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3-09-12 08:01
來源:一口老炮
我最近半年,一直在研究安踏和萬豪兩家公司,這兩家公司都很擅長收購,然后用同一套打法,打通了各個品牌的自身價值。
這一期先談安踏。
今年上半年,安踏的營收(296.5億元)已經超過耐克在中國的營收(274.9億元),而李寧(140.19億元)和阿迪達斯(130.15億元)早就被甩了幾條街。
這還不包括始祖鳥、薩洛蒙、wilson母公司Amer sports體育上半年的132.7億元營收,上周彭博傳出消息,該公司計劃明年初在美國上市,估值100億美元,而2018年,安踏以46億歐元代價收購該公司。
成功的生意,往往是化繁為簡的,安踏就是如此。
把白菜賣出豬肉價,把白菜的豬肉價穩定住,放大品牌,穩好渠道。
安踏和Fila就不談了,增速降下來了,我們重點關注一下增速最快的四個品牌,始祖鳥、薩洛蒙、迪桑特、可隆。
這四個品牌在中國的崛起,絕對離不開小紅書和抖音,尤其前三者更是lululemon流量最大受益者,畢竟瑜伽褲已經是如今最大的流量渠道之一,只要有瑜伽褲的地方,就會有強互動,就會容易形成話題。
二季度財報顯示,lululemon在中國的營收同比增長61%,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單一市場。
所以,你在各種「三件寶」中,永遠可以看到鐵打的lululemon,但是其他兩樣可以萬能變化,始祖鳥、薩洛蒙、迪桑特經常穿插其中,薩洛蒙卡住鞋這個品類,始祖鳥和迪桑特卡住上衣,中產階層的心智就被死死卡住了。
我直接懷疑,「三件寶」這個流量梗,就是安踏驅動的,但是我沒有證據。
每到冬季,滑雪又成了新的流量渠道,你會發現迪桑特和始祖鳥,又換了一套打法,混進來了,可以説,小紅書和抖音上,有一半的瑜伽褲和滑雪流量,是被一些運動品牌驅動的。
后面就是各種「鄙視鏈」的玩法。
户外鄙視鏈,無論你去百度、抖音、小紅書還是知乎,你會發現始祖鳥永遠傲視羣雄,在塔尖,其實猛獁象對此表示不服;滑雪鄙視鏈,你會發現迪桑特永遠在靠上的位置;跑鞋的鄙視鏈,薩洛蒙現在也開始突突猛衝,常年與on和HOKA打架。
户外、滑雪、高爾夫、登山等等這些專業運動的品牌,在如今收入段的中國來看,還是相對小眾,真正的鄙視鏈是什麼樣的,説實話沒幾個人能説明白,那就好辦了,帶節奏的怎麼帶,都可以,那麼通過扭曲品牌價值,放大品牌功效,再把產品大眾化、時尚化,便可以賣出一個好價錢。
具體怎麼扭曲的,請自行去搜索「户外鄙視鏈」、「滑雪服鄙視鏈」等等字眼。
迪桑特、始祖鳥在被安踏收購之前,價格都比現在便宜很多,迪桑特今天在日本的價格還是比中國便宜很多,這就是安踏的成功,把白菜賣出了三倍的價格,並且成功把一個小眾品牌,變成了一個全民奢侈運動品牌。
於是,我們看到了滿大街的人穿「鳥」通勤上班,管他真假,「鳥」成了社交貨幣。
這里面的方法論是什麼?
第一,找到相關產品的最大流量源,然后想辦法蹭上去。
安踏蹭lululemon,酒類蹭茅臺,手機蹭iPhone,新能源蹭特斯拉都是這個道理,但是這里面也是有學問的,你上去蹭的品牌,可以小眾,但是不能太新,得有故事縱深,所以收購來的古老小品牌,最適合干這個事。
第二,製造品牌等級劃分,安踏用的鄙視鏈手段,並不稀奇,在汽車圈、鍾錶圈、包包圈這都是玩剩下來的伎倆,勞斯萊斯、百達翡麗、愛馬仕都是利益獲得者,這里我真心建議,白酒圈吸取一下這個經驗,多玩玩鄙視鏈,這樣就可以把自己的品牌在年輕人心智中,提上去,現在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洋河打的死去活來,拉不開差距就是這一塊沒做好。
安踏旗下的品牌,始祖鳥是玩這一套玩的最花哨的,用旗下專業的硬殼打知名度,讓名人穿着出席時裝秀,增強社交貨幣屬性,然后推出更多日常穿着的衣服,提高交易頻次,帶動整體營收大幅度增長。
這套打法可能與之前操盤國內始祖鳥的徐陽出身4A有很大關係,現在似乎又回安踏操盤主品牌了。
同樣的國貨,而且在户外、極限做的更專業的凱樂石,相比較安踏而言,在社交網絡的操作,就稚嫩很多了。
接着,話題回到四個品牌中的可隆身上,這個來自韓國的户外品牌,我最不看好,我認為它很難複製前三者的成功。
首先,這個品牌的故事縱深不夠,來自韓國,這就是一個很大的bug,因為在大部分中國消費者心目中,韓國的品牌,並沒有地域性品牌溢價的權利,中國人在面對奢侈品的時候,首先認知是歐美、然后是日本,再然后就沒有了,其他的我們自己都行,買韓國的還不如買國產的。
其次,户外這個賽道里,可隆內外焦慮,內部有始祖鳥和薩洛蒙的競爭,雖然始祖鳥現在已經弱化户外的專業性,走進店里,妥妥就是一個時尚店的感覺,而薩洛蒙也基本就是鞋為主,但是衝鋒衣和鞋兩個大品類被佔據了心智之后,給可隆的空間就很小了,帳篷和揹包能賣幾個錢?外部,也是同樣的道理,猛獁象、巴塔哥尼亞、土撥鼠、北面、狼爪……一堆十幾個歐美傳統專業品牌,每一個品牌都高度重合,可隆無法差異化品牌和產品。
上述都是品牌營銷層面的分析,最終配合品牌營銷落地的還是渠道,安踏現在對渠道的管控力度,可以説是國內一流。
很多品牌,價格控不住,就是因為加盟,表面上看到價格一樣,但是加盟商依舊會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低價傾銷產品,這種情況在安踏的幾個競爭對手身上都有體現。
所以安踏收購其他品牌,首先就是從自營下手,所有的品牌在被安踏收購之后,立刻就會啟動自營門店的,統一高度管控,目的就是爲了價格體系不亂。
目前,始祖鳥、迪桑特等品牌,除了線上和線下略微有一點差距不大的價格區別外,幾乎保持了線上線下統一價,而且在淘寶和京東可以做到全程保價,不參加雙11和618,在我目前看來,除了優衣庫之外,安踏體系的確做到了服裝品類控價優秀企業行列。
做產品,最怕的就是價格體系的混亂,COACH就是一個典型因為價格體系混亂被做爛大街的品牌,户外圈之前響噹噹的columbia也是如此,新款上線,網上就有五折的貨出來,做户外的猛獁象、雨舞者等等品牌還有代購造成的國內外巨大差價困擾。
而安踏早早就在全網基本消滅了始祖鳥、迪桑特代購的渠道,亞馬遜根本找不到這幾個品牌的官方渠道,迪桑特還做到了中日款型質量區分,中國的迪桑特版型和質量明顯優於日本,當然價格也更貴。
LV和勞力士,為何能夠在中國屹立不倒?就是價格堅挺,二手貨不僅能賣錢,甚至還能賺錢。
始祖鳥也在玩飢餓營銷,部分經典款式的硬殼、軟殼經常沒貨,產品常年不打折,就算奧萊店,也最多就便宜一百元;迪桑特也是如此,舊款打折也是控制在8折以上,還有很多僅限線下的款。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線上價格管控,有沒有代購的假貨衝擊正版市場?有沒有渠道里流出來的產品?現在人人都會用淘寶比價,一旦出現低價產品,對於中高端用户的心理傷害是巨大的,消費者會認為被騙了,這個東西根本不值這個價格。
想要做中高端,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控價,不要讓用户看到你在降價,也不要讓假貨衝擊你的渠道。
目前來看,安踏全品牌基本上在國內做到了控價,比任何一家友商做的都要好。
營銷和渠道的成功,成就了今天安踏亮眼的財報,但是安踏這一套打法還能走多遠呢?
在我的認知中,今天的安踏依舊是一家本分的零售公司,並不是一家產品導向型公司,一個五百多億營收的公司,一年研發投入十幾個億,2%的投入,何談技術創新?耐克與阿迪達斯的這項數據,常年在7%左右。
一家體育品牌公司,到底應該是產品導向型?還是市場導向型?
如果你説產品導向型是基業長青的真理,那就不會出現擁有眾多專利的品牌,淪落到經營不下去要被安踏收購的局面,你如果説是完全市場導向型,那麼企業如何為市場提供更優秀的產品?
營銷和產品,從來不是敵人,安踏今天的成功,說白了,是在吃產品的紅利,這些品牌留下的技術積澱,面料、設計、功能,都是如今用來吸引消費者的砝碼,但是這些砝碼有用完的一天,安踏能不能源源不斷提供這種砝碼給市場?
這便是安踏能不能從一家零售企業,變成零售+產品的零售企業的關鍵所在,沒有產品,品牌終究會枯竭。
lululemon在服裝界被稱為運動品牌的蘋果公司,他們在面料研發上,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和貢獻,如果買過這個品牌的用户就會知道,lululemon的剪裁縫紉工藝,屬於典型不入流,甚至可以説很差,為何依舊可以收穫如此之多的用户?服裝品牌的底層創新,終究是回到材料學。
此前,安踏能夠救活這些品牌,核心還是因為有中國這個龐大且可以打認知差的市場,否則阿迪達斯沒救活的公司,憑啥安踏可以。
救得活,還要走得遠,纔是完美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后的30天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