然如今創業板面臨着新股數量、成交額和指數的「三殺」,但最初香港創業板也曾被譽為香港版「納斯達克」。

根據港交所官網介紹,香港創業板為中小型企業而設,服務對象是希望通過上市集資進一步發展業務的中小型發行人,其上市要求低於主板,但持續責任與主板類似。

成立之后,香港創業板在2007年金融危機泡沫破裂后一度大跌超74%;2008年,港交所簡化轉往主板的程序,創業板變相成為轉主板踏腳石;2009年,該指數再度大漲超過75%;但自2015年后震盪下跌,如今僅僅只剩25點;再加上香港創業板一直存在着「唱高散貨」這樣的騙局,讓許多散户投資者喪失了信心,從創業板撤出。

一直被證監會痛批的「唱高散貨」,一般為通過各種手段推高股價,然后利用社交媒體平臺散播「內幕消息」,誤導投資者買入流動性低的股票,再將股票拋售套利離場。

必須先解決投資者需求和流動性問題

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此前表示,香港證監會過去數年持續打擊「造殼」和唱高散貨活動,已讓市場向更公平、更透明的方向發展,港股市場如果要繼續為中小企業發揮集資功能,就必須進行改革,重拾為優質企業建立初級市場板塊的初衷。

儘管正受調查的「唱高散貨」個案所涉及的小型股只佔市場的小部分,但這些騙局已令投資者蒙受鉅額的財務損失,同時亦可能動搖投資者的信心。俗語有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投資者一旦損失,便可能不會再踏足市場,因而可能會損害市場的流動性和估值,尤其是小型股板塊。

此外,香港創業板還是吸引了不少借殼上市投資者,為打擊炒殼,港交所曾兩度改革創業板,包括取消轉板的簡易程序和調高新股上市要求。今年,香港財政預算案中有一項安排與創業板改革有關,港交所將很快就此展開公眾諮詢。

梁鳳儀稱,現在是時候重新整備部署,重新聚焦於吸納優質的小型股公司,推動相關板塊可持續增長。不論對創業板採取任何改革舉措,應配合發展蓬勃的小型股生態系統的願景和路線圖,藉此支持小型股在創業板以至主板市場的流動性。另外,也必須先解決投資者需求和流動性的問題,因為在投資者欠缺興趣進而導致股票流動性偏低的情況下,即使有更多公司加入,亦不大可能提升香港IPO市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亦並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資意見。有關內容不構成任何專業意見、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招攬或建議。本頁面的內容可隨時進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須另作通知。本公司已盡力確保以上所載之數據及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本公司不會對任何因該等資料而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以上內容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閲。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