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PC市場新變局:戴爾跌倒華為吃飽,聯想不只賣電腦

2023-09-08 12:22

2023年,整個消費電子行業正處於下行周期中,智能手機、PC、可穿戴設備無一倖免。其中,PC行業更是顯得暮氣沉沉。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總計5970萬台,同比下降16.6%。

中國PC市場方面,則正在經歷一場洗牌:根據Canalys的報告顯示,2023 年第二季度,中國大陸個人電腦出貨量同比下跌19%至960萬台。

圖源:Canalys

據Canalys數據顯示,聯想出貨量同比下降24%。仍佔據中國大陸個人電腦市場的榜首。戴爾由於有關撤出中國的傳言,在頭部廠商中降幅最大,同比暴跌 52%,市場份額更是創下近年新低,被華為取代。此外,惠普和華為分列中國大陸市場的二、三名,同比增長 6%。蘋果同比增長 17%,排列第五。

PC市場在下行過程中,也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局。

戴爾跌倒,華為吃飽

進入2023年,消費電子製造產業正在以中國為中心,向東南亞地區輻射。像是蘋果就在逐漸從中國向印度轉移組裝iPhone的生產線,多個果鏈企業紛紛在印度投資建廠。有報道稱,富士康計劃在印度投資7億美元,建造一家新工廠以提高iPhone的產能。

今年1月,據《日經亞洲新聞》報道,戴爾計劃到2024年全面停用中國製造的芯片,包括非中國芯片製造商在中國工廠生產的芯片。今年3月,逐漸外媒傳出戴爾已制定了產能移出中國大陸的計劃,從最上游的IC芯片、周邊產品,到下游整機與周邊組裝:戴爾計劃於2025年將50%的產能移出中國大陸,2027年與中國供應鏈脱鈎,實現100%非中國製造。

對於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戴爾方面在此前的採訪中沒有正面的迴應。但在8月30日,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部長阿什維尼·維什瑙表示,戴爾、惠普、華碩和聯想等多家企業,已累計提交32項申請,尋求通過印度政府的1700億盧比激勵(PLI)計劃,在印生產筆記本電腦、個人電腦及服務器。

戴爾雖然未就「去中國化」進行迴應,但實際上已經遭受了中國市場的「去戴爾化」的反制。

根據IDC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 2023 年第二季度全球個人電腦(PC)出貨量達6160萬台,同比下滑了13.4%,排名第三的戴爾出貨量為1030萬台,同比大跌22%,市場份額也降至了16.8%。

相關業內人士告訴鈦媒體App,戴爾的2B業務始終佔據較大份額,如今在關鍵問題上態度曖昧,就要承擔對應的后果,這不是不可預料的事。

於此同時,戴爾的「求錘得錘」,直接給了競爭對手華為一個突圍的機會。

從去年三季度以來,華為PC在中國市場的增速分別為110%、73%、34%和6%。雖然增速逐漸放緩,但就大環境而言也實屬不易。

根據Canalys的數據,2022全年年中國PC出貨量為4850萬台,相比於2021年下降了15%,其中華為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89.1%。憑藉智慧互聯,和新形態的產品,華為為PC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此前,華為受到美國製裁,以及全球芯片短缺的影響,在2021年初曾一度淡出了市場。Canalys數據顯示,2021年二季度,華為PC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僅為50萬台,市場份額跌至3.4%,隨后於2021年三季度,被歸入「其它品牌」行列。

相比於傳統的PC,華為智慧PC可以基於分佈式技術,打通Windows PC與移動設備生態。基於AI技術的智慧人機交互體驗,華為智慧PC可以實現智慧語音、AI慧眼、AI音效等智慧交互。此前在發佈會上,華為也宣佈自家PC設備將會接入盤古大模型。

華為筆記本消費者的陸先生告訴鈦媒體App,自己之所以選擇華為的筆記本,一方面是考慮到自己用的是華為手機,選擇華為筆記本互聯互通,進行傳照片等操作更為方便;另一方面則是考慮到移動的需求,相比於臺式機,筆記本更具靈活性,放在餐桌上也可以辦公或是娛樂。

此外,在商用領域,華為終端全新商用品牌「華為擎雲」也於2022年入局了商用PC市場。基於HarmonyOS的協同能力、豐富的Kit能力、可靠的安全能力、靈活的易部署能力,華為的商用終端已在教育、金融、政務和能源等行業,實現瞭解決方案的規模化落地。

PC不再是唯一,人工智能成聯想新寵

作為行業的領頭羊,聯想的業務表現與PC行業高度綁定。如今,聯想正在試圖藉助ChatGPT所帶動的人工智能浪潮,擺脫這樣困境。

2023年二季度,聯想營收903億,同比下降24%;淨利潤13.3億,同比下降66%。聯想二季度財報顯示,多元化增長引擎成效持續顯現,非個人電腦業務營收佔比達到了41%,年比年升4.3個百分點。此外利用AI優化的AI PC、AI智能手機、AI 服務器、AI 存儲等產品,帶動聯想集團收入和利潤的增長。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現在聯想的目標是兩年時間實現50%以上是非PC業務。

聯想在發佈二季度財報后宣佈,未來三年里會追加投入70億元用在人工智能方向的所有領域,包括開發AI設備、AI基礎設施及將AIGC等生成式AI技術嵌入到垂直行業的解決方案中。

目前看來,大模型的火熱,對於聯想而言可能會是更高維度的挑戰。

根據年報顯示,2020年至2022年,聯想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15.17億元、120.38億元、153億元。作為對比,華為2020年至2022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419億元、1427億元以及1615億元,大約是聯想的10倍。

聯想2023一季度財報

在2023/24財年第一季業績報告中,聯想的營收下滑24%,淨利潤暴跌66%,連續三個財季營收和淨利潤下滑,研發費用也從去年同期的5.11億美元下降至了4.51億美元。在今年3月,聯想砍掉了自家主打「手機電競」的拯救者手機業務,僅剩下2014年收購來的摩托羅拉,作為智能手機業務的獨苗。

如今的聯想,正所謂「地主家也沒有余糧」。

談到PC的未來走勢,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雖然PC市場過去幾個季度因渠道庫存調整而疲軟,但調整已近尾聲,聯想全年庫存同比下降24%。聯想預計整個智能設備市場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回穩。后續PC市場的利好因素包括:Window11替代效應、上一輪PC爆發潮帶來的換機周期啟動,以及人工智能給PC帶來的新需求。(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作者/吳泓磊 編輯/鍾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